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梳理教材,制定研究方案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同时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但是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适合预习的,我们不能“一把拿来统统往预习这一篮子里装”。每学期开学初全体数学教师总是通盘熟悉教材,理清知识的脉络结构,根据学生实际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选择适合学生预习的内容,确定预习重点、难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实施方案,低年级的学生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中高年级学生重在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梳理、制定方案,为切实推进预习实施过程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二、策略指导,提高自学能力
1、激发兴趣,诱发预习欲望——使学生愿意自学。“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清楚,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上作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预习要领、进行激励性评价等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步调动预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介绍名人自学成才的典型事例,利用榜样激励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得到鼓舞,从而认识到预习并不那么遥不可及、不可触摸,渐渐地产生预习的欲望,渐渐开始愿意自学。
2、指导策略,掌握预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学。我们认为预习方法的形成可以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指导:
(1)看一看。引导学生仔细看书,边看边勾划,自定统一符号,如重点加“·”(着重号),难点加“△”,疑点加“?”等。做到粗读、细读和精读一体化,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记,边读边思。
(2)想一想。预习后,想一想教材内容的要点,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
(3)查一查。温习有关旧知识,借助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疑点,把有关旧知识和查阅的资料等记录下来。
(4)问一问。在预习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除了了解书本中的知识点外,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想一想除了书本之外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或解法等。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听课。
(5)验一验。预习以后可以做一些基本练习题,及时检验预习效果。进一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习起点,以便更好实施教学。
3、注重反馈,提升预习效果——使学生善于自学
(1)学情前测。上课前教师及时收集学生预习指南,了解学情,确定课堂实施的重点和难点,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到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保证教学有的放矢地开展。
(2)课上观察反馈。课堂上随时注意观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预习指南说说“我的收获”、“我的疑问”“我的创新方法”等等,教师注意对于学生明白的不讲,重点对学生讲不明白、理解有难度以及疑问加以讨论、引导,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课后交流。通过课前观察和课堂反馈对预习不扎实学生在课后经常与他们沟通,反复交流,帮助其查找原因,转变学习态度,掌握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更多关爱,让他们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4)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预习作业基本都在家里完成的,家校联手,共同关注孩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这份预习作业,同样也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才能顺利实施。我们在预习指南的下面增添了预习所用时间的记录和家长的签名,并希望孩子与家长多沟通,抽空可以把学习感受、遇到的困难及创新点子等等和家长交流,得到家长的关注、肯定或帮助,同时针对孩子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真正使预习工作开展更为扎实、有效。
4、总结提升,提炼预习成果——使学生乐于自学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乐于自学,还要做好总结提升这一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自觉预习新课者,教师则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并评比最佳“预习进步之星”、“预习小能手”、“预习先进个人”、“自学先进个人”等称号,同时将这些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的预习指南装订成册进行系列展示,并开展预习经验交流会,使成功经验得以推广,良好学习氛围得以营造,渐渐引导学生乐于自学。
实践证明,从我对实验班44人进行调查,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通过加强数学预习的有效指导,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视预习为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预习时主动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会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同时课前预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同时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但是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适合预习的,我们不能“一把拿来统统往预习这一篮子里装”。每学期开学初全体数学教师总是通盘熟悉教材,理清知识的脉络结构,根据学生实际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选择适合学生预习的内容,确定预习重点、难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实施方案,低年级的学生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中高年级学生重在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梳理、制定方案,为切实推进预习实施过程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二、策略指导,提高自学能力
1、激发兴趣,诱发预习欲望——使学生愿意自学。“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清楚,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上作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预习要领、进行激励性评价等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步调动预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介绍名人自学成才的典型事例,利用榜样激励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得到鼓舞,从而认识到预习并不那么遥不可及、不可触摸,渐渐地产生预习的欲望,渐渐开始愿意自学。
2、指导策略,掌握预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学。我们认为预习方法的形成可以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指导:
(1)看一看。引导学生仔细看书,边看边勾划,自定统一符号,如重点加“·”(着重号),难点加“△”,疑点加“?”等。做到粗读、细读和精读一体化,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记,边读边思。
(2)想一想。预习后,想一想教材内容的要点,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
(3)查一查。温习有关旧知识,借助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疑点,把有关旧知识和查阅的资料等记录下来。
(4)问一问。在预习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除了了解书本中的知识点外,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想一想除了书本之外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或解法等。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听课。
(5)验一验。预习以后可以做一些基本练习题,及时检验预习效果。进一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习起点,以便更好实施教学。
3、注重反馈,提升预习效果——使学生善于自学
(1)学情前测。上课前教师及时收集学生预习指南,了解学情,确定课堂实施的重点和难点,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到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保证教学有的放矢地开展。
(2)课上观察反馈。课堂上随时注意观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预习指南说说“我的收获”、“我的疑问”“我的创新方法”等等,教师注意对于学生明白的不讲,重点对学生讲不明白、理解有难度以及疑问加以讨论、引导,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课后交流。通过课前观察和课堂反馈对预习不扎实学生在课后经常与他们沟通,反复交流,帮助其查找原因,转变学习态度,掌握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更多关爱,让他们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4)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预习作业基本都在家里完成的,家校联手,共同关注孩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这份预习作业,同样也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才能顺利实施。我们在预习指南的下面增添了预习所用时间的记录和家长的签名,并希望孩子与家长多沟通,抽空可以把学习感受、遇到的困难及创新点子等等和家长交流,得到家长的关注、肯定或帮助,同时针对孩子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真正使预习工作开展更为扎实、有效。
4、总结提升,提炼预习成果——使学生乐于自学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乐于自学,还要做好总结提升这一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自觉预习新课者,教师则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并评比最佳“预习进步之星”、“预习小能手”、“预习先进个人”、“自学先进个人”等称号,同时将这些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的预习指南装订成册进行系列展示,并开展预习经验交流会,使成功经验得以推广,良好学习氛围得以营造,渐渐引导学生乐于自学。
实践证明,从我对实验班44人进行调查,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通过加强数学预习的有效指导,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视预习为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预习时主动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会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同时课前预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