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粮价上涨无碍粮食安全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5755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粮食安全问题实质性解决,是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体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最大实惠
  
  近来,国内外粮食市场波动和价格上升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然而,近年的国际和国内粮价上涨,并非表示全球和我国基本粮食安全保障格局发生实质性逆转,也并非意味着马尔萨斯预言重新变成现实。冷静分析新一波粮价上涨根源,理性审视新一代粮食安全问题的新内涵,才能沉稳有效应对粮价冲击。
  观察过去半个世纪粮价数据可以看到,国际实际粮价最高峰发生在19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之后。当时主要谷物美元实际价格仍在目前价位两倍甚至更高水平之上。上一次粮食供求变动周期的实际粮价峰值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后经过90年代后期和世纪之交粮价下降和低迷,粮食库存持续调减之后,国际粮价过去几年开始回升,并在最近异常飙升。
  粮食供求周期因素之外,高油价刺激美国与巴西等国大量利用玉米加工乙醇汽油,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等重要粮食出口国谷物生产因为气候变异而歉收,美元疲软以及近来国际资本投资套利,都对粮价飙升发生不同程度影响。去年秋季,国际小麦价格猛涨并出现小麦与大米价格相对价格一比一反常局面,市场广泛预期大米价格上涨,加上一些国家限制出口政策改变短期供求关系,结果出现每吨大米价格近来出现一周内现飙升300美元的市场奇观。
  现在看来,如果全球宏观和金融形势不出现新的剧烈变动,这一轮相对粮价调整可能已大部完成。虽然粮食相对紧缺态势还会维持一段时期,然而目前较高价位有望刺激粮食主产国增加生产,逐步推动粮食供求向大体均衡状态转变。据报道,澳大利亚因为“厄尔尼诺”效应发生的持续多年旱情近来出现缓和迹象,农民可望“拉尼娜”带来豪雨驱走百年大旱。最新有关预测认为澳大利亚粮食生产今年可能大幅增长90%,产量有望达到2500万吨。但愿这一变动能够成为国际粮食供求调整的先兆。
  与历史时期粮食绝对紧缺匮乏危及国民基本食物安全不同,目前我国从总量供给角度保障粮食安全并不存在实质性困难,我国粮食安全基本内涵实际早已发生实质转变。过去三十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趋势性增长,总产从1978年3.05亿吨增加到2007年5.02亿吨,增幅为64.5%,年均增长1.74%。由于相对价格回升激励,加上政府财政扶持政策鼓励,2004~2007四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增幅达16.4%。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传统农业资源持续向非农部门转移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持续增长的基本前提条件,在于农业科技和现代投入进步对农业的“反哺”贡献。化肥、电力等常规工业投入利用规模扩大,生物杂交育种技术和现代转基因技术等耕地替代农业科技的商业推广,为提高单位土地粮食和农产品产量提供了源泉。我国是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利用规模最大国家,这项看起来简单的农业技术增加了上亿亩耕地利用面积,几近抵消城市化对耕地的消耗规模。过去20多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空前普及以及晚近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性改进,则为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现代技术和工业发展,通过提升饲料业效率和改进饲养管理方式,提升了动物产品如肉、蛋等传统动物产品生产效率,并促进与粮食生产资源投入竞争性较小动物产品生产。我国水产品人均产量从1980年4.6公斤,2006年增长到40.4公斤,是改革初期10倍之巨。2006年我国人均牛奶产量为24.4公斤,是10年前5.4公斤的4.5倍。这类食物产品在消费方面对粮食具有较高替代性,然而在生产上与粮食具有较弱竞争性,在改善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同时,也对缓解粮食供求关系做出贡献。
  传统粮食安全得到解决的需求面基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和收入增长与粮食消费联系弱化,导致粮食趋势增长显著低于此前预测水平。收入和人口增长是推动粮食消费需求增加的两个基本变量。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粮食消费需求随收入上升而增长的势头比较早时期预测结果显著减弱。例如我国过去20多年间人均收入水平增加了八九倍,然而人均粮食消费量仅增加了13%。计算结果显示,粮食表观消费近似收入弹性趋势值从上世纪80年代前期0.3上下持续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接近于零,近年进入负值范围。
  从人口增长角度看,人口专家估计我国人口达到峰值时可能是14.5亿~15.0亿,比目前13.1亿人口增加约10%~15%,显著低于较早时期预测的16亿甚至更多人口数。从人口结构角度看,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趋势会对粮食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如果对粮食非食物用途需求不至于大幅增长,我国未来粮食消费需求总量趋势值大概会见顶于5.5亿~5.8亿吨,上限很难超过6.0亿吨。上世纪90年代有关我国未来粮食供求关系提出各种预测,认为我国到2030年预测粮食需求总量少则6亿多吨,多则9亿多吨。结合考察最新经验证据,我国未来粮食需求峰值可能显著低于十多年前绝大部分预测结果。
  跟踪观察我国粮食市场数据可以看到,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和价格经历了三个运行周期。1995年粮价达到阶段性高峰并出现第三次相对过剩,伴随产量、进口和库存大量增加,90年代后期粮价几年持续下降,世纪之交在低谷徘徊。粮食供求关系到2003年开始发生阶段性转折并伴随粮价反弹,目前粮价仍处于本轮周期上涨通道,然而最大幅度上涨发生在2003年底和2004年上半年,2005年前后有所下降,三种谷物价格在2006和2007年分别上涨8%左右。
  目前可能反倒要注意粮食相对价格上调幅度不足的影响。由于限制粮食出口和鼓励进口,国有粮食库存净投放较多,加上国内运力制约等因素影响,近来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出现卖粮难和价格下滑现象,这方面情况对今年粮农生产积极性影响如何有待观察。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实行市场化取向改革方针和政策,调动农民和相关企业生产积极性,使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提供的盈利机遇做出分散反应,是我们根本解决传统粮食安全的供给面基本条件之一。没有适当的体制保证,现代技术不会自动转变为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粮食安全问题实质性解决,是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体制选择实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最大实惠。这一成就的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计也不会过高。
