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6月,中央批准印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为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和建设的进程加快,人才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人才强国战略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而深化。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面临的新形势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导致了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和行政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改革进程的加快,在人才问题上出现了四大变化。一是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二是人才结构调整的立体化;三是人才竞争的白热化;四是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这四大变化给人才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前所未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在现有的平台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这就对人才结构的调整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把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的问题研究好、谋划好。
第三,开展人才工作需要我们化解的深层次矛盾前所未有。
一是二元社会结构的矛盾。二元社会结构决定了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又派生出两种人才管理体制。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二是条块分割的矛盾。反映在人才问题上就形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相互闭锁、各自为业,造成了人才壁垒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是人才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人才价格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才资本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从而直接影响人才政策的制定。
四是改革的渐进性和改革的阶段性的矛盾。我国3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转轨时期的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就产生了改革进程中的矛盾:第一,渐进式改革就是先易后难,因此总是把难题留在最后。人才工作现在面临的都是难题,但又不能一步解决;第二,渐进式改革总是一部分人先受益,这就造成了每次改革总会有一些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往往会影响社会稳定;第三,每次改革都会出现新的矛盾,为了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不间断的深化改革;第四,每次改革的成本都很高。而化解这些矛盾根本办法是加强理论研究思考,加强顶层设计,找出路径。
二、当前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人才队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人才队伍的少与多并存。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不同层次地存在着人才假象饱和的现象。二是人才的严重流失与大量待业并存。一方面有创造能力的人才纷纷外流,一方面大批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为没有更多的人创业,就不会实现更多的人就业。三是引才难与调动积极性难并存。由于许多单位和部门急需高层次人才,不得不花重金引才,然而由于人才的激烈竞争,引进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困难。而一些部门和单位的专业人才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以上情况说明,我国现有的人才状况远不能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根据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积极加以调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效益,增强人才竞争能力。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我们工作的角度分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引发我们的思考。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激励不相容;三是责任不对等。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人社系统发出的人才工作信息,纵向很难传达到基层。横向对体制外的人才很难传递。所谓激励不相容,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才管理模式已经出现了直面塌方,其激励和规范作用正在逐步失灵,我们却一直在使用。我们的激励政策主要体现在存量人才的重复奖励,一些政策和措施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人才的激励机制上还是四大件:评优、表彰、晋职、加薪。在人才的选拔上也是四大件:层级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领导批准。再比如,科学的人才观把“四不唯”作为认定人才的标准,而当前对人才的统计口径仍然是“四唯”。所谓责任不对等,是指人社部门人才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是什么?人才工作好与差的硬性指标是什么?人才工作的范畴怎么确定?主攻方向是什么?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式,就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六点建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有更新观念的决心、理论创新的气魄、政策创新的胆识、机制创新的方法。
第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要从我国的后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国情出发,确定短道速滑的基本路数,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出能够超越二元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局限的人才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取向,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措施,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集聚、培养、配置高层次人才,促进人才管理由垂直管理向多元双向管理转换,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构架,使人才工作走向开放、走向竞争、走向服务。
第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一是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超越工业文明给人类生存发展造成的局限,超越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一方面,只有通过培养具有对工业文明负面效应进行批判反思能力的人才,以及较高深的科技人文教养的人才,并通过他们来创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观念,才能引导人们克服工业文明负效应,解决工业文明中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生态等方面的矛盾;另一方面,给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人文精神,方能实现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实现真正具有人文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人才工作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使人才工作从重奖励、重表彰向重资助、重扶持转变;从重载体建设向重制度安排转变;从重管理体制内人才向产业人才队伍开发转变;从一般号召向重点人才队伍建设转变。二是要进一步树立法制化理念。要加快人才工作立法进程,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需求相适应、与人才工作发展进程相符合的,以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市场管理等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提高人才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工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要围绕解决人才创新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创新政策,通过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发展。要敢于制定突破性政策,敢于出台有影响力、有含金量,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的政策,增强人才政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要进一步树立为大局服务理念。人才工作要以为各类人才寻找创业、就业机会为出发点;以为各类人才流动扫除障碍、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为改革的着力点;以促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为改革的切入点;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改革的落脚点,促进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 第三,要努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工作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和先导,就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寻求突破。