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疗程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的74例MPP患儿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所有患儿均予以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五天,观察组使用七天及以上。观察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7.38±2.01)d、(2.09±1.31)d、(4.89±2.37)d,住院时间为(9.03±2.4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小于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数据均较低,差异性不大,P值大于0.05。结论:在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适当延长疗程,效果更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促进疾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馬来酸阿奇霉素;疗程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马来酸阿奇霉素是MPP患儿治疗的常用药物,疗程一般为五天,但随着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广泛,病原体耐药现象越来越常见。本文为探讨马来酸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不同疗程对临床效果的影响,选取了7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74例于我院就诊的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以随机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有患儿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自愿纳入此次研究。
对照组中共有患儿37例,其中男女性比例为20:17,年龄最大为12岁,最小为10个月,平均(5.03±1.12)岁。
观察组中共有患儿37例,其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1:16,年龄最大为11岁,最小为1岁,平均(4.97±1.01)岁。
两组MPP患儿在基线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两者实验数据可以科学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剂量为10mg/kg,一天一次,置于0.5%葡萄糖注射液中,保证浓度不超过1g/L。
对照组治疗五天;观察组则治疗七天,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同时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期间,药敏试验显示有其他病原体感染者则同时使用其他合适抗菌药物,根据相关症状予以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相关症状(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MPP患儿的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的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者之间的对比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发现,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5.41%,对照组数据为2.70%,两组相对比,差异不大,P值大于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n,%)
3討论
MPP不具有特殊症状,且在不同年龄段会有差异性表现,与一般肺炎区分不明显,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临床常需综合体征、影像学、症状、抗体检测等进行检查。此病原体无细胞壁,常使用氧氟沙星、四环素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予以治疗,但前两者会导致患儿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故临床多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红霉素被最早应用于疾病治疗中,但此药物不适用于长时间治疗,且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临床多使用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中,马来酸阿奇霉素是红霉素经过重排、扩环及还原等反应所得,相比而言,长期使用导致肝损伤的风险较低,胃肠道反应更少,组织渗透力较强,血药浓度高,可广泛分布于体内。此药物半衰期较长,可达七十小时,加之MPP感.染后,病原体存在机体中时间较长,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清除,常用的方法为间断给药,目前对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时间没有统一标准,常规疗程为五天。马来酸阿奇霉素可聚集于细胞内,有研究发现,此药物经口服吸收后,细胞内浓度为细胞外的79倍,肺炎支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持续性发热,延长疗程对于达到细胞外药物浓度高峰所需时间并无明显变化。另外,马来酸阿奇霉素口服吸收较为迅速,且耐酸,在胃肠道中不易受机体环境影响,对。肾脏毒性作用较小。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7 38±2.01)d、(2.09±1.31)d、(4.89±2.37)d,住院时间为(9.03±2.4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一咳嗽(9.72±2.34)d、发热(317±1.45)d、啰音(6.69±2.87)d、住院时间(12.19±2.73)d,P值小于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数据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对比差异性不大,P值大于0.05。显然,观察组所用方法更具优势,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更快,不良反应较少,且可耐受。
综上所述,在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过程中,适当延长疗程,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病情,促进疾病康复,减轻患儿痛苦,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馬来酸阿奇霉素;疗程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马来酸阿奇霉素是MPP患儿治疗的常用药物,疗程一般为五天,但随着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广泛,病原体耐药现象越来越常见。本文为探讨马来酸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不同疗程对临床效果的影响,选取了7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74例于我院就诊的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以随机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有患儿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自愿纳入此次研究。
对照组中共有患儿37例,其中男女性比例为20:17,年龄最大为12岁,最小为10个月,平均(5.03±1.12)岁。
观察组中共有患儿37例,其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1:16,年龄最大为11岁,最小为1岁,平均(4.97±1.01)岁。
两组MPP患儿在基线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两者实验数据可以科学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剂量为10mg/kg,一天一次,置于0.5%葡萄糖注射液中,保证浓度不超过1g/L。
对照组治疗五天;观察组则治疗七天,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同时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期间,药敏试验显示有其他病原体感染者则同时使用其他合适抗菌药物,根据相关症状予以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相关症状(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MPP患儿的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的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者之间的对比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发现,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5.41%,对照组数据为2.70%,两组相对比,差异不大,P值大于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n,%)
3討论
MPP不具有特殊症状,且在不同年龄段会有差异性表现,与一般肺炎区分不明显,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临床常需综合体征、影像学、症状、抗体检测等进行检查。此病原体无细胞壁,常使用氧氟沙星、四环素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予以治疗,但前两者会导致患儿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故临床多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红霉素被最早应用于疾病治疗中,但此药物不适用于长时间治疗,且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临床多使用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中,马来酸阿奇霉素是红霉素经过重排、扩环及还原等反应所得,相比而言,长期使用导致肝损伤的风险较低,胃肠道反应更少,组织渗透力较强,血药浓度高,可广泛分布于体内。此药物半衰期较长,可达七十小时,加之MPP感.染后,病原体存在机体中时间较长,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清除,常用的方法为间断给药,目前对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时间没有统一标准,常规疗程为五天。马来酸阿奇霉素可聚集于细胞内,有研究发现,此药物经口服吸收后,细胞内浓度为细胞外的79倍,肺炎支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持续性发热,延长疗程对于达到细胞外药物浓度高峰所需时间并无明显变化。另外,马来酸阿奇霉素口服吸收较为迅速,且耐酸,在胃肠道中不易受机体环境影响,对。肾脏毒性作用较小。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7 38±2.01)d、(2.09±1.31)d、(4.89±2.37)d,住院时间为(9.03±2.4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一咳嗽(9.72±2.34)d、发热(317±1.45)d、啰音(6.69±2.87)d、住院时间(12.19±2.73)d,P值小于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数据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对比差异性不大,P值大于0.05。显然,观察组所用方法更具优势,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更快,不良反应较少,且可耐受。
综上所述,在马来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过程中,适当延长疗程,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病情,促进疾病康复,减轻患儿痛苦,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