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0年,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成立独立的AUQR大学质量审核组织——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AUQA)。虽然澳大利亚的全国性外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属于英国的审核(audit)模式,但是却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因而在国际上的教育质量保障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澳大利亚;审核;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2-0023-04
受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的邀请,笔者有幸于2011年8月赴澳大利亚,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证署对堪培拉大学进行的现场审核工作,从而有机会亲自体验审核这种质量保障办法是如何在实践运作中实现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的。
一、AUQA审核概况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Self-Accrediting Institutions,SAI),它们不必经政府审批,有权自己设置新专业或调整旧专业,目前的公立大学都是有自我认证权的机构;另一种是非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Non Self-Accrediting Institutions,NSAI),主要是一些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它们如果要提供大学课程或设置专业,需经过州及地方政府的审批和认定。
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国家质量保障机构,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独立于政府开展工作,负责审核与监督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向政府与民众公布审核结论与报告。AUQA的审核对象以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主。
为了鼓励高等院校的多样化发展,保持各类高校的不同特色,AUQA在审核时不使用统一的标准,而是以“目标适切性”(fitness for purpose)为基本原则,以高校自己确定的质量标准和发展目标为依据,以政府发布的相关权威性数据和法律法规为参照点,检查高校各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效率。
AUQA采取ADRI方法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进行审核。ADRI代表规划(Approach)、实施(Deployment)、结果(Results)、提升(Improvement),分别对应高等教育机构的目标与规划、目标实施过程、工作效果以及改进与提高等四个方面。
二、ADRI方法的应用及其特点
(一)ADRI与审核的主题(theme)
理解ADRI方法,首先要了解审核的一个基本做法,即在每一次审核启动阶段,AUQA要与接受审核的大学确定此次审核的主题,主题是由大学校长提出,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确定。针对这个主题,大学提出了什么样的目标及规划、如何实施、结果如何、是否提高了大学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为AUQA系列审核的关注重点,也是它们跟踪学校质量保障情况的基本方面。
以堪培拉大学为例,堪培拉大学于2008年接受了AUQA第二轮的第一次审核,当时学校拟启动一项大学“更新计划”(Renewal Project),内容涉及校园建设、教学、科研、国际化、学生服务等各领域,这项计划被确定为当时的主题。当时的审核属于ADRI程序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即目标与规划,重点审核这样的计划是否能够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2011年的审核主要针对“更新计划”实施3年来的效果,尤其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即审核结果和提升。
(二)ADRI的特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持续性强
首先,2011年负责对堪培拉大学进行审核的4位审核员(auditor)中有3位参加了该校2008年的审核,他们对大学情况有整体和持续的了解与关注,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学校的发展与变化,而另一位来自英国的成员则从国际的角度客观审视大学目前的质量与发展水平。4位成员中3名为大学校长、副校长,1名为AUQA的审核主任。AUQA成员的作用不仅是协调安排审核,更重要的是保证AUQA的理念与原则、技术和方法在所有审核中能够坚持一贯。
其次,所有的审核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此次审核的主题——大学“更新计划”进行。学校根据审核要求准备的资料、学校的自评报告与资料也同样紧扣主题,从组织机构建设、战略规划、教与学的发展、科研进展等各方面描述了该计划的实施情况,并重点突出了大学国际化的进展。
再次,审核小组分工明确、安排严密。在现场审核前,AUQA的审核主任就与大学沟通好,选择学校各领域的代表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准备接受询问。审核主任围绕审核主题的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在审核前的准备日(Day 0),审核小组会研究审议整体的策划、问题的设计等,根据审核员的不同专长与特点,确定每人侧重1-2个领域进行发问、探究。在现场审核的3天时间里,小组共进行了36场访谈,每场访谈30分钟左右,累计访谈人数178人。审核小组在每天访谈结束后还要集中讨论2-3个小时,交换意见,调整下一步的计划与分工,明确是否需要召回某些人员进一步访谈。审核小组在第4天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汇报。
访谈对象代表了不同的机构或团体,比如校务委员会、副校长、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二级学院院长、校园发展董事会、新聘任教师、各类直通车项目(pathway)学生,等等。针对同一主题,如海外办学项目,审核小组可以从资料、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等不同侧面了解情况,从而发现大学对此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是否真正符合要求。事实上,正是通过各个角度观察到的蛛丝马迹,审核小组确认该校海外办学的质量保障是一个存在着较大质量问题的方面,并就此提出了紧急建议。
(三)审核的原则——目标适切性及其体现
