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为了解淮南市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方式对淮南联合大学以及183名学生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在安徽省已经积极研究部署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下,毕业生就业心态较为积极,部分已实现就业,但仍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院校走访情况
各项措施保就业
学校切实践行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创业工作列入当年党政工作要点,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校领导积极带队前往上海、南京、合肥等地调研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十余个就业实习基地,还与宁波市象山县建立了校政合作模式,为下一步与当地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打造双向选择平台。学校就业工作秉承“走出去”“请进来”“服务好”的理念,积极开拓就业市场、邀请优质企业进校园、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互利共赢,促进学校毕业生及时、充分、高质量就业。
全力做好“两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促进学校建档立卡贫苦户家庭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学校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印发了《关于开展建档立卡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
就業形势预估
淮南联合大学表示,该校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开源拓岗,力促多元供给,拓展就业新空间,同时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动员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参军入伍、专升本。积极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力促提质增效,拓宽校园招聘主渠道,搭建就业创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就业信息高效服务。该校2021届毕生就业情况趋于良好态势,有趋势赶超2020届就业率,保持2016—2019年平均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现状
暂缓就业者人数较多
调查显示,59.56%的毕业生表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但是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还有16.94%的学生表示就业困难,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关于目前的就业状态和心态,有32.24%的学生已经签约,26.78%的学生提升学历参加专升本或者研究生考试,3.83%的学生选择创业,还有1.09%的学生完全没有就业方向。面对就业问题,很多学生考虑创业,其中打算先就业再创业的占比达到65.03%。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2021届毕业生难以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与就业岗位,部分学生会先选择暂缓就业或者创业。
目前就业的学生集中在安徽省内,且工资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表明,在已经签约工作的98名学生中,工作地集中在安徽省内达到68.4%,薪资待遇集中在3001—5000元人数最多,占比达到55.1%,3000元以下的占比30.6%。基本处于中等薪资水平。
毕业生就业的特征
看待月薪更加理性,注重个人发展
调研发现,目前绝大多数2021届毕业生在求职中看重薪资和发展前景,有47.54%的毕业生看重的是薪资福利,48.09%的毕业生看重职业发展前景,还有32.79%的毕业生则看重的是工作地域以及符合个人兴趣。在薪酬要求方面,55.19%的毕业生的起薪要求在3000—5000元,27.87%的毕业生起薪要求5000—8000元,仅有10.38%的毕业生在8000元以上。数据表明,面对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偏好及心态也在适时调整。尽管薪酬福利仍是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但已有不少大学生不再盲目追求超高的薪酬,更倾向于找到一份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且能体现个人价值,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利于施展自己才华的工作。
超一半毕业生选择省内,不再扎堆一线城市
在工作地点方面,53.56%的毕业生选择安徽省内就业,其中27.87%的选择合肥市,21.86%的选择省内其他城市。22.95%的毕业生选择北上广深等东部一线城市。19.67%的毕业生选择东部省份其他城市,说明毕业生在选择城市时首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
毕业生就业倾向于稳定,更多学生选择提升学历
调研显示,36.61%的毕业生选择专升本或者研究生等升学考试,13.66%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还有12.02%的毕业生选择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疫情当下,让很多人体会到了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迅速上升。针对学生选择专升本或者研究生考试的调查显示,46.45%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还有16.94%的学生觉得目前就业较难。
调研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积极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备战公务员的考试,相比于竞争激烈的企业,说明毕业生更希望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与生活。
存在的问题
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本次调研样本中,45.9%的学生还未就业。暂缓就业的学生占31.15%,这部分学生主要有26.78%的人选择专升本或者研究生考试,3.28%的准备创业,还有1.09%的学生不打算马上就业。毕业生不具备实习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势必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成的学生就业岗位和专业不对口
所学专业符合岗位要求的只占29.51%,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对口的占比达到33.88%。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企业在招聘中对于学历的要求正在降低,转而向能力更高的人才开放,所以在就业中,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本身的能力才是决定我们能否进入更高平台的敲门砖。
超成大学生求职经验不足,期待高校提供指导
调研发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毕业生在就业上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面对职业抉择更显得犹豫不决。在求职面临的困境上,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春节后求职最大的困惑是对于自身职业能力缺乏自信,占比达到53.55%,38.25%的毕业生觉得缺乏实践经验,25.68%的毕业生求职技巧缺乏,还有23.5%的毕业生焦虑专业对口岗位少。
同时,62.3%的毕业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 62.3%的学生希望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准确丰富的就业信息,56.28%的学生希望获得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47.54%的学生希望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说明学校就业指导缺少了专业的靶向性和匹配精准度,毕业生希望在求职过程中得到求职技巧指导,获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以及职业规划指导,让他们能少一些走弯路。
相关建议
及时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前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为将来顺利择业、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调整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竟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首先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已负责。需要调整心态,降低对于工作的过高期望值,积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求职的精准度
建议设置专为校招信息汇总的平台,适时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适应高校毕业生多元化、个性化就业需求,加密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丰富高校双选会、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等内容,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作用,精准促进人岗匹配。
