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母凭子贵,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有的时候,因为有个优异的儿子,父亲也会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在君主专制时代,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有些帝王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比如,康熙晚年对孙子弘历非常宠爱,所以雍正继承大统,这多多少少沾了儿子的光。
说起来,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但他继承皇位却有一番波折。当明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朱高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选定的燕王世子。在明成祖即位后,顺理成章,他被册封为皇太子,成为大明皇权的合法继承人。但朱棣对这个儿子做皇帝不太满意,据《明史》记载,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行动极为不便,成祖认为儿子的形象不够好,将来如果做一国之君,有损威仪。
朱棣,被称为“永乐大帝”,是个有思想的皇帝,大儿子的确长得有碍观瞻,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朱高炽的性格、行事风格与自己相左。朱棣觉得他过于懦弱,且有妇人之仁,将来恐怕会遭人胁迫。
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他平生最崇拜唐太宗,他认为自己和李世民一样都不是长子,却都马上得天下。皇二子朱高煦与他的性格颇有几分相像,善于骑射,一向以雄武自负。他长年跟随朱棣在外,而且作战勇猛,在大明军队中威信很高,并且曾多次在战斗中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所以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许诺朱高煦,将来君临天下后,要把皇位传给他。此话大大鼓舞了朱高煦,他在整个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靖难”之役成功之后,登上皇位的朱棣不得不真正考虑立皇储的事情了。“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朱高煦)有功,宜立。”朱棣信任的臣子也认为应该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朱高炽在做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因此废掉他,会遭到质疑。
两相权衡,无法决断,朱棣内心十分纠结。倒是解缙的一番话,为朱棣做决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解缙赞成立朱高炽,朱棣并不欣赏他的“仁孝”,所以不表态;但一听到“好圣孙”时,就点头了。
这位“好圣孙”,叫朱瞻基。据说,在他出生的前夕,他的祖父朱棣曾做了一个梦,梦中明太祖授予他大圭,上面写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的字样。朱棣感觉这个梦特别吉祥。在朱瞻基满月的时候,朱棣看到他满面英气,认为是梦灵验了,非常高兴。朱棣对他特别地宠爱,有空就陪他玩,还派自己最为信任的大臣来教育他。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努力学习,加上天资聪颖,很快学有所成,并且全面发展。他乐于吟诗作赋,擅长书法绘画,还特别注意考察古今兴衰与历朝治乱等治国史实与道理。古人说,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为了江山的千秋万世,朱棣用他历经岁月磨砺的双眼洞悉未来,将继承自己的丰功伟业与国家大权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位“好圣孙”的身上。
这位朱瞻基,即宣德皇帝,从幼时起,就多次维护父亲朱高炽。有一次,明成祖命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前去拜谒太祖孝陵,朱瞻基随往。朱高炽身体肥胖,行走不便,由两个太监搀扶仍然踉踉跄跄。朱高煦在后面看见,便故意在众大臣面前羞辱太子,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走在后面年幼的朱瞻基立即反驳,“更有后人知警也”,立马为父亲解了围。朱高煦回头看了一眼朱瞻基,意识到这个孩子在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劲敌。果然,在朱瞻基即位后,朱高煦造反,失败,被杀。
朱瞻基即位时,29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群臣团结,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印证了当年朱棣对他是个“太平天子”的预言。虽然他在位仅十年时间,但他是个守成之君,继承明朝开国六十年来的基业,在他的父皇明仁宗治国的基础上,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的黄金时期。他自己也因为德政和治道而被载入史册。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做一代枭雄,成一世伟业。朱高炽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终其一生也没有赢得父亲的欢心,但能够父凭子贵,顺利登基,施行自己的治国方略,与儿子共创辉煌,也称得上是人间一桩美谈。
编辑/梁宇清
说起来,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但他继承皇位却有一番波折。当明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朱高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选定的燕王世子。在明成祖即位后,顺理成章,他被册封为皇太子,成为大明皇权的合法继承人。但朱棣对这个儿子做皇帝不太满意,据《明史》记载,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行动极为不便,成祖认为儿子的形象不够好,将来如果做一国之君,有损威仪。
朱棣,被称为“永乐大帝”,是个有思想的皇帝,大儿子的确长得有碍观瞻,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朱高炽的性格、行事风格与自己相左。朱棣觉得他过于懦弱,且有妇人之仁,将来恐怕会遭人胁迫。
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他平生最崇拜唐太宗,他认为自己和李世民一样都不是长子,却都马上得天下。皇二子朱高煦与他的性格颇有几分相像,善于骑射,一向以雄武自负。他长年跟随朱棣在外,而且作战勇猛,在大明军队中威信很高,并且曾多次在战斗中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所以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许诺朱高煦,将来君临天下后,要把皇位传给他。此话大大鼓舞了朱高煦,他在整个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靖难”之役成功之后,登上皇位的朱棣不得不真正考虑立皇储的事情了。“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朱高煦)有功,宜立。”朱棣信任的臣子也认为应该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朱高炽在做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因此废掉他,会遭到质疑。
两相权衡,无法决断,朱棣内心十分纠结。倒是解缙的一番话,为朱棣做决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解缙赞成立朱高炽,朱棣并不欣赏他的“仁孝”,所以不表态;但一听到“好圣孙”时,就点头了。
这位“好圣孙”,叫朱瞻基。据说,在他出生的前夕,他的祖父朱棣曾做了一个梦,梦中明太祖授予他大圭,上面写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的字样。朱棣感觉这个梦特别吉祥。在朱瞻基满月的时候,朱棣看到他满面英气,认为是梦灵验了,非常高兴。朱棣对他特别地宠爱,有空就陪他玩,还派自己最为信任的大臣来教育他。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努力学习,加上天资聪颖,很快学有所成,并且全面发展。他乐于吟诗作赋,擅长书法绘画,还特别注意考察古今兴衰与历朝治乱等治国史实与道理。古人说,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为了江山的千秋万世,朱棣用他历经岁月磨砺的双眼洞悉未来,将继承自己的丰功伟业与国家大权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位“好圣孙”的身上。
这位朱瞻基,即宣德皇帝,从幼时起,就多次维护父亲朱高炽。有一次,明成祖命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前去拜谒太祖孝陵,朱瞻基随往。朱高炽身体肥胖,行走不便,由两个太监搀扶仍然踉踉跄跄。朱高煦在后面看见,便故意在众大臣面前羞辱太子,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走在后面年幼的朱瞻基立即反驳,“更有后人知警也”,立马为父亲解了围。朱高煦回头看了一眼朱瞻基,意识到这个孩子在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劲敌。果然,在朱瞻基即位后,朱高煦造反,失败,被杀。
朱瞻基即位时,29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群臣团结,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印证了当年朱棣对他是个“太平天子”的预言。虽然他在位仅十年时间,但他是个守成之君,继承明朝开国六十年来的基业,在他的父皇明仁宗治国的基础上,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的黄金时期。他自己也因为德政和治道而被载入史册。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做一代枭雄,成一世伟业。朱高炽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终其一生也没有赢得父亲的欢心,但能够父凭子贵,顺利登基,施行自己的治国方略,与儿子共创辉煌,也称得上是人间一桩美谈。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