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其它行业发展迅速。在我国假日旅游发展的近二十年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其存在的旅游供需矛盾、服务质量、旅游破坏问题也不断暴露;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建立政府、旅游企业、景区和旅游者联动机制,在实现假日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其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提升,是假日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悄无声息的变化,逐渐从以家庭、工作为主的状态向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方向靠近,生活观念发生巨大改变。在此境域下,假日旅游成为一大新生活时尚,是人们工作之余休闲逸致的重要途径。但是一系列旅游问题也扑面而来,像交通压力加大、景区环境遭遇破坏、旅游事故频发等,严重影响着旅游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对此实施问题分析和对策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一、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主要涉及科学、经济、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实现彼此之间和谐发展。该概念最早出现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研讨会上,一直发展到今天,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内涵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相比之下,旅游业中可持续发展概念将旅游资源和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基础,在不损害两者的前提下,满足当下人们旅游质量需求,并且能够为后代子孙保留生态原貌,保障其旅游质量。就当下旅游业发展来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既要保障旅游经营者利益,又能够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维护周围社区居民权益,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当下假日旅游发展中凸显的问题
(1)消费需求高度集中。消费需求的高度集中主要体现在旅游消费时间比较短暂,地域比较集中,这一现象加剧了旅游供需矛盾,使得假日旅游期间景区沿线交通、住宿、景区通道供不应求现象发生率直线上升。根据中国政府网对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调查来看,“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总接待人数达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根据广州交通现状来看,机场高速、华南快速、虎门大桥等地,都发生严重交通拥堵,有时长达十几小时。各个热门景点更是人满为患,踩踏现象发生比较普遍。此种短期集中的消费现象使景点需求呈现“井喷”效应,不利于长远发展。(2)旅游承载力出现短期缺口。假日大批量游客涌入景区,出现短期内人员超额,已有的旅游资源无法一时间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下滑。在此境况下,一些不法经营者会乘虚而入,出现违规现象。另外,旅游公司在假日期间提高利益收入,会不按照计划完成旅游合同,出现旅游争端。(3)经济效益追求片面化。假日旅游期间,对于文化城市来说,大批量游客的到来会影响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游客的混杂会影响民俗继承与发展。这两种局势都属于片面经济效益,此种旅游局势,不利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稳步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三、优化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在科技化时代,“智慧”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科学技术是当下问题解决的最有效手段。就假期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是一项明智之举。杭州在这一方面实施过程很值得借鉴,最突出的是将数字科技与通讯、交通、景区有效融合,像西湖公交数字专线的开通,既规避了交通拥堵路段,又使旅游过程中的诸多要素融合到一起,游客只需在公交系统中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各种定制服务,实现了数字化。其它热门景区可以以此为鉴,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实施针对性智慧旅游管理,精准获取各类旅游数据,为游客提供自主游览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轻服务压力,打造智慧化旅游管理模式。(2)从政府入手,加强调控和市场秩序规范。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家长”,对假日旅游的调控的市场规范有很重要的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政府可以结合当下假日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从游客、旅游制度等方面入手。首先,改革公民休假制度,按照不同职业类型实施针对性休假措施,缓和假日旅游集中多度消費带来的压力,比如加强中小企业带薪休假的执行力度和涉及范围。其次,规范假日旅游市场秩序,开辟相关旅游咨询和投诉渠道,提高旅游体验服务质量,加强矛盾处理效率等。(3)让假日旅游更有文化味儿。先来说“面子”。人们的行为反映着人们的格调和情趣。到大学校园、图书馆、美术馆等场所,虽算不上什么创新,但却是一种参与文化活动、融入文化艺术氛围的体验活动,反映的是追求知识、追求文化艺术熏陶、追求进步的格调和情趣,既清新脱俗,又符合文明进步的主流价值,还让假期很有情致,故而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再说“里子”。表面上看,到文化艺术场所好像是在打发时光,而实际上却是陶冶身心、提升自己的很好契机。比如,一些人节假日到图书馆读书,既可弥补自己平素无暇读书的缺憾,也可从书籍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这对工作生活来说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希望更多市民在节假日走进文化艺术场所,让假期充满文化味儿。(4)规划旅游承载量,建立引流体系。每一处旅游景点具有特定的资源承载量,包括游客、商品往来、景区面积等,这些因素都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知道下,首先,对景区旅游承载量进行规划;其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旅行社游客信息进行分析,实现科学预测,并将结果通过电视、新闻、网络等渠道向外公布,以便游客未出行游客合理制定旅游计划;最后,在旅游高峰期建立旅游流预警机制,完善旅游流监控系统,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在假日期间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们旅游体验,需要相关部门认真分析公众需求,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水平和文化内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划旅游承载量,实现旅游资源最优分配,促进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嫚,刘泽华.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旅游导刊,2017(3):80-89+124.
[2]喻快.我国法定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5):17,37.
