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虽然我国正在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整治村容,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村环境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在农村,曾經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纳为局部性和小范围性,对比现状则变成了区域性以及大范围性。可以说,环境问题由生态破坏演变成了生态恶化。现在,在村垃圾处理方面,仅仅少部分村庄使用简易垃圾填埋的处理方法,大多数呈现的是垃圾遍地的画面,农村垃圾处置严重滞后。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较有可行性的缓解途径,下文中将一一进行阐述。如何有效的处理抑或是根治仍然是我国环境问题上亟待解决和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关键词 农村 环境 垃圾问题 处理
作者简介:刘洁,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9.387
环境卫生,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想要展示出现代中国新农村的面貌,想要使得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成为现实,村庄的干净整洁则毋庸置疑。人们所期望和向往看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可以从本质上治理脏乱差的现状、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村民们一派丰衣足食的安乐景象。妥善解决好环境问题是重点,可以说,垃圾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是发展生产力、提供宽裕生活的必要前提,也是文明新农村、整洁村容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对管理民主和治理有效的一种检验。之所以会以此为中心,是因为农村垃圾在露天的地方随意丢弃和堆放,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减少土地利用率即侵占现有土地,使得可利用资源变少,并且还会污染土壤减少养分,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由于现在的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给当地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农村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对村民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影响,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都逐渐降低,环境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是采用消极的态度任由其继续蔓延,那么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将逐步扩大进而摧毁第一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一、比较的研究方法
(一)现状比较
国内,城郊乡村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系统收集处置农村生活垃圾。一些距离城市较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环境卫生较差,秸秆和菜叶随意堆积在院落,苍蝇随处飞舞,而大多数农村居民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人均收入较高的农村里,有一个或者几个生活垃圾堆放池或堆放桶,这些垃圾由专门的垃圾收运车定时运送到垃圾处理站,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把垃圾集中起来已成为村民逐渐养成的习惯。
国外,如欧盟国家,随意乱倒垃圾可能会导致判刑。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地方政府用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来支付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费用。一般有两个颜色不同的垃圾箱在农民家中,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收取垃圾时,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那工作人员将会拒绝收取这些垃圾甚至罚款。
极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垃圾公司深入乡村,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处理垃圾的任务,公司员工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每家每户在早晨会把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垃圾分类非常清楚,可回收垃圾与生活垃圾各放其箱。一些地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收不一样的垃圾,如纸制品、金属制品、瓷器等。
(二) 研究水平比较
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第一种方式需要消耗的费用很高,一般贫穷封闭的山区政府是承担不了的,首先要在各个村建立垃圾收集箱,再到乡镇上建立一些垃圾中转站,最后把这些垃圾统一运到县级的专门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叫集中处理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
2.第二种方式比较简单是通过建立小型的焚烧炉把垃圾进行焚烧然后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但是这种方法对大气的污染以及人体的损害都是相当大的。
3.第三种相对于前面两种比较复杂,但是更科学也更环保,先把都生活垃圾收集到一起堆积起来,在保持70℃的温度下进行储存,然后等待其慢慢发酵,把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充分的利用,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
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第一种是发达国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首选的,通过垃圾焚烧处理把生活垃圾大量并且快速的减少,同时进行安全处理,就是用焚烧的垃圾来发电。
2.第二种方式是将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稳定化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将这些固体废物进行有效利用,可循环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固体废物进行生物转换的技术中是最常用的,也就是有机固体废物的堆肥技术。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每年都会因为时代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农村垃圾处理技术也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和回收利用。近三十年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发电方面的发展相当迅速。
