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来源 :心理技术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可以改变的。本文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要分析了孩子性格的形成原因,并以临床案例为例,讲述了如何在临床上帮助学生高效塑造良好的性格。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潜意识;性格
  李笑笑,女,13岁,初中二年级学生,用她妈妈的话说:“笑笑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做事就要像淑女一样。”但事实上,笑笑活泼好动,不仅平日在家里上蹿下跳,在学校里也恶作剧不断,让老师家长异常头痛。笑笑在学习上缺乏毅力,甚至在某次考试中由于一道题目答不出而放弃考试。妈妈担心笑笑是不是心智上有问题,便向笔者求助。笔者与笑笑谈话还没一会,笑笑便与自家的小狗玩在一起,对于笔者的提问不理不睬。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是处在人格塑造期的孩子也是如此。许多家长绞尽脑汁,用尽各种方法,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依旧“本性难移”。虽然现在许多书籍资料中都指出人的性格是可以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的,但事实是那些内向懦弱的孩子还是不爱与人交流,独来独往;不爱学习的孩子还是每天放学回来以后把书包一扔,不去学习;顽皮的孩子还在乐此不疲地捉弄同学,给同学们起绰号……种种行为,让老师家长们头痛不已。
  笔者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说:“该打也打了,该骂也骂了,也试着去鼓励过,但孩子就这样,天生的,没办法。”其实,家长们用的方法大多都是正确的,只是这个过程较为漫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才能看到孩子的转变。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不能看到孩子们行为背后的根源,那家长的努力无疑会事倍功半。笔者在这里介绍一种能够看到孩子们潜意识行为的方法,有助于高效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由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首创的一种高效的心理干预临床技术,经过大量临床案例的积累,目前该技术对各类神经症及学生学习障碍等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干预效果。
  1.新潜意识观
  元认知心理干预术对以往的潜意识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人类的潜意识不仅包括意识不到的心理活动,还应包括意识到但不能控制的部分。并且人们已经具有的潜意识行为不易发生改变。例如孩子的厌学行为,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学习对于自己是多么重要,但当有外界诱惑出现的时候,却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习惯性地选择了偷懒。这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在父母老师的眼中,则认为这个孩子缺乏自制力,学习主动性差。而在孩子的心里,则会降低自我评价,却不知道这是潜意识行为在作祟,要想改变它,单凭自己的努力有时远远不够。
  2.情绪导向的单向思维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心情好的时候,天气会变得让人舒服,周围的人对自己异常友善,连平日讨厌的东西似乎也能够接受。反之,焦虑的时候,会觉得浑身难受无力,别人对自己毫不关心,对喜欢的东西也缺乏兴趣。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情绪导向的单向思维原理。简单地说,就是积极的情绪会使人往积极的方向思考,而消极的情绪则会使人往消极的方向思考。同时,积极的暗示会使人变得自信,能力得到提升,而消极的暗示使人妄自菲薄,发挥失常。
  这就是一再强调要热爱学习的心理机制。如果学习的时候心情愉悦,大脑就清醒流畅,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而如果学习的时候内心纠结痛苦,就算是强制性地保证了学习时间,对学习的内容也难以有所领悟。
  3.复杂系统循环增强原理
  据说远在巴西的一只蝴蝶用力地震动一下翅膀,引起的气流可以在美国的堪萨斯州形成一场飓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一个细微的小事在之后的环节中不断被循环放大,形成巨大的能量。在人的心理系统中,同样存在着“蝴蝶效应”,学生的偏科行为就是非常好的例子。由于某次考试成绩优秀,孩子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从此对该学科充满信心和兴趣,因此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再次拿到高分,进而对自己更加肯定,如此循环往复。同样地,也有学生会由于老师的某次批评,对该学科产生厌恶的情绪,导致学习时无精打采,并在接下来的考试失利中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形成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在临床上我们见证了大量“天才儿童”的“陨落”,其过程大多如上文所分析。当然,具体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潜意识行为以及情绪所引导的单向思维,而一般中小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还未形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即使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未必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因此我们认为这个系统所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没有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前提下想要改变也是十分困难的。
  4.隐藏在孩子性格中的复杂系统循环增强效应
  心理学上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以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是人的核心人格差异。从理论上讲性格本无好坏之分,但实际生活中不同的性格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人生。例如,外向的人往往能得到周围更多的关注,勇敢的人会具有更强的受挫能力,自信的人常常能够超常发挥;而内向的人经常会陷入抑郁,懦弱的人总需要别人的保护,自卑的人总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中。因此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
