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素养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某一语文学习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显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自从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学以来,我深有体会。
一、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以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目的在于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为学生充分提供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语文教学中,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等,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最便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科,也能够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地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知识,如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要求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学习得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知识重在积累,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要求学生“重积累”。学生的积累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时间长了就可以让学生厚积薄发。所以说,研究性学习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三、研究性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视野
语文学习的范围很广,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也应是广阔的。因此,我们要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多。可以让学生在专题性研究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到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转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印证和强化,并在广泛收集资料时丰富词汇,积累感性经验,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如,在学习了《纸的故事》后,可以指导学生着手对纸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等了解纸的发展史,这样学生就可以向周围的人倡议节约用纸。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是研究的不竭源泉,把许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课题”当作学生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内容。例如,指导学生课外研究废电池,学生通过调查、上网等了解有关废电池的资料,使学生增强环保的意识;又如,当前小学生中的胖墩很多,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采访学校的小胖墩、家长、校医,了解小学生中胖墩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保健知识,也能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实践性功能,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现实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意体验,促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研究学习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语文素养得到多层面的提升。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是研究内容的确定,资料的获取,还是成果的表述,都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好地组织、引导好学生研究性学习。
(作者单位 海南省万宁市万城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素养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某一语文学习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显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自从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学以来,我深有体会。
一、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以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目的在于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为学生充分提供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语文教学中,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等,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最便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科,也能够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地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知识,如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要求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学习得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知识重在积累,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要求学生“重积累”。学生的积累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时间长了就可以让学生厚积薄发。所以说,研究性学习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三、研究性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视野
语文学习的范围很广,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也应是广阔的。因此,我们要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多。可以让学生在专题性研究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到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转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印证和强化,并在广泛收集资料时丰富词汇,积累感性经验,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如,在学习了《纸的故事》后,可以指导学生着手对纸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等了解纸的发展史,这样学生就可以向周围的人倡议节约用纸。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是研究的不竭源泉,把许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课题”当作学生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内容。例如,指导学生课外研究废电池,学生通过调查、上网等了解有关废电池的资料,使学生增强环保的意识;又如,当前小学生中的胖墩很多,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采访学校的小胖墩、家长、校医,了解小学生中胖墩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保健知识,也能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实践性功能,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现实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意体验,促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研究学习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语文素养得到多层面的提升。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是研究内容的确定,资料的获取,还是成果的表述,都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好地组织、引导好学生研究性学习。
(作者单位 海南省万宁市万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