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动力之源。政治教学中,兴趣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由于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即教师讲,学生听,致使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感到厌烦,甚至逐渐丧失了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显然,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语言的运用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师教学诸多魅力中,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教师充满艺术的语言往往具有很强的课堂吸引力。正如一位教学大师所言: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所以我们可以说,政治课的折服力、吸引力从一定意义讲同样来自于教师语言的艺术化。以往政治课教学往往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改变这种局面,生动幽默的语言是不可缺少的。诚然,学科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主要通过语言来传递知识,教师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政治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反之,如果一个教师语言枯燥,学生听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中学政治教材中的理论大多比较抽象,如果我们教师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课堂上体现一些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在教学中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还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恰当运用艺术性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所以,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经常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促使学生的情绪随教师的语调而变化。
  
  二、一定情境的创设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诚然,政治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付诸行动的转化过程,这种由知到行的积极转化可以形成学习的无限动力,当这种动力体现于一定情境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随之产生。结合政治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以下要求。首先,体现明确的目的。政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思考并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所学的知识点。其次,提出有效的问题。政治教学中,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而且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最后,运用合理的手段。政治教学中,我们应尽最大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局面,要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政治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并且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操作等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政治新课程标准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背景下,非常强调实践活动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事实上,开展好实践活动课,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感到政治课的学习枯燥无味,从而產生厌倦情绪。而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爱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用活知识,符合青少年好奇、好动等多种特征。所以,当他们有机会参加学习活动时,会觉得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当他们在实践活动课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会觉得学好政治课并不难;当他们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分析、解决了某一个具体实际问题时,自然会激发学习政治课的爱好。那么,开展政治实践活动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掌握概念。政治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次,把握原则。开展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本位课程观,正确认识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最后,体现形式。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这也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的形式包括查阅资料、讨论辩论、调查访谈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现行的政治教材,改变了过去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注重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政治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怎样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会书面表达呢?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作文的途径。  关键词:兴趣 想象思维 写作素材 观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小学生,特别
期刊
新课程从未来人发展需要的角度倡导自主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将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决不是课堂学习之外的旁观者。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
期刊
长期以来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学来说,作文难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作文难教,最费力却又最不见功效”是语文老师的共识,学生们更是谈“文”色变。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变“怕作文”为“乐习作”呢?结合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做个生活有心人    一篇好文章绝对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只有来源于生活才具有真实感、可读性。所以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留心观察
期刊
提及学困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它学生,因而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当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教几年的亲身经历使我发现:初中的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差,缺乏自信,自卑感强,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不善于和其他同学交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一、要欣赏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每名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期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实现《标准》的要求,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一、读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二、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三、读可以充实语言,助于表达。  关键词:增强 美感 丰富 经验 充实 语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可,并成为各科教学的首要目的所在。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当然首当其冲。于是乎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障,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再好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也得通过具体的、直接的课堂教学过程来落实,因此,实现素质教育,关键要在优化常规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首先,优化课堂常规教学要优化教学目标,努力克服“教学目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但许多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原因往往是学習数学没意思,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个数学教师面临的课
期刊
摘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大量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感知材料,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摆弄学具呢?首先要明确操作的目的和任务,防止盲目性,并且依据儿童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操作指导。  关键词:学 操作 能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总是和各种具体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是在活动中,感知外界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再对各种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期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好境界,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读书声琅琅,会把每一个听者带回自己的童年生活当中去。而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已经远离了那段童年的学习生活,但是却担负起了引领学生走上并且走好阅读之路的重任。现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加强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一)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得到经验,读书的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學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而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接受到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人格得到真正的陶冶。如何实现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