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现场
近日,笔者所在的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进行了“个性化学习”的专项研究。笔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最终选定了逆向设计作为信息技术学科个性化学习的途径。通常,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为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学素材、实施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效。而在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之下,教师可以通过逆向设计对学习过程进行重置,以终点为起点,以结果促学习,围绕学生的求知习惯进行设计,让学习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
问题分析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考查学生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设计较为程式化:教师关注学生对于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硬件设备的掌握程度,学习过程设置以模仿教师的演示为主,任务设置开放性较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思维创新激励和意义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容易忽视作品的个性化表达,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学习对象无可选性,缺乏创新思考和主观建构的过程。
● 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内涵
逆向设计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所提出的。所谓的“逆向”并不是指其逻辑逆向,而是指与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习惯性操作相比较,是逆向的。逆向设计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然后再据此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和安排。笔者借鉴其思路,将逆向设计迁移应用于教学展开过程,以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是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性所进行的选择。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中,技能型的目标凸显,但传统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足,学生主动建构作品的过程不明显,无法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而借助逆向设计的方式,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并帮助其找到适合的个性化学习途径。
● 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分析
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在充分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行的。逆向设计可以被看作是有目的的任务分析或有计划的任务指导,即先期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再设计后续的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逆向设计可以落实为以终点为起点、以需要找技能的形式,并将技术明线隐蔽化,促进学习作品明晰化。
另外,教学中,通过结果来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注重学生差异性的体验,提升个性化的学习效能。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可总结为——①项目主题性:突出任务主线,告知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②评估多维性:依据评价目标规划学习过程;③内容差异性:因生而异的学习内容选择;④反思多项性:学生根据自身的学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和角度。
● 信息技术学科中个性化学习的课堂结构
本文以《超声波传感器》为例,探索逆向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并与常规设计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区别,彰显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流程。
环节一:由此及彼——学习结果前置
常规的教学设计是先确定教学目标,以其为起点,展开后续的教学活动。逆向设计中,教师在前期设计阶段,应根据学情进行必要的预设,准备好本节课学习活动完成后的作品(或是大部分学习过程完成后的作品)。在教学起始阶段,呈现学习结果,让它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起点,即常规教学中的导入部分。进而借助可视化的学习结果,学生了解最终应完成的作品是何种具象,为学习过程建立感性的视觉经验。
(1)原设计
《超声波传感器》一课是“创客”模块的内容。常规设计中,本课导入环节的认知目的为认识生活中的超声波传感器。教师会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微视频让学生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功能。从结构上分析,这样的思维过程为:你供应材料→我获取经验。
(2)思考焦点
常规的设计可以达到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的目的,但在实施中,学生的认知主线仍然是线性的、技术型的,是随着教师的思路而亦步亦趋的。缺乏个性化的设计引导,也没有整体学习过程的框架,不利于学科知识的建构。
(3)改进型设计
流程目的:明确学习结果。
①观看一组扫地机器人的微视频后,师生讨论其工作方式:为什么它能够避开障碍物?
②聚焦到扫地机器人的“眼睛”,引出超声波传感器的概念。
③拿出实物:超声波传感器悬崖车。
④学生分析:如何能实现这个悬崖车的功能?
……
教學评析:超声波悬崖车的实验结果伴随生活实例出现,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具体化。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超声波传感器的知识是用在悬崖车上的,能够实现不掉落、可测距的功能。此设计中,技术为暗线,实现项目为明线,通过具体的载体,让学生对学习目标形成感性认识。
环节二:由小见大——评估标准商议
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作品完成后,由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学生根据标准评价作品。评价之后,教师会安排作品的二次修改或课后修整。学生在前期的创作中,并没有进行“带指标”的练习活动,出示评价标准时,学习过程已经进行了大半,所以这样的评价易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指导性。在逆向设计中,教学的第二阶段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初就明确:本次活动应通过哪些方面来评估?评估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人将对我的作品进行评估?明确这些,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建构作品。
(1)原设计
常规设计中,《超声波传感器》的第二阶段为“认识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教师会通过卡通示意图、概念宣读等方式说明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2)思考焦点
此时学生并没有实际感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情况,在缺乏生活体验的前提下,此处的学习过程是空洞的、形式的,难以形成意义学习。
(3)改进型设计
流程目的:建立评估标准、商议评估过程。 师:超声波悬崖车要能够实现功能,需要有哪些要求呢?
