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地面工程有所不同,地下工程由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地下工程对于防水的实际要求要比地面工程更加苛刻。水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地下,如毛细、渗透等等,对地下工程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为了确保地下工程的质量,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防水工作,而防水工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具体的措施与材料,对于地下建筑的功能、使用寿命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
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决定了防水要求需要高于地面工程。地下建筑无时无刻不受到水分的威胁,地下工程如果防水不到位,水分就会通过渗透、泄露等方式对地下建筑造成损害,不仅会给使用者带来麻烦,还会对地下建筑的使用寿命、性能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研究中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地下工程常见水分来源
1.1上层滞水
近地表岩土层的包气带当中通常含有上层滞水,对于透水性较差调查岩石夹层,大气日常降水、凝结水就会被阻滞在岩石夹层中,久而久之这些水分就积攒在岩石夹层当中。
出了岩石夹层以外,对于低洼地段来说,由于降水长期滞留在低洼当中,久而久之也会形成上层滞水[1]。
有些地下水由于距离地表较浅,所以也会形成上层滞水,分布范围非常有限,水量稳定性差,通常在降水量较大的季节才会出现,干旱时节并不会出现。
1.2潜水
潜水的来源实际就是地下水,位于地表下第一隔水层以下。潜水是由于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共同混合组成的,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由此变化极为不稳定。
1.3毛细管水
毛细管水位于潜水所在位置以上。之所以地面会出现毛细管现象,是因为在张力作用的影响下,土与水接触,此时水就会沿着土壤间缝隙上升,进而形成毛细。不同土质形成的毛细存在差异,而毛细的形成受到水分上升高度、土质、缝隙、土壤湿润度等诸多因素影响。
1.4层间水
有些地下水位于两个隔水层之间,这种水被称为层间水。如果层间水可以将透水层充满,这种情况被称为无压水;如果选择一个位置打井,当打穿第一隔水层时,充沛的层间水就会顺势喷射而出,这种情况下被称为自流水。
开展地下工程时,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地质结构,当打穿该地层时通常会面临较大的水压,此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水压渗透,才可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地下工程防水原则
2.1设计
开展任何地下工程都需要对防水工作进行设计。在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上层滞水、潜水、毛细管水、层间水可能对地下工程造成的影响[2]。除了天然的地质条件以外,由于人为作用造成的地质变化也会为地下工程的防水工作造成困难。
对于单建式地下工程,建议使用全封闭的方式进行防水;附建式地下工程为了防水,至少需要高出地面50cm;钢筋混凝土地下工程建议使用防水混凝土,结合防水等级要求配合其他防水措施。
2.2设防
在对地下工程防水进行设防时,需要结合工程的使用性能、结构方式、环境、施工技术、材料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有些需要建立在特定位置的地下工程,所处位置恰好是侵蚀性介质,面对这种环境建议使用抗腐蚀性地方混凝土材料、防水卷材、涂料等等;有些地下工程的特定位置属于冻土层,这就对混凝土的抗冻循环提出更高的要求,理想的抗冻循环次数为≥100。
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水
一项合格的地下工程防水需要包括多道工序,包括柔性、刚性。地下工程防水设施当中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刚性防水,至于防水的效果与混凝土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3.1变形缝防水
设计地下工程的变形缝时,需要考虑到地下环境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满足地下工程受到温度变化产生的体积变化,同时还需要满足防水需求,通常来说变形缝混凝土厚度需要≥30cm。对于专门应用于地下建筑沉降设计的变形缝,可以接受的最大沉降差值应≤3cm。沉降专用变形缝的宽度一般在2-3cm之间。如果地下建筑所处位置存在50℃的高温状况,建议使用厚度在0.2-0.3cm的紫铜片、不锈钢板作为止水带[3]。
3.2施工缝防水
在对施工缝进行防水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水平施工缝,在正式浇筑以前需要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通过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对施工缝进行浇筑;
(2)對于垂直方向的施工缝,在浇筑以前依然需要将其表面清理干净,使用涂刷界面处理剂对其进行浇筑;
(3)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施工缝遇到水分后出现膨胀现象,如果此时选择使用止水条进行止水需要注意止水条应该牢固的镶嵌在施工缝当中预留地凹槽当中;
(4)使用止水带对施工缝进行之水时,需要确保找准止水位置,同时确保止水带的牢固。
3.3后浇带防水
地下建筑的后浇带通常位于建筑变形程度、受力最小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间距在3-6cm之间,宽度在7-10m之间。通常地下建筑的后浇带都为平直缝,缝中的结构主筋不易断裂。假设为了预防结构主筋因某种情况发生断裂,结构柱筋的长度至少需要为其自身直径的45倍。
后浇带在进行超前止水时,需要加厚后浇带混凝土,同时为了强化防水效果,建议配合外贴式、中埋式止水带。
结论:
本次研究中对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对地下工程常见水分来源进行介绍,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毛细管水、层间水;对地下工程防水原则进行介绍设计、设防进行介绍;对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水进行介绍,变形缝防水、施工缝防水、后浇带防水。
由于地下工程的特殊性,地下工程时时面临着水分的威胁,由此在开展地下工程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防水工作,一方面确保用户的安全与健康,另一方面确保地下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金洲.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重难点[J].建材世界,2020,41(05):119-121.
[2]张磊.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研究[J].居业,2020(09):105-106.