(三)发展趋势比较
1.国内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1)垃圾分类的改进。在第一项下可以把垃圾划分成腐臭与不臭垃圾,这样的措辞和归类目的是为了方便村民明白与实际操作。在第二项下,不臭垃圾又可以分成不可焚烧垃圾与可焚烧垃圾。处理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收”、“烧”、“埋”,这样的划分依据是垃圾各异的特质。回收不能够焚烧的垃圾是“收”,如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等;相反的,可焚烧的垃圾采用的是“烧”,如纸制品以及瓜果蔬菜皮等;与上两种不同的是“埋”,针对的是建筑工业垃圾以及动物尸体等。值得欣喜的是,有一套与垃圾分类相对应的简易垃圾池划分,即“一户一池、一池二格、垃圾分类入格堆放”。
(2)垃圾回收的改进。在垃圾回收这一流程中,大致有三方面的创新,一方面是垃圾堆烧资源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村子,堆烧直接在垃圾池内进行;如果是在人口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就会在中心区域边缘位置建立焚烧炉对垃圾进行集中焚烧,焚烧完的灰烬可以用来堆肥。另一方面是将垃圾的回收市场化。由专门回收人员每个月固定上门收取垃圾,雇佣专门人员的经费则可以由村委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一来偏僻地区的垃圾回收的难题也可以得到有效处理。第三方面是垃圾运输联营化。顾名思义,将大分散,局部集中的垃圾,采取租车、各村联营和乡镇逐层统筹的方法齐运到焚烧炉或者专门回收垃圾的企业。 (3)环卫考核的改进。由乡镇、村委会一起联名区分责任的划分,即公共责任区与农户责任区。共同维护和承担责任的区域是公共责任区;而单独负责的则是农民房屋土地的前后区域。不仅如此,各个责任区之间还会进行考核和评选,激发积极性同时落实行动。部分区域采取牵连的方法,即项目的资金和卫生情况有直接挂钩,逐级考察核定,责任也逐级划分,并且奖励优秀者。经过一定时间的验证,这种奖惩机制和考评方法,能够激发整洁环境卫生的斗志,使得上下一心,集体努力,推动良好局面的形成。
2.国内新技术:
(1)堆肥。通过微生物降解垃圾里面有机物,这种代谢过程叫做堆肥。通过高温分解把垃圾中的有机物变成稳定的有机残余。当有机物含量在垃圾的比例中占大约六分之一以上时,堆肥可使垃圾达到无毒害和减量的作用。如果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农业,则土壤的有机物可以增加,效益显著,但是此技术对垃圾有要求,重金属含量低而有机质含量高。
(2)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化技术建立于充足的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基础之上,比如秸秆、干稻草等,通过高温程序产生可燃气体,这一技术的优点颇丰:能耗低,能源转换率高,燃烧时间长并且无污染,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提高村民居住质量。
(3)厌氧发酵。这一方法是通过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让微生物发酵从而生产大量沼气,把有机物转化为能源,为村民提高丰富的生产生活燃料,值得一提的是沼气还是一种优质肥料,因此这一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
3.国外农村垃圾处理:
(1)垃圾收运模式。欧洲国家以“乱倒垃圾是犯罪”为经营和规范旨意,行政部门为主导,城镇居民起监督促进作用,村民对政府垃圾收运服务和规划有异议可以上诉。美国采取的理念则是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承担,不同于欧盟的市政当局处理。日本更强调垃圾的分类,居民在倾倒垃圾时就将垃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类,在随后的处理中更是进行细分,以期简化处理,资源利用。
(2)垃圾管理模式。德國非常重视包装废物的回收利用,加拿大方面,个人应当以公认的标准设置专门收集垃圾的器皿,器皿要有盖子并且材质是金属或者塑料的,必须打包好垃圾废物然后再放进收纳器皿中,所有废弃物在进入收容器之前必须进行打包,容量也有要求限制,不可超标。
二、问卷调查法
除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外,以问卷调查法进行了数据上的统计,以安徽省歙县古祝村为例:
1.在这一系列数据的收集与比较中,显示出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人相对于年龄在13-40周岁的人更加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其中以40-60岁为最高,20-40岁为最低,可能因素之一是农民工外出务工。
2.在环保宣传方面,也是以上述情况相一致的。
3.在最后的建议中,被访者也提出了以下几种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
(1)13-20岁:丢至固定垃圾点,建沼气池,建立垃圾站,焚烧垃圾,放几个垃圾桶并分类焚烧,不要乱扔垃圾。
(2)21-40岁:建立垃圾站;焚烧;扔垃圾箱;建立垃圾桶;用垃圾车;建立垃圾房;多建立几个人垃圾固定点;放入固定地点并集中手机焚烧;建立垃圾桶、垃圾车,由垃圾车运出后焚烧;做一个垃圾场;希望政府部门能为俺村建立一个垃圾处理房。
(3)41-60岁:做个垃圾站;多弄几个垃圾桶;把剩菜剩饭给家禽;将垃圾扔在固定点;政府出车拉走;建立垃圾站;建立垃圾场。
(4)60岁以上:剩菜给猪吃,塑料袋和电池扔到河里;统一处理;要求政府处理;建沼气池,扔进河里;加强宣传力度;建垃圾站;集中处理销毁;要求清洁卫生;丢入河里;没办法。
三、结语
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及有效可行的措施,也需要每一个人从意识上到行动上的统一与努力。因此,在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也针对村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宣传,例如环境宣传片的播放,大字报的张贴,宣传单的发放等等,以及利用法学专业的知识,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因素向村委会或城镇政府提出我们的建议,促进村规民约、地方性法规的建立,从而推动当地卫生处理合理化,改善环境卫生。
能够建设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初衷。在农村发展道路上的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并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加大而成为农村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首要难题。在结合国外先进处理理念以及装备设施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农村自身的经济基础与生产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垃圾处理方案,真正做到节约生活成本,缩减垃圾排放,提高居住质量,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然而绝知此事要躬行,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管冬兴、楚英豪.蚯蚓堆肥用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探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9).
