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Power:三大转变让经销商摆脱“亚健康”

来源 :汽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中国汽车产业整体步入“新常态”,除了整体销量放缓,厂商与经销商的整体利润也在逐年下降。
  据J.D.Power 2017中国经销商满意度研究(DAS)显示,在过去七年中,单车营销的成本不断上涨,而“销售利润”和“售后服务利润”都呈下降或持平的状态,在“缓增长”的趋势下,汽车零售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此外,汽车零售业务的“量”已经进入“平台期”,从2012年至今,经销商“月均进厂台次”与“月均销量”均持续走平,没有产生明显变化和波动,且在“平台期”的影响下,行业中只有56%的经销商是盈利的,21%的经销商处于“盈亏平衡点”,剩下23%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综合来看,我国汽车经销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针对上述问题,日前,J.D.Power在北京举办了2017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新闻发布暨研讨会,会上,J.D.Power中国区汽车零售咨询事业部总经理胡晓龙就如何让经销商与厂商能够“查缺补漏”,尽快从“亚健康”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给出了三点“转变”建议:


  转变一:从“业务中心”到“消费者中心”
  经销商要从“消费者”出发解决业务问题,而不是从“业务”出发解决消费者问题。从J.D. Power采集的“消费者之声”来看,在“价格低、速度快、质量好”这三个维度上,近五年中,消费者的想法都在不断发生改变。
  胡晓龙特别指出:“从‘价格低’这方面来说,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消费者是无感的,消费者会继续期待降价,然后继续等待,反而不利于经销商抓住客户进行销售。胡晓龙认为‘价格低’真正代表的是‘性价比’,消费者更在意除了汽车本身以外,还能获得哪些附加服务。因此,消费者在变,经销商的思路也要改变。
  转变二:从自身对标到行业对标
  若干年之前,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每年的目标是“今年比去年大多少”或者“明年要比今年大多少”。但“新常态”之后,蛋糕有限,且不再扩大。经销商如何鉴别自己做得好不好?胡晓龙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比如某品牌在自己的‘销售战败率’中,发现‘进店看车’环节流失客户最多,但与行业对标看品牌表现,就会发现‘试驾’和‘洽谈’环节流失率更严重,是更需要着重加强的地方。”因此,经销商对标行业具体数据,才会把自身的问题,看得更具体、更透彻。
  事实上,除了行业对标、经销商网络对标以外,不同车系也都有各自优点,可以“见贤思齐”。J.D. Power 2017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和 J.D. Power 2017中国经销商满意度研究(DAS)相关数据显示:在销售满意度方面,韩系品牌遥遥领先,“人缘非常好”。欧系品牌“以人为本”,消费者、经销商的满意度都不错,但是销售效率和毛利存在挑战。自主品牌在销售效率和销售毛利中排名都是最高的,属于“闷声发大财”类型,但是在消费者体验和人员流失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美系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做得不错,但是内部管理需提高。日系品牌的“内功”很强,内部管理非常厉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行业,销售满意度和销量都是厂家和商家的关键绩效指标。销量是品牌爆发力的外在体现,可以为企业带来直观的销售利润;而满意度是品牌耐久力的持续传递,决定了客户生命周期内的忠诚度、推荐力、回厂粘性,决定了品牌的美誉度和运营的健康程度等。
  胡晓龙认为,销售满意度只是影响销量的众多齿轮中的一环,而不是100%的决定因素。销售过程中的满意度不会直接体现为销售数据,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品牌的口碑、美誉度、推荐率,帮助品牌留住忠实拥趸、加固护城河,有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所以,品牌若想获得永续发展、基業长青,切不可只关注短期销量而忽视用户满意度的长期维护。
  转变三:从线下到线上
  当下,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据J.D. Power 2017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显示,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日益显著,95%的受访者通过网络了解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型报价、车型图片、车型比较和车型信息等),37%的受访者通过网络获得口碑信息(如车辆评级/评测和经销商评级/点评等)。因此,汽车品牌与经销商应该与时俱进地利用好软件系统、手机APP、物联网等现代化的管理与服务方式来吸引与管理客户,从而产生巨大的正向效果,最终导向利润的提升。