生1:测距准确、该停就停。
生2:反复活动、先退后转。
生3:结构合理、颜值较高。
师:那么你希望你的悬崖车由谁来帮你评价是不是超级战车呢?
生1:我希望由老师来评价。
生2:我带回家,请爸爸妈妈评价。
生3:我传到共享平台上,请全班同学投票。
教学评析:此设计中评价标准在实验前期出现,让学生明确知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体由师生共同构成,满足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合理诉求。
环节三:由表及里——学习对象开放
常规课堂中,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导者、知识信息的来源者。学生一般通过教师讲述和教材研读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在逆向设计第三阶段,将知识获取的来源进行拓展——除了教师与教材之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可以驾驭的合理的形式获取知识。
(1)原设计
任务学习环节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一般以由教师演示或者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方式获取新知。在《超声波传感器》一课中,常规的设计是教师演示超声波传感器的搭建过程,再演示如何在平台上编写程序,学生模仿练习。
(2)思考焦点
常规设计可以完成超声波传感器的设置过程,但是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而言,缺乏个性化的照顾。现实往往是,学优生感觉讲解过多,影响其更多的创作,而基础稍差一些的学生则没有听懂,感觉讲解还不够细致。
(3)改进型设计
流程目的:开放学习对象主体,找到适宜的学习途径。(教师列出对照图例表,找出知识点图例)
师:为了做成悬崖车,你想选择哪一种方式来学习?
生1:我在老师提供的学习单上找答案(自主研读简化性学习单)。
生2:我通過悬崖车的学习网站来学习(网络平台上多媒介学习)。
生3:我听老师的讲述,在教材上找答案(伙伴协助、师生互动)。
活动进程中,教师针对学情,进行必要的协助。
教学评析:在学习媒介丰富的情况下,生动的课堂应提供性价比适宜的多种学习途径。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建议者,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
环节四:由衷之言——反思角度多维
例行的信息技术课堂在第四阶段为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的学习重点内容。在听课中常常遇到此类情况,即学生无法说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因为学习活动围绕技能练习展开,对应的知识点学生无法清晰地描述出来。而逆向设计第四阶段为多维度的反思,即学生反思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点的反思,还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搭建流程的反思、小组协作的反思……
(1)原设计
经常在一节课的结尾处,老师们会这样问:“本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同学们茫然地想半天,结果还是在学习单或者教材中找到几个名词,回答老师。
(2)思考焦点
上述设计看似是完整的信息技术课所必需的,也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梳理。但是探究其活动性质,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几个名词概念,还应包括概念的内涵、外延等多方面,需要寻找其擅长的形式进行反思。
(3)改进型设计
流程目的: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我学习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和前置性的实验样例进行对比,对照评价标准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
反思方向一:对超声波传感器搭建过程的反思。
反思方向二:对评估标准和评估对象的反思。
反思方向三:对程序编写、调整、实验的反思。
……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反思情况,指导进一步的改进策略。
教学评析:通过这种反思形式,学生的总结过程落实为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不仅对概念进行整理,也对学习过程进行了梳理和调整。每个人的反思内容可能不尽相同,但都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了必要的内容回溯。
● 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设计要求
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是将技能主线变为项目明线、技能隐线的结果。通过逆向设计、素材多选等形式,挖掘出具有个性化的定制学习内容,帮助学习者实施更为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在设计中,要注意几个细节:一是逆向设计并非随心所欲。以学习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要整合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之中,学习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并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二是个性化学习并非忽视设计。从传统的设计流程改进为逆向设计流程,前期的设计过程和素材准备都有所增加,所以逆向设计是更为精致的设计,而并非是忽视设计。三是个性化学习要尊重主体的学情。选择逆向设计的学习方式,需要根据学情进行考量,即学生一定要有开放性学习经验及一定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基础。
近日,笔者所在的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进行了“个性化学习”的专项研究。笔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最终选定了逆向设计作为信息技术学科个性化学习的途径。通常,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为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学素材、实施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效。而在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之下,教师可以通过逆向设计对学习过程进行重置,以终点为起点,以结果促学习,围绕学生的求知习惯进行设计,让学习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