  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临床上发现,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形成是循环增强效应的结果。我们假设,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第一次面临困难时有两种选择:一,勇敢面对;二,选择逃避。无论选择哪一种,如果在之后孩子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其潜意识中这种行为方式便会渐渐形成,多次之后变得稳固并难以改变。选择勇敢面对的孩子,在得到表扬后,逐渐变得性格坚强、懂事听话;选择逃避的孩子,在默许和纵容下会变得性格懦弱,淘气任性。例如文章开始时提到的李笑笑,笔者了解到李笑笑很小的时候本来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将她送去爷爷奶奶家寄养了一段时间。由于老人的溺爱,李笑笑形成了调皮、耍赖等毛病,父母并未太放在心上,这却形成了一种默许,导致她这种行为愈演愈烈。渐渐地从些许小事发展到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时也会耍赖,形成了我们称之为“任性”的性格。   是什么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作出各种选择的?生理学上仍未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孩子作出选择的可能性与父母的行为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父母不仅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而且可以在孩子作出选择时及时指正,引导孩子走上不同的道路。
  二、一个性格“古怪”学生的转变
  1.性格“古怪”的男生
  小李,男,大连市某校高中一年级学生。父母从商,家境殷实,学习成绩较为优秀,长相也十分英俊帅气。按说这样的一个男生应该人人都喜欢,但他偏偏性格“古怪”:做事独来独往,喜欢独处,不与别人交流;遇到老师同学从来不打招呼;成天紧锁眉头,一副在思考的样子;据宿舍的同学反映,他在宿舍里也极少与别人说话。在一次心理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他的SCL-90得分较周围同学明显偏高,便与他作了深入的接触。
  在了解到笔者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后小李十分配合,话虽不多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阻抗。一番详谈之后笔者了解到,小李存在人际敏感和发言紧张等问题。据小李自述,在自己上小学时曾与班上的一位女生相处十分融洽,两人一起上学放学,无话不谈。但周围的同学恶作剧,拿两人开玩笑,说两人是“小夫妻俩”,并经常以此调侃他们。后来老师得知此事,单独把小李叫到办公室狠狠教训了一顿,说他这种“早恋”的行为是不对的。事后又在班会上含沙射影地说班里出现了“宝玉哥哥”和“林妹妹”,使小李十分受伤。女孩的家教也十分严格,其父母在听说此事后坚决不允许女儿再与小李交往。从此小李对班里同学十分敌视,不再与他们交往。随着年龄增长,周围环境也变化了,小李的敌对情绪降低了许多,但仍然难以敞开心扉与同学们正常交往。小李曾努力试着与人多交流,但每次刚要开口就会感到紧张,讲完话后又莫名厌烦,不得不放弃。
  2.小李的性格分析
  小李幼时的经历使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焦虑的状态,而一个小学生很难处理这种情绪。正如前文所说,消极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消极的认知。当时的小李生活在自己所不喜欢的班集体中,每天都会有无数的消极想法,反过来这些消极想法又会增强他的消极行为和消极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放大,这种本来应该只局限于对当时老师同学的敌对情绪,渐渐地深入潜意识,形成一种内向的性格,使他即使想改变也十分困难。
  除了学习方面,小李在其他方面也都较为优秀。勤奋上进,富有责任感,对父母也充满感恩。在聊到理想的时候,他为笔者描绘了一副画面:他梦想自己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演说家,面对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他用几种不同的语言侃侃而谈,赢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笔者抓住这些细节,在辅导过程中加以利用,大大降低了小李性格转变的难度。
  3.临床操作
  第一步,认知调整。小李由于长期性格化的人际障碍,潜意识中存在着许多消极的认知观念,例如:“我只要做好我自己就可以,别人怎么样我不管,即使他们需要帮助我也不用理他们”“他们身上毛病太多了,我讨厌和他们来往”等。在这个阶段耐心是最为重要的,同样的话往往需要咨询师翻来覆去不断地重复才能够让来访者理解并付诸行动。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很可能会贯穿整个咨询过程的始终。
  第二步,补充知识。在给小李调整认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李在人际交往方面大量缺乏知识,以至于小李经常会提出一些在我们看来稀奇古怪的问题。人们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时候便很难作出相应的行为,之后便会引发焦虑的情绪,导致心理问题复发。所以在临床上,要适当教给来访者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要注意不能过量,否则会引起来访者的过度依赖。
  第三步,放松训练技术。大量的资料显示,放松训练是一种高效的暗示学习方法。配合着轻快的音乐让来访者做渐进式的肌肉放松,使其进入高效可塑状态后再输入事先设计好的程序,以此帮助来访者改变不适合的潜意识行为。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有着明显的效果。笔者为小李设计好程序,经过8次放松训练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效果。
  4.咨询效果
  小李在第三次见到笔者时就已经彻底改掉了皱眉的习惯,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到咨询结束的时候,小李告诉笔者他已经能够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了,走在路上看见熟人打招呼也表现得很自然。除此之外他还讲述了几件生活中他热心帮助别人的事情,同学们也反映他变得“不一样”了。小李很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也更加自信了。
  三、案例反思
  改变一个人的人格,使其变得更加完善一直是元认知干预技术团队的一个理念。金洪源教授在其《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一书中指出:“不解决好个性问题,治愈的神经症、分裂症患者可以再复发;人格问题解决好了的患者在一定条件即使不医治,也有可能康复”。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复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通过这个案例,笔者发现利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去改变一个人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并不困难。只要能够看到来访者性格背后的潜意识情绪和行为,在临床咨询中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当然,咨询的主体是来访者自己,正如小李,他性格的成功转变,与小李自身健康的人格有很大的关系。反观李笑笑,常年的任性使她变得难以交流,临床操作上难度成倍增加。同时笔者建议各位读者,在塑造孩子性格的过程中,多多分析其行为背后存在的潜意识成分,可以帮助你作出正确的选择。
  [1]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王战胜,许相媛.让不良习惯与孩子绝缘[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7.