  对于经销商来说,“成本”与“收益”固然重要,如果把“成本”和“收益”比作一把剪刀,那么如何让剪刀的缺口达到合理的角度呢?除了以上三点“转变”建议以外,胡晓龙认为,在零售业务管理上,需从“盲人摸象”转向“庖丁解牛”,不是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从大局入手,思考总体情况如何?具体问题在哪里?然后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在客户管理上,经销商要与消费者建立并延长生命周期,要从之前的“一锤子”买卖转变到现在的“第一辆车到再次买车”,如此,经销商的利润才会随之提高。
其他文献
试问,全球产销规模前三的车企都有谁?即便是圈外人士,也可以轻松地报出丰田、大众等品牌。  如若再问,2019年单车利润最高的品牌是哪家?想必,即便是汽车圈人士也不会是人尽皆知。或许有人会说,必然是一众超豪华品牌,溢价高。比如法拉利,单车均价超过200万人民币,自然单车利润只高不低。  在3月20日,保时捷2020年度新闻发布会上,镜头那端的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先生,用数据告诉人们,谁才是
期刊
相比艰难地提升电池的容量,直接提升补能速度是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君不见各个快递站都是堆满了电动三轮的备用电池,上古时代买手机也会有备用电池用来直接“换电”。  当然电动车换电技术也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50年前,奔驰就为慕尼黑奥运会准备了可换电的大巴,更早一点,据说在1902年,纽约的街头跑着各种可换电的出租车。所以,多看历史,就会少很多惊喜。  从保时捷100年前发明电动车,到最近的10年,新时
期刊
迈入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顺风顺水的豪华车市场蒙上了一层阴霾。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奔驰以11272辆的销量居于榜首,同比下降65.2%;奥迪以8266辆的销量居次位,同比下降77.6%;宝马销量为3927辆,位居第三,同比下降88.7%。  开局不利,对于想要在2020年扳回一城的奥迪显然雪上加霜。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也在困扰奥迪的“中国之路”:叱咤30年,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作
期刊
从2012年3月27日第一代逸动上市开始,随后的每一次换代,上市时间都选在了「白羊月」的27日这一天,而今天上市的逸动PLUS,更是将时间锁定在了下午的3点27分。  正如阳春三月象征着生机盎然,逸动PLUS也让人感受到了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以来愈加浓厚的勃勃生机。中国轿车的新曙光  前些日子,备受关注的逸动PLUS开启了网上预售,在疫情期间消费市场受挫的背景下,依然取得了16天订单破万的佳绩,
期刊
高精度地图是地图传感器,它可以替代部分传感器的功能,减少了汽车传感器的数量,降低整车成本,使无人驾驶汽车更快商业化。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近日说,预计未来20年内方向盘将会消失;同时,他认为无人驾驶技术中国已经领先美国。  那么与无人驾驶息息相关的高精度地图中国是领先还是落后呢?  四维图新:中国高精度地图的行业先锋  最早中文报道高精度地图是2013年6月13日。国金证券发布的文章《高精度地图是智能
期刊
早在2019年的8月份,也就是次世代昂克赛拉上市的一个月前,网上就已经在流传,新车将要取缔两厢版本,而且是针对中国市场。这也让原本就品类奇缺的两厢车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长久以来,在“以大为美”的中国消费者眼里,两厢小车一直散发着一股廉价的味道。但从市场反馈而言,却并非如此。  尽管国内的两厢车市场一再遭受萎缩,但依旧不乏明星产品。比如大众高尔夫,仅在2019年,便轻松卖出了10万+的销量。反观
期刊
阳春三月,随着疫情的褪去,各行各业又开始“躁动”起来。作为头条常客的汽车圈和带货界也没闲着,两条重磅消息相继爆出,宣告他们的回归。  沉寂多时的理想主义教父——罗永浩复出了。不过此次并非重操旧业,而是将目光瞄上了2019年的风口行业——直播带货。  据说,消息一出,为了拉拢老罗上船,直播界两大巨头快手和抖音更是不惜上演了一番明争暗斗。最终,抖音还是用财气彻底征服了老罗。或许有人会问,抖音为何如此捧
期刊
说实话,一个月前看到美国国民智能电动车(售价3.5万元美金、优惠后仅2.5万元美金,相当于人民币17万元)交付用户并量产,笔者还是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捏了一把汗。好在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曝出国产电动车新款、量产或拟量产(只有量产价格才会降下来,形成大市场)消息,看来想在弯道超车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人没有闲着。  开云家族有了高速SUV  事情要从一张和开云汽车有关的“新车谍照”说起。开云汽车是青年才俊王超以父
期刊
五年前,笔者与一车企友人撸串侃大山,侃到高潮处,这位友人感慨到:“汽车行业,不求创新,却享尽人口红利,满眼只见自满、贪婪、推卸责任者,割据一方、划江而治者,红旗法案的始作俑者。当前的行业,已不适应未来的需求。下一步,不主动求变,必将被颠覆。”当时,笔者认为友人有些言过其实,姑且作酒后诳语,听之。  五年后,汽车行业果真如高速奔跑中的马车,随时散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1-6月,我国汽
期刊
“电动车、智能汽车推进速度比想像要快。”一位专家对笔者解读了他的观点。他说,世界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德国对智能汽车、纯电动车的支持力度都很大。谷歌、苹果、易车、百度、阿里、腾讯、联想、华为等世界互联网大佬们都在用不同方式进入,包括大众在内的传统汽车更是整合资源与资金参与市场抢占。媒体声音则比较一致,它们认为趋势不可逆转,智能汽车时代就要来临,他们愿意为智能汽车鼓与呼。  大众直接叫板:别想动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