[2]管冬兴、彭剑飞、邱诚,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
[3]陈军.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讨.江苏环境科技.2007,20(z2).
[4]马慧敏.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问题.经济论坛.2006(24).
关键词 农村 环境 垃圾问题 处理
作者简介:刘洁,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9.387
环境卫生,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想要展示出现代中国新农村的面貌,想要使得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成为现实,村庄的干净整洁则毋庸置疑。人们所期望和向往看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可以从本质上治理脏乱差的现状、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村民们一派丰衣足食的安乐景象。妥善解决好环境问题是重点,可以说,垃圾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是发展生产力、提供宽裕生活的必要前提,也是文明新农村、整洁村容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对管理民主和治理有效的一种检验。之所以会以此为中心,是因为农村垃圾在露天的地方随意丢弃和堆放,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减少土地利用率即侵占现有土地,使得可利用资源变少,并且还会污染土壤减少养分,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由于现在的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给当地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农村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对村民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影响,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都逐渐降低,环境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是采用消极的态度任由其继续蔓延,那么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将逐步扩大进而摧毁第一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一、比较的研究方法
(一)现状比较
国内,城郊乡村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系统收集处置农村生活垃圾。一些距离城市较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环境卫生较差,秸秆和菜叶随意堆积在院落,苍蝇随处飞舞,而大多数农村居民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人均收入较高的农村里,有一个或者几个生活垃圾堆放池或堆放桶,这些垃圾由专门的垃圾收运车定时运送到垃圾处理站,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把垃圾集中起来已成为村民逐渐养成的习惯。
国外,如欧盟国家,随意乱倒垃圾可能会导致判刑。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地方政府用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来支付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费用。一般有两个颜色不同的垃圾箱在农民家中,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收取垃圾时,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那工作人员将会拒绝收取这些垃圾甚至罚款。
极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垃圾公司深入乡村,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处理垃圾的任务,公司员工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每家每户在早晨会把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垃圾分类非常清楚,可回收垃圾与生活垃圾各放其箱。一些地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收不一样的垃圾,如纸制品、金属制品、瓷器等。
(二) 研究水平比较
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第一种方式需要消耗的费用很高,一般贫穷封闭的山区政府是承担不了的,首先要在各个村建立垃圾收集箱,再到乡镇上建立一些垃圾中转站,最后把这些垃圾统一运到县级的专门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叫集中处理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
2.第二种方式比较简单是通过建立小型的焚烧炉把垃圾进行焚烧然后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但是这种方法对大气的污染以及人体的损害都是相当大的。
3.第三种相对于前面两种比较复杂,但是更科学也更环保,先把都生活垃圾收集到一起堆积起来,在保持70℃的温度下进行储存,然后等待其慢慢发酵,把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充分的利用,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
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第一种是发达国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首选的,通过垃圾焚烧处理把生活垃圾大量并且快速的减少,同时进行安全处理,就是用焚烧的垃圾来发电。
2.第二种方式是将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稳定化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将这些固体废物进行有效利用,可循环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固体废物进行生物转换的技术中是最常用的,也就是有机固体废物的堆肥技术。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每年都会因为时代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农村垃圾处理技术也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和回收利用。近三十年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发电方面的发展相当迅速。
(三)发展趋势比较