要建立起组织、人社、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横向协调、分工有序;省、市、县、乡纵向顺畅、落实有力的管理体制。一是放权,人才工作的创新只有还权于用人主体,才能真正从微观走向宏观,从管人头走向管绩效,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宏观管理体系。二是分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三是配套,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不能孤军深入,必须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统筹安排、同步运行、配套实施。四是分步,保证改革不间断地进行下去,又不影响社会稳定,方能体现出执政者的驾驭全局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改革的力度不能超过社会的承受力度,只有通过分步改革的办法,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环境,在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才管理服务水平,才能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四,要大力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场拆墙。要给各类人才建设一个赛马场。在指导思想上首先是立足于建,但在建的同时必须敢于大胆地拆。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模式不打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管理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只有大胆解放思想,加大人才政策的开放度。制定普惠制的人才政策,才能逐步拆除分割体制内外的这堵墙。要出台相关法规,除涉及国家安全和特殊情况外,在用人的问题上,不要有举办主体歧视行为,不设门槛,一视同仁。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人才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社会的竞争度、增强社会的公正度。二是整合资源,打造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要科学界定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范畴和目标体系、评估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公共服务的需求,明确服务领域和服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整合现有的人才公共服务项目,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联网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形成人才公共服务品牌。要对人才公共服务机构进行科学定位,以各级政府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为主体搭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当前,要以完善人才市场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人才市场这个服务窗口,努力开发人才公共服务政策、人才规划、人才评价、人事考试、促进就业、人才培训、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拓宽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人才公共服务多样化的载体和平台。
第五,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努力改善和优化人才发挥作用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真正使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二是要大力营造人才生长的舆论环境。提高优秀人才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来。三是要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民族的特殊文化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必将产生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第六,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管理理论研究。一是在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下,人社部门的作用应当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还应进一步研究;二是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指导思想如何在工作中体现还应进一步细化;三是人社部组建后,原劳动和人事各职能处室之间的业务联系如何才能更顺畅还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面临的新形势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导致了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和行政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改革进程的加快,在人才问题上出现了四大变化。一是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二是人才结构调整的立体化;三是人才竞争的白热化;四是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这四大变化给人才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前所未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在现有的平台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这就对人才结构的调整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把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的问题研究好、谋划好。
第三,开展人才工作需要我们化解的深层次矛盾前所未有。
一是二元社会结构的矛盾。二元社会结构决定了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又派生出两种人才管理体制。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二是条块分割的矛盾。反映在人才问题上就形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相互闭锁、各自为业,造成了人才壁垒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是人才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人才价格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才资本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从而直接影响人才政策的制定。
四是改革的渐进性和改革的阶段性的矛盾。我国3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转轨时期的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就产生了改革进程中的矛盾:第一,渐进式改革就是先易后难,因此总是把难题留在最后。人才工作现在面临的都是难题,但又不能一步解决;第二,渐进式改革总是一部分人先受益,这就造成了每次改革总会有一些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往往会影响社会稳定;第三,每次改革都会出现新的矛盾,为了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不间断的深化改革;第四,每次改革的成本都很高。而化解这些矛盾根本办法是加强理论研究思考,加强顶层设计,找出路径。
二、当前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人才队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人才队伍的少与多并存。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不同层次地存在着人才假象饱和的现象。二是人才的严重流失与大量待业并存。一方面有创造能力的人才纷纷外流,一方面大批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为没有更多的人创业,就不会实现更多的人就业。三是引才难与调动积极性难并存。由于许多单位和部门急需高层次人才,不得不花重金引才,然而由于人才的激烈竞争,引进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困难。而一些部门和单位的专业人才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以上情况说明,我国现有的人才状况远不能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根据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积极加以调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效益,增强人才竞争能力。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我们工作的角度分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引发我们的思考。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激励不相容;三是责任不对等。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人社系统发出的人才工作信息,纵向很难传达到基层。横向对体制外的人才很难传递。所谓激励不相容,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才管理模式已经出现了直面塌方,其激励和规范作用正在逐步失灵,我们却一直在使用。我们的激励政策主要体现在存量人才的重复奖励,一些政策和措施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人才的激励机制上还是四大件:评优、表彰、晋职、加薪。在人才的选拔上也是四大件:层级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领导批准。再比如,科学的人才观把“四不唯”作为认定人才的标准,而当前对人才的统计口径仍然是“四唯”。所谓责任不对等,是指人社部门人才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是什么?人才工作好与差的硬性指标是什么?人才工作的范畴怎么确定?主攻方向是什么?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式,就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六点建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有更新观念的决心、理论创新的气魄、政策创新的胆识、机制创新的方法。
