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学校教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个人价值取向出现的偏差,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由此折射出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解决大学生自杀现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生命价值观简单来讲就是指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即是指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群体,根据大学生个体生命特点和特定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旨在引导大学生识读生命价值、唤醒生命价值意识,确立生命价值目标,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理想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轻视生命和伤害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正是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薄弱,是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精神。
生命价值观教育对解决现实问题是不可或缺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大大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容易使其陷入焦虑、不安和担忧中,心灵出现的空虚和面对多种价值选择的迷茫,使大学生的生命诉求感降低,严重的就会选择轻生。反思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于思考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很有必要。大学生生命观念的淡薄,对生命的轻视与不负责任,让我们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内容如何确定,要根据我们想通过教育达到怎样的效果来确定。下面对内容的界定也是根据分析高校自杀事件频发的原因着手,依据我们所期望收到的教育效果这个角度来说明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道德教育理论其实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诺丁斯提出的。诺丁斯的关心德育理论就是主张要让人们学会关心,不仅要关心身边的人,还要学会关心陌生人,她的关心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强的启示,对高校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环境呼唤关心
当今社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充实,人们过分关心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慰藉,过分关心自己而忽视他人。这样的时代背景引发的社会现实迫切需要人们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人们之间的互相关心,让世界、让社会的功利性被关爱性所取代。
2、学校需要关心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规模日渐庞大,这也就产生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高校教师资源短缺,每个教师都疲于上课,少有时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进行知识的传授,大学生在生活、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是迷茫的,这个时候学生是最需要教师的关心的。教师在这方面的缺失,必然会引起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
·学会坚强
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强的生命意志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类的坚强意志意志伴随着苦难;当生命与文化失调时,人类有坚强的意志能应付解决危机;反之,面对冲突与危机时表现的听天由命则是人类最大的危机”。因此,通过生命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就显得尤为必要。
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原因要么是学业压力大,考试失利,要么感情受挫折。总的来说,就是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只要一出现困难、失败就会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在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内容中要加大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坚强”。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以培养大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怀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克服困难。
·学会负责
马克思说过:“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而如今大学生责任意识差,呈现出弱化趋势、从大学生自杀现象就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是如此淡薄,因为学习压力、恋爱失败、人际关系不好而自杀,或者是对他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都是不尊重他人生命和自己生命的表现,没有考虑到自己对父母和社会的责任。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纪律意识差和诚信缺失现象等也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表现。因此,在高校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各种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得以解决。
增强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进路分析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价值观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开发的宝藏,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会发现其中无穷的魅力。要想增强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不妨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思想,来为我们所用。
在中国,自古就有生命神圣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是万物之灵”的哲学思想。《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孝经》中说道“天地之性,人为贵”。这种“人为贵”的思想可谓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传统。无论是人类的群体,还是人类中的个体,失去了生命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人类的一切社会历史活动。因此,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都在不断地追求人的生命,体现着人对生命的渴望。古代儒家崇尚自然生命观思想,在古人看来,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客观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那么这样看来我们是否不该破坏这种自然规律。儒家在对待死亡问题上持有的观点是“生则重生,死则安死”。儒家学者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生生”。天地有好生之德,创生万物,亦长养万物;人也应该有生生不息的精神,珍惜生命,注重人事,修身养性,以德配天。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这种认知,了解,着重强调要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要让大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的体味生命的意蕴,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实现更多的价值,要活的有意义、有价值,创造一个绚丽的人生。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的是“重生”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正确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于我们增强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增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国际视野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是一个联系交织起来的统一体。生命价值观教育也不例外,国外学者对生命的探索、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也一直在不间断的进行着。要寻求增强我们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的路径,就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中受到启发,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模式融合形成新的教育方法,并将其诉诸实践,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生命教育这个概念本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针对美国社会当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等危害生命现象而出现的教育形式,教育者试图通过生命教育来唤起青少年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关注生命的成长和追求生命的价值。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并实践了生命教育,由此生命教育拉起帷幕,掀起一段新的教育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就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与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正视这种客观规律,教会学生来追求一种有价值的生活。在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年来,在日本广泛流传的“余裕教育”的口号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看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对国外开设的各种生命教育课程,我们国家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急需改正,应强烈呼唤学校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重视生命价值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使当代大学生都能具备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大学生活和今后的人生。