审核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目标切适性”,不使用统一的标准。但审核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包括:2003年《高等教育支持法令》(Higher Education Support Act)、《高等教育审批程序国家协议》(National Protocols for Higher Education Approval)、《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等,这些法令都对相应的质量标准做出了界定。与此同时,AUQA也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使自己在标准方面有所作为。
1.群体参考标准
为了促使大学不断提升质量,避免出现大学以强调自身特点为借口降低标准的现象,AUQA采用了群体参考标准(benchmarking against cohort members)的办法。澳大利亚的大学往往与某些和自己特点相近、实力相当的大学组成集团,主要有:八校集团(Group of Eight,G8)、澳大利亚科技大学集团(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简称ATN)、创新研究型大学集团(Innovative Research Universities Australia,简称IRU Australia)、新生代大学集团(New Generation Universities,简称NGU)。大学在设置自身的质量标准时要参考自己所属群体其他大学的标准。即使不隶属于任何一个组织,如堪培拉大学,学校自己也会选择5所左右的大学作为自身的参考群体来设定质量标准。这样做既保证了大学能够根据自身的目标、宗旨和特点设定适合的质量标准,同时随着所属群体质量的提升,大学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这样才不至于“掉队”。
2.群体参考标准的基础——数据库
澳大利亚教育系统有两个最有影响力的数据库,一个是教育、就业与劳动关系部网站的高等教育数据库,一个是澳大利亚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将每所大学的有关信息,如博士生数量、专职科研人员数量、国际学生数量、毕业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等都公布在网上,这就使得大学在设定自己的质量标准时能够轻松找到群体参考标准。
3.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
由于堪培拉大学不隶属于某个组织,而是自己选定质量参考群体,因此第一个分析是聚类分析,以确定大学与所选的参考院校是否是同一类大学。在此次审核中,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堪培拉大学的参考群体是合适的。
随后,数据分析员开始做11个主题的分析,包括教师数量等,其中既有特定年份如2009年某项数据的6校直接对比,也有从2001至2009年堪培拉大学的某项数据与其他5校平均值的持续对比。这些对比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堪培拉大学与其他学校之间是否有差距,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一些特点或问题。例如,数据显示,近年来堪培拉大学的本科生入学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新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的通过率则呈上升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学校降低了标准,二是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业支持力度,审核员必须通过对学校资料的质性分析和现场观察来最终确定问题的原因。又如,有几项数据均在2001至2006年间呈现持续下降的现象,到2006年为最低点,之后持续上升,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新校长的就任或大学更新计划的实施,这既是一个信号,提示审核员关注这一现象,找到背后原因,同时也可以成为学校各种举措是否成功的数据支持。
AUQA有专职的数据分析员(为统计学家)为审核做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作为审核专家的参考依据。以堪培拉大学为例,在现场审核前,数据分析员首先做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并向审核小组做汇报。
三、审核的其他特点
审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审核专家自身的能力与素质,AUQA为了减小审核的主观性,在程序设计、工作方法上都做出了严格规定。
(一)强调证据
AUQA审核要求,审核员必须在资料审核与现场考察中寻找证据,然后才能做出判断。审核报告的核心内容是3部分:表彰,即大学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肯定,即大学已提出整改计划并初有成效,需进一步提高的部分;建议,即大学还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审核小组在4天的现场考察里,认真深入地与有关人员进行访谈,最终给出10条表彰意见、4条肯定意见以及5条建议,每一条结论都附有相应的证据。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审核的过程中,审核员不止一次地在讨论中这样说:这有可能成为一项表彰、建议内容,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由此可见其严谨的态度。
(二)审核程序科学
审核的前期准备充分,为现场审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现场审核仅进行了5天,但审核的整个过程则在7个月之前就已经确定,包括审核小组成员(及观察员)、审核主题、日程等。在更早之前,AUQA已经跟大学商议好审核的主题等事宜。2011年5月,学校向所有审核小组成员(包括观察员)提交了资料与报告;6月,审核员提交对资料与报告的审阅意见;7月,审核小组召开会议,集中讨论资料与报告的审阅意见,提出要求学校补充的资料并初步确定现场审核的考察重点;7月下旬,审核小组对大学进行现场预访问;7月末,审核小组对大学的海外办学项目进行实地考察;8月,审核小组进行现场考察;9月,审核小组完成审核报告。整个过程历时半年有余,审核小组成员按照步骤不断深入了解学校的质量保障情况,整个过程严谨、充分、高效。
(三)审核过程纪律严明、严谨规范
审核小组成员在为期5天(含Day 0)的现场考察里,没有与大学的工作人员有过任何私下的接触。如果有特别需要,例如要求提供指定的材料或者访谈特定的人,都由AUQA的审核主任统一与大学的联系人接洽。审核小组住在校外的酒店,自己预订、入住,每天乘坐出租车到达学校,中午学校安排自助工作午餐,仅一至两道菜,没有任何人陪同吃饭,晚餐审核小组自行到外面餐馆吃饭。
审核员严格遵守AUQA的工作程序与规定,敬业、严谨。笔者作为观察员,被告知在整个过程中不得提问、评论,不得做出任何干扰审核的举动。在一次小组内部讨论中,由于涉及大学与中国学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问题,一位审核员向我提出咨询,此举立即被AUQA的审核主任制止,并被告知,观察员的话不可以成为证据的来源。提问的审核员虽然是一所名校的副校长,却立即表示抱歉,并着手寻找其他证据。小组成员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做准备,全天10小时高强度工作,没有一丝懈怠,晚餐时间还继续讨论工作,其态度之严谨、工作之认真值得我们学习。
