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quiat:“Defacement”背后的故事

来源 :BOSS臻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岁在纽约街头艺术界轰动一时;23岁和初出茅庐的麦当娜(Madonna)等人在纽约的地下文艺场打拼;25岁与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Andy Wah01)一起办展览。他办乐队、出唱片、演电影,接受过无数杂志的采访。



  美国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Basquiat)的传奇不仅因为他少年得志,也因为他的英年早逝。1988年,未满28岁的Basquiat因吸毒过量而去世。30年后,和他出现在同一张照片里的艺术家如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历克斯·卡茨(Alex Katz)均经历了艺术创作上的起落沉浮,只有巴斯奎特还停留于艺术成就的最高处。
  本次Basquiat:“Defacement”背后的故事由客座策展人Chaedria LaBouvier与古根海姆策展人Nancy Spector,艺术总监和首席策展人以及策展事务总监Joan Young联合策展。以美国艺术家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的作品“Defacement”为核心,回顾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纽约市文化活动及种族歧视问题,呈现艺术家对黑人身份、文化、暴力等问题的探讨。展览已于2019年6月21日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将持续展出至11月6日。
  1978年的纽约,特别是布朗克斯(Bronx)这样美国低收入人群聚居的街区,几乎每夜都有纵火等暴力事件发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巴斯奎特与朋友埃尔·迪亚兹(Al Diaz)组队发起了“SAMO”(作者注:“SAMO”来自英文“Same old shit”,意为“老掉牙的臭狗屎”)系列涂鸦,在纽约的墙面、大门、柱子上留下了妙语连珠。



  艺术家亨利·弗林特为神秘的“SAMO”组合的作品拍下了57张照片,《苏活新闻周刊》(SoHo Weekly News)追问谁是幕后艺术家。随后,格林威治村的艺术家报纸《村声》(Village Voice)终于起底巴斯奎特与迪亚兹,也给“SAMO”的创作画上句号。



  美国艺术评论家雷内·里卡德(Rene Ricard)在《艺术论坛》杂志上撰文,称巴斯奎特为“光之子”,而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成为那个最初的自我。他称人们在看到巴斯奎特的肤色时,自然而然会去想象作品背后藏着怎样的政治寓意:“对白人来说,每个黑人都可能在背后藏着把刀;对黑人来说,每个白人都可能掖着皮鞭……”



  巴斯奎特艺术创作的多元化证明了他不仅仅是街头涂鸦艺术家。当时他活跃于纽约市著名的地下文艺场“混乱俱乐部”(The Mudd Club)以及后来的“区域”(Area),或是作为灰色乐队(Gary)的成员表演。纽约的著名说唱歌手Fab 5 Freddy在不同场合播放巴斯奎特的演出录音,并将他介绍给知名的唱片制作人。



  虽然巴斯奎特的创作包含了黑人文化的元素,但他的作品所显现出来的不拘于艺术传统的原创性让他不仅仅是一个“黑人艺术家”。或许,他凭借自己身份借着艺术种族政治获得了一席之地,但他的极高的艺术天赋和极度高产才是他迈向成功最大原因。


IOP IMAGE:JEAN-MICHEL BASQUIAT,“Detacement(边克尔斯图尔特之死)”,1983年(丙烯酸和木材上的标记,框架为63.5×77.5厘米)

  1983年8月15日,非裔美国艺术家Michael Stewart因在地铁站墙壁上绘制涂鸦而遭纽约警方逮捕和殴打,昏迷13天后去世,年仅25岁。在之后的调查中,涉事的警察全部无罪释放,这一事件引起了非裔群体的抗议,批评警方种族歧视和暴力执法。



  作为与Stewart一样年轻的涂鸦艺术家,Basquiat在几天后创作《Defacement》表达愤怒,之后又有超过二十位艺术家创作了相关作品,此次展览呈现出1980年代美国艺术界的价值观,通过艺术创作持续推动对社会的反思和种族平等进程。





