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知教学”是把情意因素和认知因素辩证统一起来的教学。情意因素包含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认知因素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情与知的辩证统一是“情知教学”的核心。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旨在使学生灵活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以及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在问题背景里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在这种方式里,问题起着学习的背景和驱动力作用,所学的新知识都在问题这个背景里完成的。
基于问题的学习实质是先精选和设计问题,接着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去获取相关知识,并利用相关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形成相关技能,最终发展成处理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其它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是情知教学的理论落脚点。在“情知教学”中教会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学生在自我、同伴或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采用自主、合作或探究等学习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获取学科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把情意因素(学趣)和认知因素(学法)辩证统一起来。
学习策略和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中的两大主基调,在“情知教学”中教会学生“基于问题学习”的研究,正是围绕着这两大主基调,在问题情境的调控下,展开课文学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优化的问题设计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统一,真正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联合起来,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问题情境,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及时的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师生之间的情知互动。
大连市从一年级开设新标准英语,四年级学生有三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但是阅读能力相对较差,阅读教学处在初级阶段,学生在三年级时接触过浅显的阅读能力测试,但对语篇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在每次英语学情调查中学生的阅读题都完成不好,原因除了词汇量少学生读不懂以外,主要是因为学生阅读方法不当。教学中,针对这一现状,在情知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的大环境下,我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有效提高中年段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力。
一、准备工作
语篇教学中教师发问的最大困难是四年级孩子的英语词汇量比较贫乏,对老师完全式英语发问还不能一下子理解和接受,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教师的发问,我把一些疑问词归纳起来,穿成小Chant,让学生强化记忆,Wh疑问句,who/whose/where/what/when, who who 问是谁,where where 问哪里,what what 问什么,when when 表时间,一般疑问句,开头助词Do/Is/Did/Are/Can/Will/Was/Were/Have,回答要用Yes/No.学生把这些词分类记忆在大脑里,再联系实际问答中的例句,逐步就能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扫清了听音理解问题的障碍,学生对于老师的英语发问就不再迷惑和迷茫了。
二、 具体实施
1.导入时激趣发问,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
在热身及复习环节过后,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如果能科学的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录音,看课文动画,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课文主题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一起七册Module7 Unit1 Did you break your toy?一文中,播放动画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导入:“Tom is crying. What happened to tom? Did he fall?”学生很想知道Tom为什么哭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所以在观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带着好奇心急于寻找答案,同时也从总体上把握住了文章的主题:Tom saw a monster on the TV.
2.课文学习中具体发问,学习重点语句,突破阅读难点。
还以Module7的课文教学为例,精读课文前教师发问:Amy, Sam, Miss Smart 发现Tom哭了以后分别都很关心题,问分别问了什么问题?What are they?学生带着问题在有目的地在书上圈画答案,在积极参与英语活动中,阅读能力也会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汇报答案时学习目标语句,顺理成章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情与知很自然的融为一体。
3.课堂归纳总结时强化发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完成第七册Module10的语篇教学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对文章进行总结:What's the matter with Sam? What did Sam eat yesterday? How many biscuits did he eat? 问题的答案正好是本课的目标语句: I’ve got a stomach ache. I ate thirty chocolate biscuits. I ate thirty biscuits. 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进行梳理,既总结强化了重点语句,又提高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由他问到自问,升华阅读理解力。
在学习第七册Module5 Unit1 时,文章内容不深,里面又蕴含着一些小问题,“What did you see? What did you eat? What did you buy?"学生听音完成动词过去式学习后,教师鼓励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猜猜老师接下来会问些什么问题?有了文章里的问题辅助,优等生不难问出“What did they see?"等问题,中差生也能试着把原文中的问题读出来。自主结合语篇内容提出问题对中年段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这种学生自主提问题的鼓励与尝试,只能先选择一些生词量少句型简单的语篇进行,到高年段时再慢慢过渡到各种语篇的课文教学中,甚至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升华。
三、点滴收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在每堂语篇教学课上都能考虑到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且问题越来越紧扣文章内容,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课堂上有两大变化:一是在问题的牵引下,教与学的方式有了变化,以前的机械训练时间少了,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了。二是学生能根据教师发出的问题,从文章中寻找答案,注意重点词的圈画,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词句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对提高了。这两项变化让学生信心十足,更喜欢英语课堂,喜欢用英语表达。
