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图马在安第斯山》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于1993年出版的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批判了秘鲁频发的恐怖活动,还对愚昧、迷信等社会弊端及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层的剖析和揭露。本文将从结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该小说的组织框架及结构现实主义特色,为进一步了解作家的结构现实主义风格提供借鉴。
关键词: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利图马在安第斯山》 结构现实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199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败选秘鲁总统弃政后,于1993年出版《利图马在安第斯山》,该小说于2001年入选西班牙《世界报》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西班牙语小说”。
一、作品内容简介
安第斯山深处的秘鲁小镇纳克斯连发三起人员失踪案,哨所班长利图马和助手托马西多进行调查。当地山民好像把从海滨来的利图马看成外星人,对他讳莫如深。尽管阻力重重,利图马在查案的过程中探查到“光辉道路”恐怖分子的暴行,也了解到活人祭祀神灵的传统,还有“拦路鬼”吸人油脂致人死亡的传说。山里频发的泥石流让矿场和公路建设停工,人人自危,案件变得扑朔迷离。晚上为解闷,托马西多每天给利图马讲述他与一个妓女梅赛德斯的爱情故事。小说展现了秘鲁当时的政治矛盾、社会矛盾、种族矛盾,表达出作家的忧国忧民之心。
二、作品中结构现实主义的主要体现
结构现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文学评论家何塞·路易·马丁曾这样表达其基本特征:“结构现实主义是一个文学运动,在使自己具有本身特点的新技巧试验过程中正在逐步全面成熟,并具有自己真正的个性。结构现实主义力图从新的角度去展现现实,这包括时空次序、语言特点、人物塑造、场景设计以及句法词汇的安排。它不按正常的顺序表现现实,也不按逻辑设计来讲述故事,而往往是突然从现实之中提出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场景加以表现,其中还穿插着不同的时空次序和意识流。”在《利图马在安第斯山》中,结构现实主义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从作品的组织框架上看,《利图马在安第斯山》分为第一部、第二部和尾声,前两部每章各分三個小节,三条故事线并行。第一小节是利图马和助手在纳克斯调查人员失踪案的进展;第二小节主要讲述“光辉道路”分子制造的一次次恐怖行动;第三小节是托马西多给利图马讲述他与梅赛德斯的爱情故事。
尾声部分没有分节,之前相互缠绕的各条线索在此处交会将结局呈现。由于泥石流,哨所和营地将要关闭,恰巧梅赛德斯来找托马西多团聚,利图马去酒馆辞行,终于从一个醉酒工人那里得到残酷的答案:山民们为了摆脱前述的这些恐惧,用那三个活人祭祀了神灵,所有人都领了圣体,虽然有些人不愿意,但也领了。
从时空次序和场景设计上看,该作品具有福克纳风格,运用“中国套盒”技巧,一个主要故事生发出另一个或几个故事,叙述层面的空间、时间都在不断变幻着,运用电影的方法转换,读者可将碎片情节自动检索并拼凑成整体。比如第八章利图马与酒馆老板和客人们的聊天中时不时夹杂着白化人之前在酒馆的画面和最后被大家抬着去献祭的场景,把多角度、多镜头的内容置于平行空间,各种画面的碰撞让读者身临其境。
从人物塑造上看,各小节中广泛运用“连通器”的技术,采用多重视角转换,让读者近距离审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当不同角色的故事交叠,读者可以将碎片情节拼成整体。比如“光辉道路”分子针对的人物结局并没有直接交代,而是在其他章节从角色的对话中透露出来。
从语言特点上看,该部作品采用有意隐瞒的全知叙事者方式,如有人告诉利图马巫婆曾给工头算过命而且两个人还起过争执,利图马审问她时,她说她看出了那个工头生祭鬼神的命运,利图马认为她疯了。为求证,在多个时间和场合,利图马想尽办法套巫婆夫妇和其他人的话,这些人的叙述因为夹杂着个人原因而存在曲解变化,当读者意识到这些叙述不可靠时,就会开始反推、拼凑与还原,令读者体会到强烈的现场感和侦探感。后来,利图马从一位研究秘鲁民俗和历史的美国教授那里证实秘鲁土著人杀生祭祀的民俗。该小说的警策和现实意义,也由其道出来:“秘鲁正在发生的,并不是埋葬暴力之后的万物复苏。暴力似乎隐藏在某处,突然之间会由于某种原因而重新抬头。”
通过以上分析,从结构现实主义角度来看《利图马在安第斯山》,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立体感、多面性和节奏感的现实世界,这部小说对人类的现实警示意义也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MarioVargas Llosa. Lituma en los Andes[M].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09.
