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概含了对人的管理、物的管理,核心思想是“精、准、细、严”,强调的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化操作为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团队精神,提高管理质量,实现煤矿企业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煤矿
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以成为我们煤炭行业的必经之路。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不断提升我们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我矿是2008年年底在全矿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几年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行,使我们尝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给我们带来的效益。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矿在精细化管理中,还有许多应该加强的方面:
一、部分职工对精细化管理在思想认识上的程度不高
(一)部分职工对精细化管理持怀疑态度和消极行为
他们认为每天上班只要维护好设备正常生产不出事故就可以了,把精细化管理理解为“面子”工程,认为那样做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用,因此对我们要求的“四E六S”、“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往往是被动执行。为此,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对精细管理的宣传力度,让职工对精细化管理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形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消除职工思想上的消极行为。
(二)个别区队还存在着管理不精、不细的现象
每个区队的职工虽然都有各自规定的工种,但由于生产任务和各项检查的需要,每个队又面临着许多临时性、阶段性、协助性的工作,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应付检查与考核,队干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拆东补西,加班延点,结果使职工疲劳作战。作为基层管理者应站在职工“执行状态”的角度,正确考虑职工承受力和工作强度,合理地按排工作量。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计算机等,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时限和节奏。一味地追求挑战极限,让职工疲惫作战,只会让精细化变成粗耕化。
(三)应进一步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基层区队在管理中,必须学会应用木桶原理。我们常说: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是很有启迪的。然而,我们在班组管理中,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还是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班组核算,开展五型班组评比,创建白国周式班组,来提升班组的短板,填补漏洞,使水越来越满。使管理越做越精细。反之,因为某个小小的漏洞、缝隙,或者根本就不懂补漏的人,导致“细水长流”,桶里的水定会越来越少,队伍管理将会走下坡路。
(四)职工的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执行力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强化干部职工在精细化管理中的执行力。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执行力将始终贯穿着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因实际的需要而长短不等,有的只需几分钟,有的却几日几月完成。但他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执行力强弱。因此,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一是要严格考核,对于执行力好的要表扬奖励,树立榜样,激励职工。对于执行力不强,可以通过示范、学习、指导等方式进行提升,使其达标。对于执行力较差不服从工作安排的,要严格考核和处罚。其次、过程监督是关键。
二、转变职工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所在
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基层干部就必须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企业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科学的管理理念。在貫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基层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职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全体职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每一位职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
三、注重细节是提高精细化管理中的必然措施和选择
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就“细”字这项工作有很多,如“细心”的查处各种隐患,“细心”的收集好各项资料,“细心” 的巡查每个生产点,“细心”的计量好每日产量,“细心”的保养好每台设备等。在我们工作中有些人多有轻视“细”字、大而化之、马马虎虎,“差不多”的毛病观念,在很多人思想中可谓根深蒂固。认为设备上有点灰、有点油、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会影响生产,认为重视精细化管理是在浪费时间。多年的工作实践,是我们深深体会到,煤矿管理中,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细节决定。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产量成本效益最大化这一企业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总之、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职工活力,就必须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为打造精细化管理的队伍而努力。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煤矿
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以成为我们煤炭行业的必经之路。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不断提升我们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我矿是2008年年底在全矿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几年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行,使我们尝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给我们带来的效益。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矿在精细化管理中,还有许多应该加强的方面:
一、部分职工对精细化管理在思想认识上的程度不高
(一)部分职工对精细化管理持怀疑态度和消极行为
他们认为每天上班只要维护好设备正常生产不出事故就可以了,把精细化管理理解为“面子”工程,认为那样做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用,因此对我们要求的“四E六S”、“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往往是被动执行。为此,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对精细管理的宣传力度,让职工对精细化管理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形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消除职工思想上的消极行为。
(二)个别区队还存在着管理不精、不细的现象
每个区队的职工虽然都有各自规定的工种,但由于生产任务和各项检查的需要,每个队又面临着许多临时性、阶段性、协助性的工作,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应付检查与考核,队干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拆东补西,加班延点,结果使职工疲劳作战。作为基层管理者应站在职工“执行状态”的角度,正确考虑职工承受力和工作强度,合理地按排工作量。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计算机等,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时限和节奏。一味地追求挑战极限,让职工疲惫作战,只会让精细化变成粗耕化。
(三)应进一步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基层区队在管理中,必须学会应用木桶原理。我们常说: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是很有启迪的。然而,我们在班组管理中,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还是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班组核算,开展五型班组评比,创建白国周式班组,来提升班组的短板,填补漏洞,使水越来越满。使管理越做越精细。反之,因为某个小小的漏洞、缝隙,或者根本就不懂补漏的人,导致“细水长流”,桶里的水定会越来越少,队伍管理将会走下坡路。
(四)职工的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执行力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强化干部职工在精细化管理中的执行力。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执行力将始终贯穿着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因实际的需要而长短不等,有的只需几分钟,有的却几日几月完成。但他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执行力强弱。因此,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一是要严格考核,对于执行力好的要表扬奖励,树立榜样,激励职工。对于执行力不强,可以通过示范、学习、指导等方式进行提升,使其达标。对于执行力较差不服从工作安排的,要严格考核和处罚。其次、过程监督是关键。
二、转变职工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所在
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基层干部就必须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企业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科学的管理理念。在貫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基层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职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全体职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每一位职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
三、注重细节是提高精细化管理中的必然措施和选择
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就“细”字这项工作有很多,如“细心”的查处各种隐患,“细心”的收集好各项资料,“细心” 的巡查每个生产点,“细心”的计量好每日产量,“细心”的保养好每台设备等。在我们工作中有些人多有轻视“细”字、大而化之、马马虎虎,“差不多”的毛病观念,在很多人思想中可谓根深蒂固。认为设备上有点灰、有点油、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会影响生产,认为重视精细化管理是在浪费时间。多年的工作实践,是我们深深体会到,煤矿管理中,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细节决定。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产量成本效益最大化这一企业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总之、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职工活力,就必须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为打造精细化管理的队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