  [3]金洪源,刘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战略新一代技术开发[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4]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叶奕乾,孙克勤.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栏目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王抒文
其他文献
摘要:章颐年是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上海心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旗帜性人物之一。他曾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早期,以大夏大学为平台,首次在国内相继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心理学通俗刊物——《心理季刊》,创设了国内首个问题儿童心理诊察所。上述工作为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区域性发展,尤其是对心理卫生运动在国内的蓬勃兴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某些历
期刊
摘 要 李自成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出身低微的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推翻了统治我国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走上人生的巅峰。但令人困惑的是,他的命运却在此时急转直下,迅速走向败亡并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从李自成自身的角度看,致使他走向失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本研究拟从心理传记学视角,通过分析导致他失败的人格特征来阐释其令人费解的生命谜团。  关键词 人格特征;心理传记;李自成  分类号 K82  1 前言  明朝
期刊
一、心理技术学的发展概况  1.国外心理技术学  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于1903年最早提出了“心理技术学”这个名称。1913-1914年间德裔美籍心理学家敏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技术学原理》专著。1927-1928年间,苏联成立了心理技术协会,并出版了《苏联心理技术学》杂志。后来因世界各国的心理技术学分衍为众多的心理学应用分支学科,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于1955年将“国际心理技术学会”改名为“国际应用心
期刊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其教育的理念、态度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进而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团体辅导已被证实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家长成长团体的形式,通过18次团体辅导,探讨其在改变家长教养态度、改善亲子沟通和家庭氛围上的作用。选取“父母教养态度量表”“亲子沟通问卷”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
期刊
摘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经历,而这些挫折经历大多伴随着一些具体人物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体生命中的重要客体。“生命中的‘贵人’”积极心理技术,就是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呈现、表达、转换、升华”的科学流程,带领个体在具体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转换成长中负性生活事件中的重要他人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缓和情绪上的冲突,促进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成长,进一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与干预,使来访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掌握元认知干预技术,学会时刻调整自己以应对所发生的生活事件。以程序性知识为根本,以条件性情绪为杠杆,以放松训练和暗示学习为手段,对来访者的人际交往障碍进行全方位的干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程序性知识;人际交往障碍;编制程序  本文借助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的元认知干预过程,陈述程序性知
期刊
摘要:个体对过去经验中的消极体验,如果没有加以处理就可能会导致对当下的悲观和对未来的迷茫。“生命线”积极心理技术是一个检测,通过回顾过去、理清当下、展望未来,帮助个体澄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此技术可以检视个体现在的状态是否活在过去,体验、觉察自我消极模式的来源,并通过积极处理和干预,将过去的负性事件进行正向转化,重新赋予人生意义,明确未来方向,增强积极向上的动力。  关
期刊
“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背景,以五种不同味道的茶水来刺激味觉,从而激发个体对相应经历的回忆,由此积极创设一个再经验的情境,并从正向加以引导,由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段经验的不同解读来重新认识现在的生活,从而体验幸福感。  摘要:心理学家作的有关幸福的研究中,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提高幸福感。在中国社会管理中,也运用过“忆苦思甜”来实施对民众的思想教育。以上两
期刊
摘要:高三学生是一群高压易感的学生群体,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目标远大,关注者众多。在本个案中,小勇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个性敏感,又争强好胜,加上成长环境不是很理想,学习方法不太科学,导致考前焦虑显著,心态严重失衡。通过恰当运用心理暗示训练和自信心训练,高效快捷地处理了他的主要困扰,如期实现了咨询目标。  关键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暗示  一、个案背景  小勇,男,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父母
期刊
摘 要 使用专家评定法和问卷法对青岛市内13个绿化状况不同的社区以及该社区内700名居民进行调查,检验了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生活满意度、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生活满意度在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居民身心健康在年龄阶段、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和收入上差异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在以上人口学信息上均显示差异不显著。(2)居住区客观绿地环境、居住区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