[2](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利图马在安第斯山[M].李德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3](美)Raymond Leslie Williams.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他的文学人生[M]. 袁枫,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曹艳丽,女,硕士研究生,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利图马在安第斯山》 结构现实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199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败选秘鲁总统弃政后,于1993年出版《利图马在安第斯山》,该小说于2001年入选西班牙《世界报》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西班牙语小说”。
一、作品内容简介
安第斯山深处的秘鲁小镇纳克斯连发三起人员失踪案,哨所班长利图马和助手托马西多进行调查。当地山民好像把从海滨来的利图马看成外星人,对他讳莫如深。尽管阻力重重,利图马在查案的过程中探查到“光辉道路”恐怖分子的暴行,也了解到活人祭祀神灵的传统,还有“拦路鬼”吸人油脂致人死亡的传说。山里频发的泥石流让矿场和公路建设停工,人人自危,案件变得扑朔迷离。晚上为解闷,托马西多每天给利图马讲述他与一个妓女梅赛德斯的爱情故事。小说展现了秘鲁当时的政治矛盾、社会矛盾、种族矛盾,表达出作家的忧国忧民之心。
二、作品中结构现实主义的主要体现
结构现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文学评论家何塞·路易·马丁曾这样表达其基本特征:“结构现实主义是一个文学运动,在使自己具有本身特点的新技巧试验过程中正在逐步全面成熟,并具有自己真正的个性。结构现实主义力图从新的角度去展现现实,这包括时空次序、语言特点、人物塑造、场景设计以及句法词汇的安排。它不按正常的顺序表现现实,也不按逻辑设计来讲述故事,而往往是突然从现实之中提出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场景加以表现,其中还穿插着不同的时空次序和意识流。”在《利图马在安第斯山》中,结构现实主义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从作品的组织框架上看,《利图马在安第斯山》分为第一部、第二部和尾声,前两部每章各分三個小节,三条故事线并行。第一小节是利图马和助手在纳克斯调查人员失踪案的进展;第二小节主要讲述“光辉道路”分子制造的一次次恐怖行动;第三小节是托马西多给利图马讲述他与梅赛德斯的爱情故事。
尾声部分没有分节,之前相互缠绕的各条线索在此处交会将结局呈现。由于泥石流,哨所和营地将要关闭,恰巧梅赛德斯来找托马西多团聚,利图马去酒馆辞行,终于从一个醉酒工人那里得到残酷的答案:山民们为了摆脱前述的这些恐惧,用那三个活人祭祀了神灵,所有人都领了圣体,虽然有些人不愿意,但也领了。
从时空次序和场景设计上看,该作品具有福克纳风格,运用“中国套盒”技巧,一个主要故事生发出另一个或几个故事,叙述层面的空间、时间都在不断变幻着,运用电影的方法转换,读者可将碎片情节自动检索并拼凑成整体。比如第八章利图马与酒馆老板和客人们的聊天中时不时夹杂着白化人之前在酒馆的画面和最后被大家抬着去献祭的场景,把多角度、多镜头的内容置于平行空间,各种画面的碰撞让读者身临其境。
从人物塑造上看,各小节中广泛运用“连通器”的技术,采用多重视角转换,让读者近距离审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当不同角色的故事交叠,读者可以将碎片情节拼成整体。比如“光辉道路”分子针对的人物结局并没有直接交代,而是在其他章节从角色的对话中透露出来。
从语言特点上看,该部作品采用有意隐瞒的全知叙事者方式,如有人告诉利图马巫婆曾给工头算过命而且两个人还起过争执,利图马审问她时,她说她看出了那个工头生祭鬼神的命运,利图马认为她疯了。为求证,在多个时间和场合,利图马想尽办法套巫婆夫妇和其他人的话,这些人的叙述因为夹杂着个人原因而存在曲解变化,当读者意识到这些叙述不可靠时,就会开始反推、拼凑与还原,令读者体会到强烈的现场感和侦探感。后来,利图马从一位研究秘鲁民俗和历史的美国教授那里证实秘鲁土著人杀生祭祀的民俗。该小说的警策和现实意义,也由其道出来:“秘鲁正在发生的,并不是埋葬暴力之后的万物复苏。暴力似乎隐藏在某处,突然之间会由于某种原因而重新抬头。”
通过以上分析,从结构现实主义角度来看《利图马在安第斯山》,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立体感、多面性和节奏感的现实世界,这部小说对人类的现实警示意义也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MarioVargas Llosa. Lituma en los Andes[M].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09.
[2](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利图马在安第斯山[M].李德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3](美)Raymond Leslie Williams.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他的文学人生[M]. 袁枫,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曹艳丽,女,硕士研究生,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西班牙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