问题分析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考查学生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设计较为程式化:教师关注学生对于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硬件设备的掌握程度,学习过程设置以模仿教师的演示为主,任务设置开放性较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思维创新激励和意义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容易忽视作品的个性化表达,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学习对象无可选性,缺乏创新思考和主观建构的过程。
● 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内涵
逆向设计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所提出的。所谓的“逆向”并不是指其逻辑逆向,而是指与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习惯性操作相比较,是逆向的。逆向设计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然后再据此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和安排。笔者借鉴其思路,将逆向设计迁移应用于教学展开过程,以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是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性所进行的选择。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中,技能型的目标凸显,但传统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足,学生主动建构作品的过程不明显,无法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而借助逆向设计的方式,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并帮助其找到适合的个性化学习途径。
● 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分析
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在充分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行的。逆向设计可以被看作是有目的的任务分析或有计划的任务指导,即先期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再设计后续的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逆向设计可以落实为以终点为起点、以需要找技能的形式,并将技术明线隐蔽化,促进学习作品明晰化。
另外,教学中,通过结果来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注重学生差异性的体验,提升个性化的学习效能。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可总结为——①项目主题性:突出任务主线,告知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②评估多维性:依据评价目标规划学习过程;③内容差异性:因生而异的学习内容选择;④反思多项性:学生根据自身的学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和角度。
● 信息技术学科中个性化学习的课堂结构
本文以《超声波传感器》为例,探索逆向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并与常规设计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区别,彰显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流程。
环节一:由此及彼——学习结果前置
常规的教学设计是先确定教学目标,以其为起点,展开后续的教学活动。逆向设计中,教师在前期设计阶段,应根据学情进行必要的预设,准备好本节课学习活动完成后的作品(或是大部分学习过程完成后的作品)。在教学起始阶段,呈现学习结果,让它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起点,即常规教学中的导入部分。进而借助可视化的学习结果,学生了解最终应完成的作品是何种具象,为学习过程建立感性的视觉经验。
(1)原设计
《超声波传感器》一课是“创客”模块的内容。常规设计中,本课导入环节的认知目的为认识生活中的超声波传感器。教师会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微视频让学生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功能。从结构上分析,这样的思维过程为:你供应材料→我获取经验。
(2)思考焦点
常规的设计可以达到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的目的,但在实施中,学生的认知主线仍然是线性的、技术型的,是随着教师的思路而亦步亦趋的。缺乏个性化的设计引导,也没有整体学习过程的框架,不利于学科知识的建构。
(3)改进型设计
流程目的:明确学习结果。
①观看一组扫地机器人的微视频后,师生讨论其工作方式:为什么它能够避开障碍物?
②聚焦到扫地机器人的“眼睛”,引出超声波传感器的概念。
③拿出实物:超声波传感器悬崖车。
④学生分析:如何能实现这个悬崖车的功能?
……
教學评析:超声波悬崖车的实验结果伴随生活实例出现,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具体化。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超声波传感器的知识是用在悬崖车上的,能够实现不掉落、可测距的功能。此设计中,技术为暗线,实现项目为明线,通过具体的载体,让学生对学习目标形成感性认识。
环节二:由小见大——评估标准商议
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作品完成后,由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学生根据标准评价作品。评价之后,教师会安排作品的二次修改或课后修整。学生在前期的创作中,并没有进行“带指标”的练习活动,出示评价标准时,学习过程已经进行了大半,所以这样的评价易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指导性。在逆向设计中,教学的第二阶段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初就明确:本次活动应通过哪些方面来评估?评估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人将对我的作品进行评估?明确这些,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建构作品。
(1)原设计
常规设计中,《超声波传感器》的第二阶段为“认识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教师会通过卡通示意图、概念宣读等方式说明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2)思考焦点
此时学生并没有实际感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情况,在缺乏生活体验的前提下,此处的学习过程是空洞的、形式的,难以形成意义学习。
(3)改进型设计
流程目的:建立评估标准、商议评估过程。 师:超声波悬崖车要能够实现功能,需要有哪些要求呢?