1.国内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1)垃圾分类的改进。在第一项下可以把垃圾划分成腐臭与不臭垃圾,这样的措辞和归类目的是为了方便村民明白与实际操作。在第二项下,不臭垃圾又可以分成不可焚烧垃圾与可焚烧垃圾。处理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收”、“烧”、“埋”,这样的划分依据是垃圾各异的特质。回收不能够焚烧的垃圾是“收”,如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等;相反的,可焚烧的垃圾采用的是“烧”,如纸制品以及瓜果蔬菜皮等;与上两种不同的是“埋”,针对的是建筑工业垃圾以及动物尸体等。值得欣喜的是,有一套与垃圾分类相对应的简易垃圾池划分,即“一户一池、一池二格、垃圾分类入格堆放”。
(2)垃圾回收的改进。在垃圾回收这一流程中,大致有三方面的创新,一方面是垃圾堆烧资源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村子,堆烧直接在垃圾池内进行;如果是在人口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就会在中心区域边缘位置建立焚烧炉对垃圾进行集中焚烧,焚烧完的灰烬可以用来堆肥。另一方面是将垃圾的回收市场化。由专门回收人员每个月固定上门收取垃圾,雇佣专门人员的经费则可以由村委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一来偏僻地区的垃圾回收的难题也可以得到有效处理。第三方面是垃圾运输联营化。顾名思义,将大分散,局部集中的垃圾,采取租车、各村联营和乡镇逐层统筹的方法齐运到焚烧炉或者专门回收垃圾的企业。 (3)环卫考核的改进。由乡镇、村委会一起联名区分责任的划分,即公共责任区与农户责任区。共同维护和承担责任的区域是公共责任区;而单独负责的则是农民房屋土地的前后区域。不仅如此,各个责任区之间还会进行考核和评选,激发积极性同时落实行动。部分区域采取牵连的方法,即项目的资金和卫生情况有直接挂钩,逐级考察核定,责任也逐级划分,并且奖励优秀者。经过一定时间的验证,这种奖惩机制和考评方法,能够激发整洁环境卫生的斗志,使得上下一心,集体努力,推动良好局面的形成。
2.国内新技术:
(1)堆肥。通过微生物降解垃圾里面有机物,这种代谢过程叫做堆肥。通过高温分解把垃圾中的有机物变成稳定的有机残余。当有机物含量在垃圾的比例中占大约六分之一以上时,堆肥可使垃圾达到无毒害和减量的作用。如果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农业,则土壤的有机物可以增加,效益显著,但是此技术对垃圾有要求,重金属含量低而有机质含量高。
(2)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化技术建立于充足的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基础之上,比如秸秆、干稻草等,通过高温程序产生可燃气体,这一技术的优点颇丰:能耗低,能源转换率高,燃烧时间长并且无污染,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提高村民居住质量。
(3)厌氧发酵。这一方法是通过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让微生物发酵从而生产大量沼气,把有机物转化为能源,为村民提高丰富的生产生活燃料,值得一提的是沼气还是一种优质肥料,因此这一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
3.国外农村垃圾处理:
(1)垃圾收运模式。欧洲国家以“乱倒垃圾是犯罪”为经营和规范旨意,行政部门为主导,城镇居民起监督促进作用,村民对政府垃圾收运服务和规划有异议可以上诉。美国采取的理念则是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承担,不同于欧盟的市政当局处理。日本更强调垃圾的分类,居民在倾倒垃圾时就将垃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类,在随后的处理中更是进行细分,以期简化处理,资源利用。
(2)垃圾管理模式。德國非常重视包装废物的回收利用,加拿大方面,个人应当以公认的标准设置专门收集垃圾的器皿,器皿要有盖子并且材质是金属或者塑料的,必须打包好垃圾废物然后再放进收纳器皿中,所有废弃物在进入收容器之前必须进行打包,容量也有要求限制,不可超标。
二、问卷调查法
除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外,以问卷调查法进行了数据上的统计,以安徽省歙县古祝村为例:
1.在这一系列数据的收集与比较中,显示出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人相对于年龄在13-40周岁的人更加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其中以40-60岁为最高,20-40岁为最低,可能因素之一是农民工外出务工。
2.在环保宣传方面,也是以上述情况相一致的。
3.在最后的建议中,被访者也提出了以下几种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
(1)13-20岁:丢至固定垃圾点,建沼气池,建立垃圾站,焚烧垃圾,放几个垃圾桶并分类焚烧,不要乱扔垃圾。
(2)21-40岁:建立垃圾站;焚烧;扔垃圾箱;建立垃圾桶;用垃圾车;建立垃圾房;多建立几个人垃圾固定点;放入固定地点并集中手机焚烧;建立垃圾桶、垃圾车,由垃圾车运出后焚烧;做一个垃圾场;希望政府部门能为俺村建立一个垃圾处理房。
(3)41-60岁:做个垃圾站;多弄几个垃圾桶;把剩菜剩饭给家禽;将垃圾扔在固定点;政府出车拉走;建立垃圾站;建立垃圾场。
(4)60岁以上:剩菜给猪吃,塑料袋和电池扔到河里;统一处理;要求政府处理;建沼气池,扔进河里;加强宣传力度;建垃圾站;集中处理销毁;要求清洁卫生;丢入河里;没办法。
三、结语
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及有效可行的措施,也需要每一个人从意识上到行动上的统一与努力。因此,在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也针对村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宣传,例如环境宣传片的播放,大字报的张贴,宣传单的发放等等,以及利用法学专业的知识,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因素向村委会或城镇政府提出我们的建议,促进村规民约、地方性法规的建立,从而推动当地卫生处理合理化,改善环境卫生。
能够建设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初衷。在农村发展道路上的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并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加大而成为农村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首要难题。在结合国外先进处理理念以及装备设施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农村自身的经济基础与生产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垃圾处理方案,真正做到节约生活成本,缩减垃圾排放,提高居住质量,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然而绝知此事要躬行,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管冬兴、楚英豪.蚯蚓堆肥用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探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9).
[2]管冬兴、彭剑飞、邱诚,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
[3]陈军.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讨.江苏环境科技.2007,20(z2).
[4]马慧敏.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问题.经济论坛.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