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文性角度探讨林语堂先生的古诗词翻译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互文性视角探讨林语堂先生《古文小品译英》中“Love and Death”章节涉及的一些诗词翻译的特点。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各文本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关联,而“Love and Death”这一章节中的诗词从深层来看就具有这样的特点,由此可以解释林语堂在编译时按照古文内容主题划分章节的原因所在。把相似文化内涵的文章置于同一章节之中,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的主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不同增殖状态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差异,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加速再增殖的机理。方法:对不同增殖状态的CNE-2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和”文化是我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被广泛认同。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有关“和”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目的:探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染色体着丝粒点(cd)的变异与其非整倍性畸变的关系。方法:用Cd-NOR同步银染分析技术研究HEC-1B细胞染色体Cd的变异。结果:HEC-1B细胞染色体cd缺失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使用来曲唑联合唑来磷酸静脉注射治疗32例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骨转移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观察其镇痛效
文学阐释空间形成的基本途径是主体和主体差异的确认。以《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为代表的周立波的长篇小说从文本的意义空间、地域空间及文化空间拓展了文学的阐释空间。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既有个性鲜明、有声有色的有形人物,也不乏不曾现身舞台的空白人物。这些空白人物在舞台上虽然是无形的,但他们与有形人物遥相呼应,一起参与剧
目的:观察奈达铂(NDP)联合替加氟(FT-207)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44例晚期头颈部癌患者给予NDP 80mg/m2~1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以上,第1天,FT-207 600mg/m2,第1天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最具争议性。他的作品因多方面体现了基督教元素而被误解为基督教作家,《伊甸之东》充分体现了约翰·斯坦贝
目的:研究DNA损伤修复关键酶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fimidinic endonuclease 1 Aepl)在大鼠肝细胞癌形成过程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Apel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李约瑟准确地概括了中西文明分水岭出现的现象,但令李约瑟百思不得其解。学术界也出现许多解谜文章,而答案莫衷一是,原因是未能从中西文明的大视野中进行比较探讨。由此,从中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