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与新四军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m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10月,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展标的《新四军老战士书画展》在北京开幕。91岁高龄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当年在上海送别数百名青年参加新四军的诗作也被收录其中。来观展的不少新四军老战士看到这幅书法作品,面对那“挥手汽笛鸣,极目楼船远”的诗句,心中久久不能平静,60年前,赵朴初在上海码头为他们送行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很多老战士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黄浦江头送行》五言诗是赵朴初1938年8月16日的诗作,日课一诗以代日记,是他长年的习惯。这首诗记录了当年他和共产党人“同弯射日弓”的战斗经历。
  黄浦江头送行(一)
  挥手汽笛鸣,极目楼船远。
  谈笑忆群英,怡怡薪与胆。
  雄风舞大旗,万流归浩汗。
  同弯射日弓,待看乾坤转。

炮火中救灾救难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上海郊区的宝山、吴淞、罗店、大场、江湾、浦东的农民,市区闸北、杨树浦、北四川路一带的工人和市民为躲避炮火,纷纷逃进租界,他们露宿街头、无家无食,据当年《立报》载:“难民不下130万人。”
  1937年8月14日下午5时许,上海大世界门前落下的炸弹炸死炸伤2000余名难民,幸存的千余难民纷纷涌向设在福州路、云南路口仁济善堂内的“慈联会”。
  时任慈联会常务委员的赵朴初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宣传部总干事吴大琨各执一面红十字小旗,在“隆隆的枪炮声,不时有流弹在空中飞过”的危险时刻,带领难民队伍寻找安身之地,他们逐个打开了宁波同乡会(今申花俱乐部)、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天蟾舞台(今逸夫舞台)等处大门,连夜安置难民,直到天明。
  第二天,慈联会成立“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赵朴初兼任救委会收容股主任。1938年初,又成立“难民教育委员会”,赵朴初任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难民教育委员会先后设立收容所50多处,收容难民50多万人。
  淞沪会战失利后,国民党军队溃退西撤,上海成了“孤岛”,50万难民向何处去?赵朴初夙夜忧思。1938年春,得知新四军成立的消息后,赵朴初心中不禁一动,他暗中运筹:假借“生产自救,移民垦荒”,以送难民到温州垦荒为由,把青年送到皖南新四军去。
  他同地下党员焦明商议:“我想见见共产党的代表。”焦明(1914—2007),江苏武进人,原名曹白,化名刘平若。他1933年在杭州国立艺专学习,1934年因创作苏联文艺理论家卢那卡尔斯基头像,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1935年出狱,先后在上海新亚中学、江西职业中学和光华大学附中任教。1937年10月,受地下党派遣,进入赵朴初负责的难民收容所工作,深受赵朴初器重和信任,焦明是赵朴初联系共产党的一个秘密通道。
  通过焦明,赵朴初和张爱萍取得了联系。焦明带回了一张张爱萍写的字条,按照约定,赵朴初到福煦路一条弄堂里见到了潘汉年,得到了地下党组织的指示。
1936年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左起:鲁迅、林夫、曹白、白危、陈烟桥(沙飞摄)

把大批青壮年送往新四军


  为万无一失地把难民中的青壮年送到皖南泾县的新四军军部,在得到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后,焦明秘密前往皖南涇县,具体协商并落实此事。叶挺、项英立即派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余立金到上海加紧工作。余立金的公开身份是正大收容所管理员。
  难民乘船需要经费,赵朴初主动提出“我去找黄涵之居士想办法”。黄涵之是慈联会留沪负责人,时任国民党第三战区难民赈济委员会主任,手中掌握大量经费。“很受黄涵之老先生信任”的赵朴初是慈联会常委,经常和黄打交道。赵朴初对黄说:“目前收容所有大批难民,一旦战事扩大,孤岛不复存在,难民将失栖身之所。现得知温州一带有许多荒山野地,且未遭日军践踏,经联系,那边同意接纳上海难民前去垦荒,交通经费需我们支付。”黄涵之正为难民云集上海街头之事头痛,满口答应。但也提出“就怕工部局不同意,那么多人,也会引起日本人注意”。赵朴初早就想好了对策:“我们可以向租界工部局提议,把上海街头巷尾的瘪三、阿飞一起送到温州去开荒种地,他们肯定会同意。”