[3]王晓,崔江余,郭超,王昭.地下工程后拆支撑防水处理措施[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施工技术编辑部,2016:4.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
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决定了防水要求需要高于地面工程。地下建筑无时无刻不受到水分的威胁,地下工程如果防水不到位,水分就会通过渗透、泄露等方式对地下建筑造成损害,不仅会给使用者带来麻烦,还会对地下建筑的使用寿命、性能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研究中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地下工程常见水分来源
1.1上层滞水
近地表岩土层的包气带当中通常含有上层滞水,对于透水性较差调查岩石夹层,大气日常降水、凝结水就会被阻滞在岩石夹层中,久而久之这些水分就积攒在岩石夹层当中。
出了岩石夹层以外,对于低洼地段来说,由于降水长期滞留在低洼当中,久而久之也会形成上层滞水[1]。
有些地下水由于距离地表较浅,所以也会形成上层滞水,分布范围非常有限,水量稳定性差,通常在降水量较大的季节才会出现,干旱时节并不会出现。
1.2潜水
潜水的来源实际就是地下水,位于地表下第一隔水层以下。潜水是由于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共同混合组成的,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由此变化极为不稳定。
1.3毛细管水
毛细管水位于潜水所在位置以上。之所以地面会出现毛细管现象,是因为在张力作用的影响下,土与水接触,此时水就会沿着土壤间缝隙上升,进而形成毛细。不同土质形成的毛细存在差异,而毛细的形成受到水分上升高度、土质、缝隙、土壤湿润度等诸多因素影响。
1.4层间水
有些地下水位于两个隔水层之间,这种水被称为层间水。如果层间水可以将透水层充满,这种情况被称为无压水;如果选择一个位置打井,当打穿第一隔水层时,充沛的层间水就会顺势喷射而出,这种情况下被称为自流水。
开展地下工程时,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地质结构,当打穿该地层时通常会面临较大的水压,此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水压渗透,才可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地下工程防水原则
2.1设计
开展任何地下工程都需要对防水工作进行设计。在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上层滞水、潜水、毛细管水、层间水可能对地下工程造成的影响[2]。除了天然的地质条件以外,由于人为作用造成的地质变化也会为地下工程的防水工作造成困难。
对于单建式地下工程,建议使用全封闭的方式进行防水;附建式地下工程为了防水,至少需要高出地面50cm;钢筋混凝土地下工程建议使用防水混凝土,结合防水等级要求配合其他防水措施。
2.2设防
在对地下工程防水进行设防时,需要结合工程的使用性能、结构方式、环境、施工技术、材料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有些需要建立在特定位置的地下工程,所处位置恰好是侵蚀性介质,面对这种环境建议使用抗腐蚀性地方混凝土材料、防水卷材、涂料等等;有些地下工程的特定位置属于冻土层,这就对混凝土的抗冻循环提出更高的要求,理想的抗冻循环次数为≥100。
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水
一项合格的地下工程防水需要包括多道工序,包括柔性、刚性。地下工程防水设施当中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刚性防水,至于防水的效果与混凝土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3.1变形缝防水
设计地下工程的变形缝时,需要考虑到地下环境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满足地下工程受到温度变化产生的体积变化,同时还需要满足防水需求,通常来说变形缝混凝土厚度需要≥30cm。对于专门应用于地下建筑沉降设计的变形缝,可以接受的最大沉降差值应≤3cm。沉降专用变形缝的宽度一般在2-3cm之间。如果地下建筑所处位置存在50℃的高温状况,建议使用厚度在0.2-0.3cm的紫铜片、不锈钢板作为止水带[3]。
3.2施工缝防水
在对施工缝进行防水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水平施工缝,在正式浇筑以前需要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通过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对施工缝进行浇筑;
(2)對于垂直方向的施工缝,在浇筑以前依然需要将其表面清理干净,使用涂刷界面处理剂对其进行浇筑;
(3)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施工缝遇到水分后出现膨胀现象,如果此时选择使用止水条进行止水需要注意止水条应该牢固的镶嵌在施工缝当中预留地凹槽当中;
(4)使用止水带对施工缝进行之水时,需要确保找准止水位置,同时确保止水带的牢固。
3.3后浇带防水
地下建筑的后浇带通常位于建筑变形程度、受力最小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间距在3-6cm之间,宽度在7-10m之间。通常地下建筑的后浇带都为平直缝,缝中的结构主筋不易断裂。假设为了预防结构主筋因某种情况发生断裂,结构柱筋的长度至少需要为其自身直径的45倍。
后浇带在进行超前止水时,需要加厚后浇带混凝土,同时为了强化防水效果,建议配合外贴式、中埋式止水带。
结论:
本次研究中对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对地下工程常见水分来源进行介绍,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毛细管水、层间水;对地下工程防水原则进行介绍设计、设防进行介绍;对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水进行介绍,变形缝防水、施工缝防水、后浇带防水。
由于地下工程的特殊性,地下工程时时面临着水分的威胁,由此在开展地下工程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防水工作,一方面确保用户的安全与健康,另一方面确保地下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金洲.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重难点[J].建材世界,2020,41(05):119-121.
[2]张磊.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研究[J].居业,2020(09):105-106.
[3]王晓,崔江余,郭超,王昭.地下工程后拆支撑防水处理措施[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施工技术编辑部,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