  虽然我国传统粮食安全问题早已解决,新一代粮食和食物安全问题仍然尖锐、紧迫并具有挑战性,并需要新组合政策加以应对。要重视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在积极推进界定农地产交易权以建立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同时,重视保护基本农田资源和提升粮食增产能力。要积极应对粮食生产化肥投入以及水产品养殖对环境污染压力,应对饲养业集约化转型中对防治疫情等公共品服务投入新需求。要重新审视新环境下政府参与粮食流通的职能定位,在国家保持足够安全储备同时,鼓励企业更多参与粮食批发和库存的商业运作。还要在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制度建设场合积极推进粮食贸易自由化,通过建立国际新规则规范各国粮食贸易政策以提升国际市场稳定度。
  尤其要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方向不倒退,因为如果回到人民公社和计划经济,传统粮食安全困境大概又会卷土重来。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关系到13亿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民主,意味着公民在公共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参与权、最后的决定权。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进行,民主化的潮流也在涌动。中国民主化给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基层民主,特别是中国许多地方的村委会、居委会成员的竞争性直接选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的村委会、居委会有政府的某些特征(比如一个区域只能有一个),但是不在政府序列之中。中国的现行《村委会组织法》
2002年8月31日,一辆专列搭载899名巫山人,抵达了广东惠州。他们作为巫山县最后一批三峡移民,被安排到13个移民安置点,开始了完全陌生的生活。  经过7年磨合,绝大部分三峡移民留守下来,但因安置地域不同,留守者的境遇也差异极大。少数人在当地飞速发展的“开发经济”中受惠,土地上建起厂房,移民村盖起高楼,厂租房租每月源源不断;而另一部分人,则田地抛荒,为生计发愁。  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大家抹之不去
观察家认为,王毅会非常尊重陈云林的历史性贡献,以及陈云林在任多年处理台湾事务的经验和岛内资源人脉;陈云林也会充分考虑到王毅丰富的职业经验。双剑合璧,可望让对台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形势之际,我出任台办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光荣,使命艰巨。”6月3日,在海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55岁的王毅如是说。  在这一天,新华社发布消息,王毅被免去外交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职务,国务
2009年夏天的毕业20周年聚会,让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85级的同学得以回头审视一下人生。中国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他们也度过了无比复杂的青春。时代的激流提供给个体的,既有身不由己的无奈,也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2009年7月18日,吴文健在电话中劝徐江:你还是赶快来吧!这些人,这20年,浓缩人生精华。身为作家,怎么能缺席这样的机会?  第二天,徐江推掉所有杂事,由天津赶到了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的
《意见》所传达的态度是:行政争议是客观存在的,既然客观存在,那就要引导群众运用合法、理性的渠道去解决    今年7月初,北京律师王令“发誓”,从此不再代理上海的行政诉讼案件。  原因与他的一次立案经历有关。今年7月初,他因代理上海塌楼事件当事人诉该市闵行区有关政府部门的案件,到闵行区法院立案。该院立案庭法官拒绝立案,但给出的理由让王令始料未及。这位法官说:“被告区政府的意见是让你们冷静一下,所以我
赤柱并不大,到各处步行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二十分钟的路程,但就是这短短的路程却能看到许多香港历史的细节。    从中环到赤柱有20公里的路程,其中大部分是山路,老式的双层巴车在太平山上快速穿梭行驶,窄窄的山路被分割成双行道。山上会车路口放有交通反光镜,路况的复杂、山路的险峻可见一斑,每到惊险的地方,车上乘客常常发出啧啧惊叹。香港的司机们似乎天生是在狭窄路上开车的高手,无论在城中喧闹地带还是通往翻山越岭
在物质发展极为迅速的时候,婚姻更加“物质化”了,要受制于学历、收入、家庭条件等等,这就使日本人的晚婚现象日益严重。而这种现象导致生育年龄不断往后推,使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雪上加霜    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就是日本的“成人节”,今年是1月8日。  中国18岁成人,但日本是20岁。日本青年对“成人”最简单的理解是,20岁以后就可以喝酒了。日本所有酒瓶上都明确地印着“饮酒从20岁以后开始”的字样。虽
在奥巴马来华前的那个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联手腾讯网,在网民中做了一项关于美国总統的调查,已经有近13万人参加,并且参加人数还在持续上升中。在“最有魅力的美国总统”调查中,奥巴马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是克林顿和林肯。  230年的建国历史,44位总统,美国直接间接地影响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那些曾经来华访问过的美国总统更是承载了我们很多的历史记忆。  “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它给人们的家庭生活所带来的重要变化,就是人们从只能关心国家大事,到可以公开地关心自己的婚姻大事了    “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四十岁,身高1米7。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四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数学教师,月薪四十三元五角。请应求者来函联系和附一张近影。”  这是1981年1月8日,刊登在《市场报》上的一则征婚启事。征婚人丁乃钧没想到自己竟然创造了历史。  1
中国的两个著名的村庄——小岗和南街走到了一起。小岗村的新当家人沈浩来到南街村,写下了这样的话:“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走“集体”道路的南街富了,相形之下,当年走“包干”道路的小岗却穷了。20多年前南街曾学小岗,20多年后小岗想学南街。像南街村一样仍然坚持着集体经济的村庄有2000多个,它们只是中国68万个村庄中的沧海一粟,但却因其较发达的经济而引人注目。它们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