  第一批700多名难民青年于1938年8月16日在今金陵东路码头登上英商“太古”轮,“为了掩护,还安插了不少乞丐、流浪汉等在里面”。躲过了日本人在吴淞口的盘查,“到了温州后,这些人另外安置。精锐部分由朱启銮、汤镛带队前往新四军军部”,其中就有40多名共产党员。
  赵朴初后来回忆:“整船难民,足足700余人啊!要不是当年慈联会副主席屈映光租用英国轮船运货到温州去做生意,使我从中受到启发,如法炮制,把难民送上英轮经过温州抵达根据地,真不知要把我急成什么样!”“差堪一事慰平生,曾助军威大振。”赵朴初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1938年底,赵朴初又组织送去了第二批300余人(新四军老战士刘安说是400人,见电视片《赵朴初》记者对刘安的采访录像,笔者注)。1939年初,再次组织送去300余人。党中央为此特电表扬:“能从日寇包围的情况下,从租界中送出大批难民支援新四军,这是上海地下党在党外爱国人士支持下完成的壮举。”
  烈士张太雷的女儿张西蕾,就是当年送到新四军的女战士中的一员。张太雷牺牲后,家人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8年春,张太雷15岁的女儿张西蕾只身从常州到上海寻找党组织。到上海租界后,在赵朴初与上海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她联系上了几位同学一起到达新四军军部—安徽泾县云岭村,在那里成为新四军培养的第一批女干部。
  赵朴初“不但输送革命力量去皖南,还输送(青年)到苏南一带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另有一批到苏中、南通、海门和启东等地”。   这些事,就是和赵朴初经常往来、亲密无间的吴企尧当时也不知道,赵的顶头上司黄涵之也不知晓。赵朴初晚年回忆:“日军进入租界,黄涵之被抓,吃了不少苦,后被李思浩救出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上海宴请各界人士,唯独不请黄涵之,大概是因为‘慈联会’‘左’了。其实许多事情是我们做的,黄涵之他们并不知道也根本想不到……”
  20世纪30年代末,中共中央鉴于城市武装起义多次失利的教训,决定取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上海地下党紧急部署,将淞沪纵队一分为三,小部分留在上海郊区,由朱亚民任司令兼政委,在上海郊区继续坚持武装;绝大部分分别送往浙东和苏中农村,加入当地武装部队进行斗争。这件事也是赵朴初先生竭力促成的,经海防纵队全力配合,此项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购药 送物 培训


  1939年,赵朴初得知新四军缺医少药,更缺乏无线电报务人员后,他又积极运筹,以难童学技术、谋出路为由,创办“难民无线电培训班”,得到了上海租界工部局的同意。
  7月1日,在宁波路190号“难民无线电培训班”正式开学。先后开办两期,培训学员50余人,其中秘密送往新四军的有38人。
  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一营副营长李忠明回忆当年的“慈联职业中学”:“1938年秋至1939年秋,赵朴初与陈鹤琴商量后决定,在‘慈联会’下属各难民收容所挑选难童办一所难童职业中学,取名‘慈联职业中学’。赵朴初派朱启銮与杨昌镛筹备,就在无线电报务员训练班的基础上进行筹建。慈联中学可称是当时‘孤岛’上一所红色学校,先后入学学生有200多人。学生本人志愿参加革命的,学校分批送到江南抗日义勇军和新四军。据不完全统计,参军的有112人。”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王成根在《我最敬爱的赵朴初先生》一文中回忆:“他(赵朴初)曾经在日寇明令禁止战略物资流入根据地之际,帮助惠群布厂厂长陈诚中隐蔽和运送织布机到新四军根据地去;也曾把吴大琨送来的收发报机,通过可靠途径送交新四军。我还记得蒋经国在上海实行限价政策的时候,有一次,赵先生把我叫到净业社他的房间里,目睹陈邦织先生把一根根金条打包装入皮箱,交我拎着上轿车,陪同先生送到乌鲁木齐路愚谷村一户人家存放。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谁家,金条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那是方行同志(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的家。赵先生告诉我,金条是老解放区送来买药品的,由于盖有老区的印,不能在蒋统区流通,只得通过可靠关系到中央银行去调换。这件事,最终仍由赵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银行金库完成任务。先生对我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点自我牺牲的精神。’先生就是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作出示范的。”
  1938年3月,由赵朴初定名的“工华”难童收容所,在租界工部局华人职员的支持下与“慈联会”合作筹办,28个月时间里收容难童近千人,第一批送到皖南新四军的儿童就有23人,前后7批人去了大江南北的游击队。1939年敌伪报纸惊呼“工华”难童收容所成了红小鬼的培养所。