生1:测距准确、该停就停。
生2:反复活动、先退后转。
生3:结构合理、颜值较高。
师:那么你希望你的悬崖车由谁来帮你评价是不是超级战车呢?
生1:我希望由老师来评价。
生2:我带回家,请爸爸妈妈评价。
生3:我传到共享平台上,请全班同学投票。
教学评析:此设计中评价标准在实验前期出现,让学生明确知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体由师生共同构成,满足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合理诉求。
环节三:由表及里——学习对象开放
常规课堂中,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导者、知识信息的来源者。学生一般通过教师讲述和教材研读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在逆向设计第三阶段,将知识获取的来源进行拓展——除了教师与教材之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可以驾驭的合理的形式获取知识。
(1)原设计
任务学习环节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一般以由教师演示或者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方式获取新知。在《超声波传感器》一课中,常规的设计是教师演示超声波传感器的搭建过程,再演示如何在平台上编写程序,学生模仿练习。
(2)思考焦点
常规设计可以完成超声波传感器的设置过程,但是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而言,缺乏个性化的照顾。现实往往是,学优生感觉讲解过多,影响其更多的创作,而基础稍差一些的学生则没有听懂,感觉讲解还不够细致。
(3)改进型设计
流程目的:开放学习对象主体,找到适宜的学习途径。(教师列出对照图例表,找出知识点图例)
师:为了做成悬崖车,你想选择哪一种方式来学习?
生1:我在老师提供的学习单上找答案(自主研读简化性学习单)。
生2:我通過悬崖车的学习网站来学习(网络平台上多媒介学习)。
生3:我听老师的讲述,在教材上找答案(伙伴协助、师生互动)。
活动进程中,教师针对学情,进行必要的协助。
教学评析:在学习媒介丰富的情况下,生动的课堂应提供性价比适宜的多种学习途径。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建议者,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
环节四:由衷之言——反思角度多维
例行的信息技术课堂在第四阶段为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的学习重点内容。在听课中常常遇到此类情况,即学生无法说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因为学习活动围绕技能练习展开,对应的知识点学生无法清晰地描述出来。而逆向设计第四阶段为多维度的反思,即学生反思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点的反思,还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搭建流程的反思、小组协作的反思……
(1)原设计
经常在一节课的结尾处,老师们会这样问:“本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同学们茫然地想半天,结果还是在学习单或者教材中找到几个名词,回答老师。
(2)思考焦点
上述设计看似是完整的信息技术课所必需的,也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梳理。但是探究其活动性质,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几个名词概念,还应包括概念的内涵、外延等多方面,需要寻找其擅长的形式进行反思。
(3)改进型设计
流程目的: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我学习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和前置性的实验样例进行对比,对照评价标准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
反思方向一:对超声波传感器搭建过程的反思。
反思方向二:对评估标准和评估对象的反思。
反思方向三:对程序编写、调整、实验的反思。
……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反思情况,指导进一步的改进策略。
教学评析:通过这种反思形式,学生的总结过程落实为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不仅对概念进行整理,也对学习过程进行了梳理和调整。每个人的反思内容可能不尽相同,但都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了必要的内容回溯。
● 基于逆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设计要求
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是将技能主线变为项目明线、技能隐线的结果。通过逆向设计、素材多选等形式,挖掘出具有个性化的定制学习内容,帮助学习者实施更为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在设计中,要注意几个细节:一是逆向设计并非随心所欲。以学习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要整合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之中,学习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并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二是个性化学习并非忽视设计。从传统的设计流程改进为逆向设计流程,前期的设计过程和素材准备都有所增加,所以逆向设计是更为精致的设计,而并非是忽视设计。三是个性化学习要尊重主体的学情。选择逆向设计的学习方式,需要根据学情进行考量,即学生一定要有开放性学习经验及一定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