[3]羊绍全,陈严武.广西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8(4):14-20.
[4]简若梅.有关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6):179.
关键词: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悄无声息的变化,逐渐从以家庭、工作为主的状态向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方向靠近,生活观念发生巨大改变。在此境域下,假日旅游成为一大新生活时尚,是人们工作之余休闲逸致的重要途径。但是一系列旅游问题也扑面而来,像交通压力加大、景区环境遭遇破坏、旅游事故频发等,严重影响着旅游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对此实施问题分析和对策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一、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主要涉及科学、经济、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实现彼此之间和谐发展。该概念最早出现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研讨会上,一直发展到今天,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内涵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相比之下,旅游业中可持续发展概念将旅游资源和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基础,在不损害两者的前提下,满足当下人们旅游质量需求,并且能够为后代子孙保留生态原貌,保障其旅游质量。就当下旅游业发展来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既要保障旅游经营者利益,又能够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维护周围社区居民权益,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当下假日旅游发展中凸显的问题
(1)消费需求高度集中。消费需求的高度集中主要体现在旅游消费时间比较短暂,地域比较集中,这一现象加剧了旅游供需矛盾,使得假日旅游期间景区沿线交通、住宿、景区通道供不应求现象发生率直线上升。根据中国政府网对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调查来看,“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总接待人数达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根据广州交通现状来看,机场高速、华南快速、虎门大桥等地,都发生严重交通拥堵,有时长达十几小时。各个热门景点更是人满为患,踩踏现象发生比较普遍。此种短期集中的消费现象使景点需求呈现“井喷”效应,不利于长远发展。(2)旅游承载力出现短期缺口。假日大批量游客涌入景区,出现短期内人员超额,已有的旅游资源无法一时间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下滑。在此境况下,一些不法经营者会乘虚而入,出现违规现象。另外,旅游公司在假日期间提高利益收入,会不按照计划完成旅游合同,出现旅游争端。(3)经济效益追求片面化。假日旅游期间,对于文化城市来说,大批量游客的到来会影响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游客的混杂会影响民俗继承与发展。这两种局势都属于片面经济效益,此种旅游局势,不利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稳步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三、优化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在科技化时代,“智慧”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科学技术是当下问题解决的最有效手段。就假期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是一项明智之举。杭州在这一方面实施过程很值得借鉴,最突出的是将数字科技与通讯、交通、景区有效融合,像西湖公交数字专线的开通,既规避了交通拥堵路段,又使旅游过程中的诸多要素融合到一起,游客只需在公交系统中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各种定制服务,实现了数字化。其它热门景区可以以此为鉴,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实施针对性智慧旅游管理,精准获取各类旅游数据,为游客提供自主游览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轻服务压力,打造智慧化旅游管理模式。(2)从政府入手,加强调控和市场秩序规范。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家长”,对假日旅游的调控的市场规范有很重要的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政府可以结合当下假日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从游客、旅游制度等方面入手。首先,改革公民休假制度,按照不同职业类型实施针对性休假措施,缓和假日旅游集中多度消費带来的压力,比如加强中小企业带薪休假的执行力度和涉及范围。其次,规范假日旅游市场秩序,开辟相关旅游咨询和投诉渠道,提高旅游体验服务质量,加强矛盾处理效率等。(3)让假日旅游更有文化味儿。先来说“面子”。人们的行为反映着人们的格调和情趣。到大学校园、图书馆、美术馆等场所,虽算不上什么创新,但却是一种参与文化活动、融入文化艺术氛围的体验活动,反映的是追求知识、追求文化艺术熏陶、追求进步的格调和情趣,既清新脱俗,又符合文明进步的主流价值,还让假期很有情致,故而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再说“里子”。表面上看,到文化艺术场所好像是在打发时光,而实际上却是陶冶身心、提升自己的很好契机。比如,一些人节假日到图书馆读书,既可弥补自己平素无暇读书的缺憾,也可从书籍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这对工作生活来说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希望更多市民在节假日走进文化艺术场所,让假期充满文化味儿。(4)规划旅游承载量,建立引流体系。每一处旅游景点具有特定的资源承载量,包括游客、商品往来、景区面积等,这些因素都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知道下,首先,对景区旅游承载量进行规划;其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旅行社游客信息进行分析,实现科学预测,并将结果通过电视、新闻、网络等渠道向外公布,以便游客未出行游客合理制定旅游计划;最后,在旅游高峰期建立旅游流预警机制,完善旅游流监控系统,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在假日期间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们旅游体验,需要相关部门认真分析公众需求,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水平和文化内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划旅游承载量,实现旅游资源最优分配,促进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嫚,刘泽华.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旅游导刊,2017(3):80-89+124.
[2]喻快.我国法定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5):17,37.
[3]羊绍全,陈严武.广西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8(4):14-20.
[4]简若梅.有关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