“工华”难童收容所儿童合影

  中共党组织也通过赵朴初的关系将遇到风险的地下党员、革命同志,如段力佩、计淑人、马崇儒、万流一等送到教养院来工作,实际上是隐蔽起来。有些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必要时也来院隐蔽,如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方南君等一批从皖南突围出来的新四军战士都在教养院,受到赵朴初的特别照顾。
  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周克曾回忆:“赵朴初开始没找到我们党,就依靠我们的同志,他周围有好几个同志,吴大琨、徐幸之,这些都是左翼文化人。赵朴初就依靠他们,而且希望找一些人去帮他忙。党就派出人去,开头派出了焦明。赵朴初再提出给他干部,地下党就派出我的哥哥朱启銮到他身边,当时朱启銮等于党的代表一样。赵朴初什么事都跟朱启銮商量,要人就跟朱启銮讲,是不是你们还有什么人来。朱启銮说有啊,周新民。周新民不是我的名字,我不叫周新民,当时我就顶着个周新民进去。我的弟弟、我的爱人全部都进去,全到难民所去工作。”
1939年7月1日,“难民无线电培训班”正式开学

“哀辛士”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赵朴初对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做法十分愤慨。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当局悍然发动了皖南事变,赵朴初闻讯后,义愤填膺,当即作诗《哀辛士》以抒悲愤之情。1997年重书此诗时,赵朴初解释说,“哀辛士”即哀新四,白色恐怖下,只能以此谐音免祸。
  哀辛士
  豈能北辙又南辕,无北无南八表昏。
  信有修能遭众嫉,竟教积毁铸沉冤。
  鸱枭在室悲弓折,魑魅甘人可理论。
  逼窄江南客后死,弥天泪雨望中原。
  赵朴初在诗中无情地鞭挞了反动当局“南辕北辙”、口是心非,造成千古奇案,以致天下“八表昏”暗。在“鸱枭”“魑魅”横行之时,国民党竟然干出了这等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弥天泪雨”哀我新四军。
  皖南事变后,百余名新四军的小战士曾寄养于赵朴初主持的教养院,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转送到苏北抗日根据地。
  有一份关于抗战初期上海难民收容所的《情况简报》:从1938年至1941年,在难民收容所中发展党员390余人。三次向皖南新四军军部输送青年干部1200余名,其中党员80人。向上海市的郊区、苏南、苏北、苏中等地输送2000多人,其中党员骨干50多人,有力地领导了这些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
  在《九十述怀诗》中,赵朴初倍感欣慰的毕生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曾助新军旗鼓振”。注中写道:“时新四军初成立,得此助力,威势大振。”肯定了这是他在慈善史上的大手笔,是救济工作中的别开生面,是对抗战工作的重要的贡献。赵朴初却说:“抗日救亡,收容难民,是我早年做过的一件事。这件事的作成,也是因缘聚合,地下党的‘群英’是重要的善因,没有善因,难得善缘,也结不出善果了。许多同志奉献了生命,我只作了佛教徒‘众善奉行’的分内之事,不算什么……”上海解放以后,首任市长陈毅、市委书记刘晓、总工会主席刘长胜等领导同志一见到赵朴初,都亲昵地叫他“老朋友”。周恩来总理也一再表扬赵朴初的善举。
  (责任编辑 杨琳)
其他文献
马烽是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短篇小说《三年早知道》和《我的第一个上级》等。笔者通过口述访谈和查阅档案,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  那是在1978年11月,山西省委从省直机关抽调千余名干部,组成第四批“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分赴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屯留、襄垣、晋城四县开展工作。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运筹下,中国京剧代表团一行,包括梅兰芳、姜妙香、李少春、袁世海等名角,访日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对促进中日友好起了积极作用。我当时是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作为中国京剧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参加了出访。这次在日本的演出活动,既充满了鲜花,也有荆棘,台湾国民党当局搞了不少破坏,甚至策划了暗杀、绑架等阴谋活动。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谨以记述这次访日之行始末作为纪念。  
