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冲动行为的现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研究了当前小学留守儿童存在冲动行为的情况,并分析这些冲动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如何对这种情况进行干预,为留守儿童展开关爱。
  【关键词】小学  留守儿童  冲动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14-01
  1.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之间的流动性大大增加,留守儿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仅发生在农村,也发生在城市。留守儿童是城市化背景下人口流动性增加带来的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
  2.小学留守儿童冲动行为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冲动行为,而且多数会引发暴力、或攻击性行为。在小学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因为一些小事,甚至一句话大打出手,虽然他们知道一定会被教师教育,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在留守儿童中,冲动行为的发生更加普遍。因为他们本身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因此可能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心理更加敏感、多疑、自卑等,再加上不与父母在一起就意味着缺乏来自父母的约束,行为比较自由,因此出现冲动行为的几率相比非留守儿童要多。
  3.小学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家庭环境影响
  留守儿童的出现意味着他们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家庭成员不全,或者很多都是跟着爷爷奶奶,这一点就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较差,相对于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要更差一些,表现出自卑、敏感、孤僻等。还有就是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的状况相互不了解,比如父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赚钱上,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状况不了解等,这也会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这方面来说,经常与父母电话或视频联系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基本上很少出现行为问题,而父母不在身边,又无法经常视频联系的儿童,很容易引发行为问题。
  3.2学校环境影响
  主要是教师和同学以及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时间更长。而学校环境和同学之间的氛围,对于行为问题的出现有很大影响。因为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留守儿童更向往群体生活,一旦获得某个群体的认可,很容易为了保住这种认可而学习这个群体的行为方式,这也容易引发留守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或者部分留守儿童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故意产生异常的举止,以吸引别人的关注,进而出现行为问题。
  3.3个体因素
  主要是留守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或行为习惯的影响。因为部分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现象,对男孩的学习期望普遍较高,对男孩的学习成绩关注较多,因此男孩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而女孩可能心思更敏感,容易受同学、村人或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影响。另外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强大的儿童基本不会出现行为问题,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也能有序的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遵循学校的行为要求,不会故意打破这种行为习惯。
  4.小学留守儿童冲动行为的干预策略
  4.1加强心理辅导
  小学留守儿童冲动行为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有效自我控制,因此出现冲动行为。基于此,教师要注意进行心理辅导,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方式。考虑到小学留守儿童本身心理素质可能较差,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针对表现出的冲动行为问题进行辅导,而不要上纲上线,联系到儿童的其他行为。比如如果某位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要避免直接在课堂上严厉批评,最好是在课下与这位学生谈心,向他讲清楚这种行为对教学、对自己、对同学带来的危害,慢慢让他认识到错误,从而进行改变,教师要注意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辅导,考虑他们敏感的心理,给出针对性的、直击灵魂的结论,使他们逐步改善,得到进步。
  4.2加强家校沟通
  对于留守儿童冲动行为问题的出现,还要注意加强家校沟通,协调家庭与学校的力量进行改正。教师要配合学校,建立“亲情通道”,要求留守儿童定期与父母通话、视频等,并注意在假期组织留守儿童前往父母所在地进行相聚。教师本身也要注意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不仅拉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还要拉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保证家长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掌握比较详细和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进步和行为,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提供家庭情感上的支持。
  4.3注重群体效应
  群体效应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很大。本身班集体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学生在集体中获得锻炼,在集体中长大,渴望集体的认可和接纳,渴望理解和關注。因此教师要借助群体效应来影响留守儿童,引导他们认识到积极正确的行为会获得集体的认可和感谢,消极错误的行为会受到集体的反感。通过这种方式,让留守儿童的行为逐渐得体、文明,提升自我控制力,克制冲动,变成举止文明的学生。
  5.结语
  小学留守儿童冲动行为的情况比较突出,教师要联合家长加强引导,改善冲动行为,使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文明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圆圆.小学留守儿童冲动行为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扬州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病理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这些知识既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疾病治疗及预后分析不可或少的知识。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为更好地在医疗事业中做出贡献打下基础。因此,病理生理学教学应基于临床导向,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和实习,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也进一步研究该领域掌握方向。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教学 临床导向 教学改革  【
期刊
【摘要】艾滋病已经蔓延到大中学校,本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探究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预防艾滋病 必要性 策略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民族地区中学预防艾滋病教育现状调查及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629。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基于目前贯通教育培养模式在我校试行的调研结果,分析总结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试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旨在为改进现行贯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供参考。  【关键词】贯通教育 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2019007):贯通教育与联合培养模式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协同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研究“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创新模式,一定层面上解决了当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无法和社会需求匹配的问题。本文从“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的现状、会计人才能力培养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分析,提出了关于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及变革的一些建议,进而促进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智移云 会计教育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党的十八大及十九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学校、语言文字课程等方面阐述在高职院校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探讨在高职院校語言文字系列课程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语言文字 立德树人  【课题项目】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一般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的高职院校语言文字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期刊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母亲教育会对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母亲教育实际上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和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使母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母亲教育 中小学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09-01  父母是孩子在家庭中最
期刊
【摘要】该文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平衡的意义;左右逢源的坏处;十全十美的缺点、祸与福的关系;如何写字;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方法 平衡 左右逢源 十全十美 祸与福 写字 问题  【中图分类号】B5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22-02  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种方法往往只能解决一种问题。不要指望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视阈,立足于湘潭地区行业企业对财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会计 实践教学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18-01  1.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内科学临床教学中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教学法的临床作用。方法:参照随机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入的50名临床实习生区分为两组,每组25名,参照组采取传统教学,试验组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的学习体验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结果:试验组课堂学习良好率、课后学习良好率、全程学习良好率、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对比参照组,P0.05,数据指
期刊
【摘要】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一个分支,是个人对自身的情感、行为、态度等各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重要时间阶段,从幼儿时期抓起,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意义重大。本文从幼儿自控能力的定义、表现及意义入手,描述了幼儿自控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得出了幼儿自控力与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并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阐述了影响幼儿自控力培养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