第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要从我国的后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国情出发,确定短道速滑的基本路数,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出能够超越二元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局限的人才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取向,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措施,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集聚、培养、配置高层次人才,促进人才管理由垂直管理向多元双向管理转换,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构架,使人才工作走向开放、走向竞争、走向服务。
第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一是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超越工业文明给人类生存发展造成的局限,超越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一方面,只有通过培养具有对工业文明负面效应进行批判反思能力的人才,以及较高深的科技人文教养的人才,并通过他们来创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观念,才能引导人们克服工业文明负效应,解决工业文明中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生态等方面的矛盾;另一方面,给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人文精神,方能实现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实现真正具有人文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人才工作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使人才工作从重奖励、重表彰向重资助、重扶持转变;从重载体建设向重制度安排转变;从重管理体制内人才向产业人才队伍开发转变;从一般号召向重点人才队伍建设转变。二是要进一步树立法制化理念。要加快人才工作立法进程,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需求相适应、与人才工作发展进程相符合的,以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市场管理等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提高人才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工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要围绕解决人才创新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创新政策,通过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发展。要敢于制定突破性政策,敢于出台有影响力、有含金量,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的政策,增强人才政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要进一步树立为大局服务理念。人才工作要以为各类人才寻找创业、就业机会为出发点;以为各类人才流动扫除障碍、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为改革的着力点;以促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为改革的切入点;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改革的落脚点,促进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 第三,要努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工作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和先导,就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寻求突破。要建立起组织、人社、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横向协调、分工有序;省、市、县、乡纵向顺畅、落实有力的管理体制。一是放权,人才工作的创新只有还权于用人主体,才能真正从微观走向宏观,从管人头走向管绩效,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宏观管理体系。二是分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三是配套,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不能孤军深入,必须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统筹安排、同步运行、配套实施。四是分步,保证改革不间断地进行下去,又不影响社会稳定,方能体现出执政者的驾驭全局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改革的力度不能超过社会的承受力度,只有通过分步改革的办法,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环境,在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才管理服务水平,才能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四,要大力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场拆墙。要给各类人才建设一个赛马场。在指导思想上首先是立足于建,但在建的同时必须敢于大胆地拆。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模式不打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管理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只有大胆解放思想,加大人才政策的开放度。制定普惠制的人才政策,才能逐步拆除分割体制内外的这堵墙。要出台相关法规,除涉及国家安全和特殊情况外,在用人的问题上,不要有举办主体歧视行为,不设门槛,一视同仁。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人才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社会的竞争度、增强社会的公正度。二是整合资源,打造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要科学界定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范畴和目标体系、评估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公共服务的需求,明确服务领域和服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整合现有的人才公共服务项目,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联网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形成人才公共服务品牌。要对人才公共服务机构进行科学定位,以各级政府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为主体搭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当前,要以完善人才市场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人才市场这个服务窗口,努力开发人才公共服务政策、人才规划、人才评价、人事考试、促进就业、人才培训、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拓宽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人才公共服务多样化的载体和平台。
第五,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努力改善和优化人才发挥作用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真正使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二是要大力营造人才生长的舆论环境。提高优秀人才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来。三是要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民族的特殊文化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必将产生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第六,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管理理论研究。一是在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下,人社部门的作用应当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还应进一步研究;二是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指导思想如何在工作中体现还应进一步细化;三是人社部组建后,原劳动和人事各职能处室之间的业务联系如何才能更顺畅还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