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这套丛书一个更加精准定位,也为了扬长避短,不久前,我们的编辑特意到国家图书馆查阅企业文化方面的著述,想知道,在我们之前,企业文化的书林里已经屹立起多少高人,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高山仰止的成绩。结果,编辑发现收入国家图书馆的企业文化类著作已经有上千种,我们手头有近百种尚未列入其中,企业文化论著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刊物也有不少,与这套丛书同名的刊物我们也办过,因为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停了,而综合类刊物开设企业文化栏目的更是多不胜数。
但是,我们仍然选择出书。
因为,有些理由让我们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市场上还没有见到某种读物,如我们今天为读者呈上的这样,秉持着这样一种态度、立意、高度、角度和追求。
我们的态度——理性。理性的含义大概有这样几层意思,首先是目标坚定而明确。因为八一建军节的缘故,有一段时间电视上不断播放战争片。我们看到军人打仗,一场仗和一场仗是不一样的,有的为了夺取阵地或城池,有的是为了消灭敌人,有的为了给友军解围,有的为了阻击敌人争取时间,有的为了解决自己的给养或者断了敌人的给养……总之,没有一场仗是为了打仗而打仗的,但是企业文化就不同了,关于企业文化的误解误读就不必多描述了,伪文化漫天飞舞,花哨的文字游戏,搭花架子,为文化而文化,手段代替了目标,这样的迷失,真是糊涂得可以。
其次,理性还应包括内在的逻辑、秩序、结构……种种的清晰,管理大师们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企业文化也是有自己的体系和规律的。从我们目前接触到的机构、企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们的情况来看,在体系构建和规律总结方面还是取得了长足进步的。我们从他们那里学习和获取了很多,深受其益,所以,更加要着意汲取这方面的营养,奉献给读者。
我们的立意——建设性。摧毁永远比建设来得容易。告诉人们是非对错大概也总比教人如何做好来得容易,所以,我们期望我们的评论不是单纯的批评,不愿意像象牙塔里的教授或者专家,从理论到理论,远离实践——企业批评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否具有建设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性。
关于操作性,有个古老的故事,流传不是很广:说的是我们的祖先,那个时候,物质当然没有今天的丰沛,即使家境殷实的人家也不能奢望大鱼大肉大快朵颐的生活。有一天,某位老公公给竞争当家人职位的三个儿媳妇出了一道题:用一斤肉做一顿饭,保证全家上下十几口人人吃到肉,并且每一口都吃到肉。结果你已经猜到了,灵巧的三媳妇发明了饺子。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么巧妙而且经济地被解决了。
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管理者——名不见经传,也没有大套的理论,却将牛皮癣一般的管理痼疾轻巧化解,就像故事里的三媳妇,充满灵动的智慧!我们越跟他们接触,越怀敬畏之情——企业管理一线确是一块真正藏龙卧虎的宝地。
这种逐渐累积下来的敬畏给了我们做《中国企业文化评论》最独特的角度——我们整个编辑部要像工蜂采蜜一样,将散落在千千万万朵花里的花蜜采集到一起,再呈给战斗在企业管理一线的管理者。这蕴涵着蜜的花朵就是拥有无数经历和经验的管理者,那蜜就是藏在这些管理者头脑里的经验,他们也许名不见经传,但是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创造解决管理当中的难题。也正缘于此,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应该指望这个世界上可能诞生包治企业百病的大师式人物。每个企业是那么不同,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总处在发展变化当中,我们也要不断地创造、发现。
接下来,我们欣慰地发现,这个角度给我们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自己能力、精力、创造力有局限性不要紧,我们背后是无数充满智慧的来自企业一线的管理者呢,他们的才智叠房架屋,托起了我们的高度。
所以,我们最终得以献给读者——那些关注、研究、探讨、实践企业文化的管理一线的人们,是这样一种态度、立意、高度、角度和追求——让企业文化落地,让企业文化变现,让企业文化创造价值,让企业经由企业文化建设之路,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刊物也有不少,与这套丛书同名的刊物我们也办过,因为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停了,而综合类刊物开设企业文化栏目的更是多不胜数。
但是,我们仍然选择出书。
因为,有些理由让我们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市场上还没有见到某种读物,如我们今天为读者呈上的这样,秉持着这样一种态度、立意、高度、角度和追求。
我们的态度——理性。理性的含义大概有这样几层意思,首先是目标坚定而明确。因为八一建军节的缘故,有一段时间电视上不断播放战争片。我们看到军人打仗,一场仗和一场仗是不一样的,有的为了夺取阵地或城池,有的是为了消灭敌人,有的为了给友军解围,有的为了阻击敌人争取时间,有的为了解决自己的给养或者断了敌人的给养……总之,没有一场仗是为了打仗而打仗的,但是企业文化就不同了,关于企业文化的误解误读就不必多描述了,伪文化漫天飞舞,花哨的文字游戏,搭花架子,为文化而文化,手段代替了目标,这样的迷失,真是糊涂得可以。
其次,理性还应包括内在的逻辑、秩序、结构……种种的清晰,管理大师们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企业文化也是有自己的体系和规律的。从我们目前接触到的机构、企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们的情况来看,在体系构建和规律总结方面还是取得了长足进步的。我们从他们那里学习和获取了很多,深受其益,所以,更加要着意汲取这方面的营养,奉献给读者。
我们的立意——建设性。摧毁永远比建设来得容易。告诉人们是非对错大概也总比教人如何做好来得容易,所以,我们期望我们的评论不是单纯的批评,不愿意像象牙塔里的教授或者专家,从理论到理论,远离实践——企业批评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否具有建设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性。
关于操作性,有个古老的故事,流传不是很广:说的是我们的祖先,那个时候,物质当然没有今天的丰沛,即使家境殷实的人家也不能奢望大鱼大肉大快朵颐的生活。有一天,某位老公公给竞争当家人职位的三个儿媳妇出了一道题:用一斤肉做一顿饭,保证全家上下十几口人人吃到肉,并且每一口都吃到肉。结果你已经猜到了,灵巧的三媳妇发明了饺子。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么巧妙而且经济地被解决了。
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管理者——名不见经传,也没有大套的理论,却将牛皮癣一般的管理痼疾轻巧化解,就像故事里的三媳妇,充满灵动的智慧!我们越跟他们接触,越怀敬畏之情——企业管理一线确是一块真正藏龙卧虎的宝地。
这种逐渐累积下来的敬畏给了我们做《中国企业文化评论》最独特的角度——我们整个编辑部要像工蜂采蜜一样,将散落在千千万万朵花里的花蜜采集到一起,再呈给战斗在企业管理一线的管理者。这蕴涵着蜜的花朵就是拥有无数经历和经验的管理者,那蜜就是藏在这些管理者头脑里的经验,他们也许名不见经传,但是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创造解决管理当中的难题。也正缘于此,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应该指望这个世界上可能诞生包治企业百病的大师式人物。每个企业是那么不同,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总处在发展变化当中,我们也要不断地创造、发现。
接下来,我们欣慰地发现,这个角度给我们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自己能力、精力、创造力有局限性不要紧,我们背后是无数充满智慧的来自企业一线的管理者呢,他们的才智叠房架屋,托起了我们的高度。
所以,我们最终得以献给读者——那些关注、研究、探讨、实践企业文化的管理一线的人们,是这样一种态度、立意、高度、角度和追求——让企业文化落地,让企业文化变现,让企业文化创造价值,让企业经由企业文化建设之路,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