问题的设计属于艺术的范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具有“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達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多种教育功能。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牵动,以情感为纽带,以学会为目标,以情促教,英语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科学有趣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让提问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情感和认知能力服务。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旨在使学生灵活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以及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在问题背景里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在这种方式里,问题起着学习的背景和驱动力作用,所学的新知识都在问题这个背景里完成的。
基于问题的学习实质是先精选和设计问题,接着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去获取相关知识,并利用相关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形成相关技能,最终发展成处理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其它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是情知教学的理论落脚点。在“情知教学”中教会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学生在自我、同伴或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采用自主、合作或探究等学习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获取学科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把情意因素(学趣)和认知因素(学法)辩证统一起来。
学习策略和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中的两大主基调,在“情知教学”中教会学生“基于问题学习”的研究,正是围绕着这两大主基调,在问题情境的调控下,展开课文学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优化的问题设计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统一,真正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联合起来,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问题情境,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及时的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师生之间的情知互动。
大连市从一年级开设新标准英语,四年级学生有三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但是阅读能力相对较差,阅读教学处在初级阶段,学生在三年级时接触过浅显的阅读能力测试,但对语篇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在每次英语学情调查中学生的阅读题都完成不好,原因除了词汇量少学生读不懂以外,主要是因为学生阅读方法不当。教学中,针对这一现状,在情知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的大环境下,我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有效提高中年段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力。
一、准备工作
语篇教学中教师发问的最大困难是四年级孩子的英语词汇量比较贫乏,对老师完全式英语发问还不能一下子理解和接受,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教师的发问,我把一些疑问词归纳起来,穿成小Chant,让学生强化记忆,Wh疑问句,who/whose/where/what/when, who who 问是谁,where where 问哪里,what what 问什么,when when 表时间,一般疑问句,开头助词Do/Is/Did/Are/Can/Will/Was/Were/Have,回答要用Yes/No.学生把这些词分类记忆在大脑里,再联系实际问答中的例句,逐步就能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扫清了听音理解问题的障碍,学生对于老师的英语发问就不再迷惑和迷茫了。
二、 具体实施
1.导入时激趣发问,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
在热身及复习环节过后,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如果能科学的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录音,看课文动画,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课文主题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一起七册Module7 Unit1 Did you break your toy?一文中,播放动画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导入:“Tom is crying. What happened to tom? Did he fall?”学生很想知道Tom为什么哭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所以在观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带着好奇心急于寻找答案,同时也从总体上把握住了文章的主题:Tom saw a monster on the TV.
2.课文学习中具体发问,学习重点语句,突破阅读难点。
还以Module7的课文教学为例,精读课文前教师发问:Amy, Sam, Miss Smart 发现Tom哭了以后分别都很关心题,问分别问了什么问题?What are they?学生带着问题在有目的地在书上圈画答案,在积极参与英语活动中,阅读能力也会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汇报答案时学习目标语句,顺理成章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情与知很自然的融为一体。
3.课堂归纳总结时强化发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完成第七册Module10的语篇教学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对文章进行总结:What's the matter with Sam? What did Sam eat yesterday? How many biscuits did he eat? 问题的答案正好是本课的目标语句: I’ve got a stomach ache. I ate thirty chocolate biscuits. I ate thirty biscuits. 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进行梳理,既总结强化了重点语句,又提高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由他问到自问,升华阅读理解力。
在学习第七册Module5 Unit1 时,文章内容不深,里面又蕴含着一些小问题,“What did you see? What did you eat? What did you buy?"学生听音完成动词过去式学习后,教师鼓励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猜猜老师接下来会问些什么问题?有了文章里的问题辅助,优等生不难问出“What did they see?"等问题,中差生也能试着把原文中的问题读出来。自主结合语篇内容提出问题对中年段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这种学生自主提问题的鼓励与尝试,只能先选择一些生词量少句型简单的语篇进行,到高年段时再慢慢过渡到各种语篇的课文教学中,甚至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升华。
三、点滴收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在每堂语篇教学课上都能考虑到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且问题越来越紧扣文章内容,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课堂上有两大变化:一是在问题的牵引下,教与学的方式有了变化,以前的机械训练时间少了,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了。二是学生能根据教师发出的问题,从文章中寻找答案,注意重点词的圈画,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词句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对提高了。这两项变化让学生信心十足,更喜欢英语课堂,喜欢用英语表达。
问题的设计属于艺术的范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具有“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達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多种教育功能。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牵动,以情感为纽带,以学会为目标,以情促教,英语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科学有趣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让提问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情感和认知能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