院校走访情况
各项措施保就业
学校切实践行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创业工作列入当年党政工作要点,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校领导积极带队前往上海、南京、合肥等地调研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十余个就业实习基地,还与宁波市象山县建立了校政合作模式,为下一步与当地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打造双向选择平台。学校就业工作秉承“走出去”“请进来”“服务好”的理念,积极开拓就业市场、邀请优质企业进校园、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互利共赢,促进学校毕业生及时、充分、高质量就业。
全力做好“两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促进学校建档立卡贫苦户家庭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学校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印发了《关于开展建档立卡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
就業形势预估
淮南联合大学表示,该校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开源拓岗,力促多元供给,拓展就业新空间,同时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动员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参军入伍、专升本。积极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力促提质增效,拓宽校园招聘主渠道,搭建就业创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就业信息高效服务。该校2021届毕生就业情况趋于良好态势,有趋势赶超2020届就业率,保持2016—2019年平均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现状
暂缓就业者人数较多
调查显示,59.56%的毕业生表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但是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还有16.94%的学生表示就业困难,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关于目前的就业状态和心态,有32.24%的学生已经签约,26.78%的学生提升学历参加专升本或者研究生考试,3.83%的学生选择创业,还有1.09%的学生完全没有就业方向。面对就业问题,很多学生考虑创业,其中打算先就业再创业的占比达到65.03%。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2021届毕业生难以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与就业岗位,部分学生会先选择暂缓就业或者创业。
目前就业的学生集中在安徽省内,且工资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表明,在已经签约工作的98名学生中,工作地集中在安徽省内达到68.4%,薪资待遇集中在3001—5000元人数最多,占比达到55.1%,3000元以下的占比30.6%。基本处于中等薪资水平。
毕业生就业的特征
看待月薪更加理性,注重个人发展
调研发现,目前绝大多数2021届毕业生在求职中看重薪资和发展前景,有47.54%的毕业生看重的是薪资福利,48.09%的毕业生看重职业发展前景,还有32.79%的毕业生则看重的是工作地域以及符合个人兴趣。在薪酬要求方面,55.19%的毕业生的起薪要求在3000—5000元,27.87%的毕业生起薪要求5000—8000元,仅有10.38%的毕业生在8000元以上。数据表明,面对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偏好及心态也在适时调整。尽管薪酬福利仍是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但已有不少大学生不再盲目追求超高的薪酬,更倾向于找到一份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且能体现个人价值,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利于施展自己才华的工作。
超一半毕业生选择省内,不再扎堆一线城市
在工作地点方面,53.56%的毕业生选择安徽省内就业,其中27.87%的选择合肥市,21.86%的选择省内其他城市。22.95%的毕业生选择北上广深等东部一线城市。19.67%的毕业生选择东部省份其他城市,说明毕业生在选择城市时首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
毕业生就业倾向于稳定,更多学生选择提升学历
调研显示,36.61%的毕业生选择专升本或者研究生等升学考试,13.66%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还有12.02%的毕业生选择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疫情当下,让很多人体会到了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迅速上升。针对学生选择专升本或者研究生考试的调查显示,46.45%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还有16.94%的学生觉得目前就业较难。
调研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积极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备战公务员的考试,相比于竞争激烈的企业,说明毕业生更希望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与生活。
存在的问题
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本次调研样本中,45.9%的学生还未就业。暂缓就业的学生占31.15%,这部分学生主要有26.78%的人选择专升本或者研究生考试,3.28%的准备创业,还有1.09%的学生不打算马上就业。毕业生不具备实习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势必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成的学生就业岗位和专业不对口
所学专业符合岗位要求的只占29.51%,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对口的占比达到33.88%。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企业在招聘中对于学历的要求正在降低,转而向能力更高的人才开放,所以在就业中,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本身的能力才是决定我们能否进入更高平台的敲门砖。
超成大学生求职经验不足,期待高校提供指导
调研发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毕业生在就业上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面对职业抉择更显得犹豫不决。在求职面临的困境上,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春节后求职最大的困惑是对于自身职业能力缺乏自信,占比达到53.55%,38.25%的毕业生觉得缺乏实践经验,25.68%的毕业生求职技巧缺乏,还有23.5%的毕业生焦虑专业对口岗位少。
同时,62.3%的毕业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 62.3%的学生希望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准确丰富的就业信息,56.28%的学生希望获得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47.54%的学生希望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说明学校就业指导缺少了专业的靶向性和匹配精准度,毕业生希望在求职过程中得到求职技巧指导,获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以及职业规划指导,让他们能少一些走弯路。
相关建议
及时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前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为将来顺利择业、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调整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竟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首先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已负责。需要调整心态,降低对于工作的过高期望值,积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求职的精准度
建议设置专为校招信息汇总的平台,适时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适应高校毕业生多元化、个性化就业需求,加密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丰富高校双选会、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等内容,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作用,精准促进人岗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