总之,我们要从多个视角来思考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拓宽教育渠道,建设一支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来开展生动活泼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切实加强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塑造出具有自尊自信、积极向上心态的大学生。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生命价值观简单来讲就是指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即是指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群体,根据大学生个体生命特点和特定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旨在引导大学生识读生命价值、唤醒生命价值意识,确立生命价值目标,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理想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轻视生命和伤害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正是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薄弱,是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精神。
生命价值观教育对解决现实问题是不可或缺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大大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容易使其陷入焦虑、不安和担忧中,心灵出现的空虚和面对多种价值选择的迷茫,使大学生的生命诉求感降低,严重的就会选择轻生。反思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于思考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很有必要。大学生生命观念的淡薄,对生命的轻视与不负责任,让我们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内容如何确定,要根据我们想通过教育达到怎样的效果来确定。下面对内容的界定也是根据分析高校自杀事件频发的原因着手,依据我们所期望收到的教育效果这个角度来说明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道德教育理论其实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诺丁斯提出的。诺丁斯的关心德育理论就是主张要让人们学会关心,不仅要关心身边的人,还要学会关心陌生人,她的关心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强的启示,对高校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环境呼唤关心
当今社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充实,人们过分关心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慰藉,过分关心自己而忽视他人。这样的时代背景引发的社会现实迫切需要人们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人们之间的互相关心,让世界、让社会的功利性被关爱性所取代。
2、学校需要关心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规模日渐庞大,这也就产生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高校教师资源短缺,每个教师都疲于上课,少有时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进行知识的传授,大学生在生活、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是迷茫的,这个时候学生是最需要教师的关心的。教师在这方面的缺失,必然会引起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
·学会坚强
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强的生命意志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类的坚强意志意志伴随着苦难;当生命与文化失调时,人类有坚强的意志能应付解决危机;反之,面对冲突与危机时表现的听天由命则是人类最大的危机”。因此,通过生命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就显得尤为必要。
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原因要么是学业压力大,考试失利,要么感情受挫折。总的来说,就是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只要一出现困难、失败就会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在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内容中要加大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坚强”。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以培养大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怀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克服困难。
·学会负责
马克思说过:“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而如今大学生责任意识差,呈现出弱化趋势、从大学生自杀现象就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是如此淡薄,因为学习压力、恋爱失败、人际关系不好而自杀,或者是对他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都是不尊重他人生命和自己生命的表现,没有考虑到自己对父母和社会的责任。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纪律意识差和诚信缺失现象等也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表现。因此,在高校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各种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得以解决。
增强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进路分析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价值观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开发的宝藏,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会发现其中无穷的魅力。要想增强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不妨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思想,来为我们所用。
在中国,自古就有生命神圣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是万物之灵”的哲学思想。《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孝经》中说道“天地之性,人为贵”。这种“人为贵”的思想可谓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传统。无论是人类的群体,还是人类中的个体,失去了生命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人类的一切社会历史活动。因此,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都在不断地追求人的生命,体现着人对生命的渴望。古代儒家崇尚自然生命观思想,在古人看来,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客观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那么这样看来我们是否不该破坏这种自然规律。儒家在对待死亡问题上持有的观点是“生则重生,死则安死”。儒家学者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生生”。天地有好生之德,创生万物,亦长养万物;人也应该有生生不息的精神,珍惜生命,注重人事,修身养性,以德配天。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这种认知,了解,着重强调要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要让大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的体味生命的意蕴,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实现更多的价值,要活的有意义、有价值,创造一个绚丽的人生。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的是“重生”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正确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于我们增强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增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国际视野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是一个联系交织起来的统一体。生命价值观教育也不例外,国外学者对生命的探索、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也一直在不间断的进行着。要寻求增强我们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的路径,就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中受到启发,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模式融合形成新的教育方法,并将其诉诸实践,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生命教育这个概念本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针对美国社会当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等危害生命现象而出现的教育形式,教育者试图通过生命教育来唤起青少年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关注生命的成长和追求生命的价值。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并实践了生命教育,由此生命教育拉起帷幕,掀起一段新的教育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就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与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正视这种客观规律,教会学生来追求一种有价值的生活。在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年来,在日本广泛流传的“余裕教育”的口号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看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对国外开设的各种生命教育课程,我们国家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急需改正,应强烈呼唤学校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重视生命价值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使当代大学生都能具备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大学生活和今后的人生。
总之,我们要从多个视角来思考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拓宽教育渠道,建设一支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来开展生动活泼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切实加强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塑造出具有自尊自信、积极向上心态的大学生。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