有人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修条渠道就行,谈不上太多技术问题。不仅普通人有这种认识,就连业界中也有一些人持这样的看法。事实上,这么大一个工程,百亿方水穿山越岭千里大挪移,绝非如此简单。只有切切实实经历过、实践过,才能深切体会个中艰辛。担任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以后,我与大家一道为应对工程技术挑战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如今回想起来,真有点“雄关漫道
“党内夸刚正,人推黄克诚。”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黄克誠素以敢讲真话、敢作批评、敢于监督而著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黄克诚担任常务书记。1982年,他又担任中纪委第二书记。抓党风,黄克诚“不怕撕破脸皮”。1980年,他连续抓了很有影响的几件事。  1980年1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在京西宾馆为几位调动工作的领导设宴,花掉了400元公款。黄克诚
【关键词】心理边界;学会拒绝;心理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2-0059-02  【作者简介】王丹丹,福建省厦门市天心岛小学(福建厦门,361026)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心理边界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内斯特·哈特曼(Ernest Hartman)提出,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这种界限用于区别自我、保护自尊
吴征镒,安徽歙县人,国际著名植物学家,人称中国植物“活字典”。1916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0年入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历任西南联大生物系助教,清华大学生物系讲师,北京市军管会高教处副处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云南省科协主席。  吴征镒系中国
【摘要】为使心理健康教育从理念层面走向操作层面,以更加深沉的方式存在,江苏省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把学校当成一个整体,从关注师生心智成长的角度努力实践与思考,整合成果、完善体系、建設团队、深化实践、明确蓝图,让心理健康教育扎实落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智;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6-0028-04  【作者简介】李宝军,
1958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作为国家计委主任和多年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人,李富春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意见和观点,尽力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作出了重大努力。美好的愿景与困惑的现实  1958年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开始了。对“大跃进”
一、故事情境  小慧(化名),女,13岁,独生子女,六年级,身高大约1.55米,身材匀称。来访者给咨询师的第一印象:长相甜美,衣着整洁、干净,比较腼腆内向,举止得体,语言清晰有条理,对咨询表现出一定的信任与合作态度。  小慧父母性格都比较内向,做事小心谨慎,从小严格教育小慧必须认真学习,做个坚强、成功的人。在她上小学前父母离婚,小慧与爷爷奶奶同住,由爸爸抚养。后来爷爷去世,小慧和奶奶一起居住。小慧
【摘要】情境是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载体,心理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强调主客体的交互作用,暖身情境、问题情境、留白情境、模拟情境是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情境,教师可以充分设计、利用这些情境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育活动;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7-0020-03  【作者简介】沈贵鹏,江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