  此次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的重磅作品《Defacement》,正是一幅描绘了艺术家斯图尔特的命运以及情绪的作品。巴斯奎特以其标志性的涂鸦风格,展示出这一事件。展览还将辅以包括“无人杀”(1986),大卫哈蒙斯的印刷版画: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丝网印刷“头条”画作(1983年)刊登了纽约每日新闻关于斯图尔特去世的文章。莱尔阿什顿哈里斯的摄影肖像“圣迈克尔斯图尔特”(1994年):Keith Haring“Michael Stewart-USA for Africa”(1985)。与斯图尔特事件有关的档案材料如日记,海报及其他艺术品也将出现在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还将探讨巴斯奎特等艺术家作品中一个被忽视的方面:艺术家如何关注国家暴力的问题。策展人LaBouvier说:“这是巴斯奎特目前最热门的一幅作品。当你凝视作品时会看到一个22岁的年轻人正在努力用美国角度叙事—自17世纪以来,国家和社区默许对黑人的侵害——从奴役和私刑到警察暴行,黑人的脆弱性,同化的极限以及作为美国人的国家暴力观念。这也是这本次展览所要呈現的终极意义。”
其他文献
动物花纹  动物纹光荣重回街头及伸展台,野性而不失女人味,时髦精们绝不可错过。  斑马纹、豹纹、蛇纹、鳄鱼纹、老虎纹……人与自然在和谐发展,动物园的大party永远受欢迎。想要抢眼够气场,一件动物纹元素单品就搞定。大面积的蛇纹,既不会太浮夸又不会没有质感,反而处处彰显着冷艳的气场。豹纹更是动物纹中的一匹黑马,性感而不失时尚。将鳄鱼纹路压印在各种皮质单品上,都能徒增一波品质感。蟒蛇纹路也是更适合做在
期刊
2020年7月24日,“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正式亮相。  去年是Dior品牌成立70周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轰动时装界的DIOR特展“CHRISTIAN DIOR:DESIGNER OF DREAMS”。同样是2019年,从2月2日开始,一场名为“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CHRI
期刊
Cosme DECORT? AQ 唇膏,400RMB  黛珂DECORT?最高系列“ Cosme DECORT? AQ”將推出AQ Point Make,基于“全面美容”的概念,这个系列是AQ线首次亮相的针对敏感肌的彩妆系列,本次系列的重点产品“Cosme DECORT? AQ唇膏”。最好的乳脂状质地使您的嘴唇保持湿润,颜色逐渐融化并与唇部融合。原本的唇色可以变幻带来立体观感的3D唇妆,高品质的光
期刊
所谓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物联网”。其实,“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鲜词,20年前就有这样的叫法。“物联网很重要”、“物联网一定会火”、“物联网一定能改变世界”……类似这样的言论,被翻来覆去说了很多年,大家也听了很多年。  过去,我们的互联网是基于ipv4所构建的,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联通互联网的设备。而在全球5G化的节点,这将成为历史。5G应
期刊
本期為1期2期合刊 文章内容请阅读1期
期刊
在角色中讨生活  「做演员就要做一个好演员,哪怕做一个清洁工,也希望自己能做最好的清洁工。」  每个角色的苦与乐,都像一道透过小孔放射的光,照出的是一个博大、模糊而又绵远的现世。持续在角色里“讨生活”的谭卓,拥有着身为演员更多一窍的敏感。2018年是谭卓在影坛上“锋芒毕露”的大年,她赶上了这一年的两大爆款,在电影《我不是药神》和电视剧《延禧攻略》中都出演重要角色,用自然不做作的演技真正地照入了人心
期刊
如果说,有哪一座城市既适合安静生活,同时又不会让人感觉到孤独,那这座城市,一定是大理。  忙碌的城市生活外,我们常常需要一个空间,让心灵得以休憩。这个空间,既得有隔离于闹市的隐秘,又不乏能接受到生活的烟火和新鲜的信息,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安宁。想来想去,这样的空间,只有大理才能给予。  大理,不同于苏州有着十足的文人气,也不同于终南山眼根耳根俱清净,大理是一个“温和”的城市,在这里既能一个人清净生
期刊
黑色時期的奥迪隆·雷东  黑色是夜的代表,也是神秘的象征,他的版画与素描是由飘浮的眼珠、半人的植物与昆虫等混合而成的超现实世界。巨大的眼睛形成一个气球形状在天空飞翔、人脸蜘蛛的版画,像梦魇一般的画作是他留给人们的印象之一,人们称他为超现实主义的先驱。  雷东的一部分灵感来自于他的好友植物学家阿曼·克拉沃德,他倾其一生于植物与生物生命科学研究,将研究深入到生命的最细微处。阿曼·克拉沃德死后,雷东画了
期刊
1.RADO瑞士雷达表CaDtain Cook库克船长自动机械42毫米腕表系列  全新RAD0瑞士雷达表Captain Cook库克船长自动机械42毫米腕表系列保留了令1962年推出的原型腕表获得巨大成功的非凡元素,并采用RAD0瑞士雷达表备受欢迎的标志性材质打造,集RAD0瑞士雷达表里程碑式突破性元素于一身,葆有原型腕表特色的同时赋予其令人瞩目的无限魅力。剑形和箭头形指针以及拱形表盘的设计忠于原
期刊
「圣殇」米开朗基罗  纵观历史,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艺术定义了新的高度。至今为止,没有任何艺术运动可以像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一样,留给后世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被认为是艺术、音乐和文学的黄金时代,今天在艺术史上那些星光璀璨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伽里略等诸多文化与科学巨匠都在此时同场竞技,创作出了备受瞩目的旷世神作,将文艺复兴推向了巅峰。于是,这段时间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