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从哪里来?
有这样一位学生:我是在他们班初二年级的时候接手上体育课的。他上课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一个男孩子,上体育课不愿跑步、不愿做操,连许多男生都爱的篮球和足球他也只是站在旁边观看。我问:为什么不愿活动?回答:没趣。再问:什么有趣?回答:就这样看有趣。我询问了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上体育课就是这样的,不用管他。我就不信在这样一个好动的年龄里,会不喜欢运动?为了激发他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我特意在他们班上体育课时,安排了大量的竞赛和游戏。刚开始他总是在边上看,说上几句别人笨的话,我也没怎么管他。其实我已看出,他早已跃跃欲试,被同学们场上的热烈气氛所吸引。终于,在一次篮球双手同时运球往返接力的小组比赛时,同学的一句话“你说我笨,你来试试看”把他激到了赛场上,我用掌声欢迎他的加入。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没有练过,眼高手低,他以失败告终。他通红着脸对我说:老师,我不服气,下节课再比!我答应了他,并告诉他说:想赢一定要练。两天后的体育课,继续了上次课的比赛,他竟然做得相当好。有同学告诉我:他一有空就练,甚至晚上在小区的路灯下也练过。我表扬了他,成功感和满足感从他的脸上一望便知。从此,运动场上又多了一个身影。
二、游戏竞赛中谁是赢家?
我在教授排球双人对垫的技术过程中发现: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一般,一个班也就2~4对学生能达到要求(来回对垫十次)。如果再这样练习下去,原本安排的四个课时的计划和制订的要求就要落空。经过考虑,我安排了一个“拜师傅,收徒弟”的游戏竞赛活动。要求是这样的:已经过关的几个技术较好的同学“收徒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争取带大家一起过关并且比一比看谁收的徒弟多。而技术相对较差、还没过关的同学“拜师傅”。刚开始,技术好的同学成了“红人”,被许多“徒弟”预约。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师傅”的技术得到了一次次的巩固和提高,而“徒弟”们在“师傅”的点拨下也顺利地达到要求。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感。到后来,“徒弟”反而成了“红人”。“师傅”们因为要比一比谁带的“徒弟”多,最后的几个同学就成了争抢对象,这样的场面让人感动。四个课时的计划和要求圆满完成。
三、先难后易行不行?
在学习足球脚内侧(足弓)踢球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教授技术要领,而是先给学生制造一定的困难:用跨栏架当足球门,在较远的距离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射门练习。由于多数学生的方法不对、球门又太小、距离又远,成功的射门动作和进球可想而知。这样的打击让他们不知所措,急于找出原因。在他们的要求下,我示范了正确的踢球动作,并让他们进行模仿练习。纠正、练习,再纠正、再练习,学生进球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当我把球门加大,距离缩短进行测试时,学生每次进球的欢呼声让人振奋和激动。
四、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有这样一位学生,许多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好动、难管、自说自话、组织纪律性差等。他特别喜爱上体育课,篮球和足球的技术水平也相当不错。但一上体育课就要打篮球和踢足球,其他项目不愿参加。我曾和他谈过一次,没有效果。正在我进退两难的时候,一节公开课给了我机会。我事先告诉他:公开课有许多老师来听课,我准备让他出来示范一下他所擅长的几个技术动作,也借机展示一下他的才能,他欣然同意。公开课上,他在许多老师面前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表现异常抢眼。许多老师都说:真没想到某某竟然有这样的水平!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课后小结时,我表扬了他。自豪感和成功感跃于他的脸上,从此,他在很多时候都相当配合。
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喜欢体育运动,才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才能表现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这些都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有这样一位学生:我是在他们班初二年级的时候接手上体育课的。他上课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一个男孩子,上体育课不愿跑步、不愿做操,连许多男生都爱的篮球和足球他也只是站在旁边观看。我问:为什么不愿活动?回答:没趣。再问:什么有趣?回答:就这样看有趣。我询问了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上体育课就是这样的,不用管他。我就不信在这样一个好动的年龄里,会不喜欢运动?为了激发他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我特意在他们班上体育课时,安排了大量的竞赛和游戏。刚开始他总是在边上看,说上几句别人笨的话,我也没怎么管他。其实我已看出,他早已跃跃欲试,被同学们场上的热烈气氛所吸引。终于,在一次篮球双手同时运球往返接力的小组比赛时,同学的一句话“你说我笨,你来试试看”把他激到了赛场上,我用掌声欢迎他的加入。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没有练过,眼高手低,他以失败告终。他通红着脸对我说:老师,我不服气,下节课再比!我答应了他,并告诉他说:想赢一定要练。两天后的体育课,继续了上次课的比赛,他竟然做得相当好。有同学告诉我:他一有空就练,甚至晚上在小区的路灯下也练过。我表扬了他,成功感和满足感从他的脸上一望便知。从此,运动场上又多了一个身影。
二、游戏竞赛中谁是赢家?
我在教授排球双人对垫的技术过程中发现: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一般,一个班也就2~4对学生能达到要求(来回对垫十次)。如果再这样练习下去,原本安排的四个课时的计划和制订的要求就要落空。经过考虑,我安排了一个“拜师傅,收徒弟”的游戏竞赛活动。要求是这样的:已经过关的几个技术较好的同学“收徒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争取带大家一起过关并且比一比看谁收的徒弟多。而技术相对较差、还没过关的同学“拜师傅”。刚开始,技术好的同学成了“红人”,被许多“徒弟”预约。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师傅”的技术得到了一次次的巩固和提高,而“徒弟”们在“师傅”的点拨下也顺利地达到要求。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感。到后来,“徒弟”反而成了“红人”。“师傅”们因为要比一比谁带的“徒弟”多,最后的几个同学就成了争抢对象,这样的场面让人感动。四个课时的计划和要求圆满完成。
三、先难后易行不行?
在学习足球脚内侧(足弓)踢球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教授技术要领,而是先给学生制造一定的困难:用跨栏架当足球门,在较远的距离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射门练习。由于多数学生的方法不对、球门又太小、距离又远,成功的射门动作和进球可想而知。这样的打击让他们不知所措,急于找出原因。在他们的要求下,我示范了正确的踢球动作,并让他们进行模仿练习。纠正、练习,再纠正、再练习,学生进球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当我把球门加大,距离缩短进行测试时,学生每次进球的欢呼声让人振奋和激动。
四、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有这样一位学生,许多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好动、难管、自说自话、组织纪律性差等。他特别喜爱上体育课,篮球和足球的技术水平也相当不错。但一上体育课就要打篮球和踢足球,其他项目不愿参加。我曾和他谈过一次,没有效果。正在我进退两难的时候,一节公开课给了我机会。我事先告诉他:公开课有许多老师来听课,我准备让他出来示范一下他所擅长的几个技术动作,也借机展示一下他的才能,他欣然同意。公开课上,他在许多老师面前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表现异常抢眼。许多老师都说:真没想到某某竟然有这样的水平!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课后小结时,我表扬了他。自豪感和成功感跃于他的脸上,从此,他在很多时候都相当配合。
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喜欢体育运动,才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才能表现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这些都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