四、从AUQA到TEQSA
在2010-201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在未来四年拨款7 000万澳元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局(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 ,TEQSA) 。这是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和质量保障而新设的国家机构,它接手AUQA并增加了新的职能。笔者参加的堪培拉大学审核是AUQA进行的最后一次审核,在工作结束的下一周,AUQA所有工作人员就正式搬入TEQSA的办公地点。AUQA原定的2011审计计划将由TEQSA继续完成。
TEQSA将规范和保障澳大利亚多样化、复杂化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中有公立和私立大学、国外举办的大学,还有其他自主审核和非自主审核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资格范围包括学士学位,非学士学位或高级文凭,以及研究生文凭中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由于还处于建设过程中,TEQSA的很多职能以及执行的标准并未完全明确或完善。根据笔者的调研以及笔者所在单位组派的赴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专业人员培训团的调研结果,我们观察到:一方面,与AUQA实行的无具体标准,坚持“目标适切性”的原则不同, TEQSA将以原有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等为基础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这将对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与办法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TEQSA接受了AUQA几乎全部的工作人员及专家,尤其是戴维·伍德豪斯(David Woodhouse)——这意味着AUQA所秉承的很多审核理念和精神,包括操作实践经验将会很大程度上在TEQSA保留下来。
五、几点思考与建议
通过观察对堪培拉大学的审核活动,笔者认为,无论将来澳大利亚的质量保障走向何方,AUQA的审核作为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手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保障和提升澳大利亚大学的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AUQA的很多做法对我国开展教育质量保障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首先,审核要注重过程性并持续改进。目前国内开展的各类评估仍以一次性检查的模式居多,虽然已经提出了引入“过程性”质量保障的理念,但是对于如何体现这一特点,却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思路。通过这次观察,笔者认为,教育质量保障应在“程序”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学校的自评过程,更加强调在质量保障手段实施的各个阶段在内容、主题、认证小组成员等各方面的持续性,观察并鼓励办学者的持续改进。
其次,探索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目前国内所采用的评估办法,几乎由质性方法一统天下,这难免会导致评估过分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持续性难以保障,更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国内已经有了一些数据库的基础,如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全国高校教学基本数据库,这些都可以成为开展量化评价的坚实基础。
最后,让高校成为质量保障的主体与核心。澳大利亚大学的办学目标与质量标准都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一方面充分发挥了高校的自主权,有利于学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必须遵守有关国家法律与质量要求、紧跟自身所在群体的标准,避免个性化变成低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避免“千校一面”,有必要在现有的机制中探索建立让高校承担自我质量保障责任的办法。
编辑:张力玮
关键词:澳大利亚;审核;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2-0023-04
受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的邀请,笔者有幸于2011年8月赴澳大利亚,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证署对堪培拉大学进行的现场审核工作,从而有机会亲自体验审核这种质量保障办法是如何在实践运作中实现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的。
一、AUQA审核概况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Self-Accrediting Institutions,SAI),它们不必经政府审批,有权自己设置新专业或调整旧专业,目前的公立大学都是有自我认证权的机构;另一种是非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Non Self-Accrediting Institutions,NSAI),主要是一些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它们如果要提供大学课程或设置专业,需经过州及地方政府的审批和认定。
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国家质量保障机构,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独立于政府开展工作,负责审核与监督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向政府与民众公布审核结论与报告。AUQA的审核对象以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主。
为了鼓励高等院校的多样化发展,保持各类高校的不同特色,AUQA在审核时不使用统一的标准,而是以“目标适切性”(fitness for purpose)为基本原则,以高校自己确定的质量标准和发展目标为依据,以政府发布的相关权威性数据和法律法规为参照点,检查高校各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效率。
AUQA采取ADRI方法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进行审核。ADRI代表规划(Approach)、实施(Deployment)、结果(Results)、提升(Improvement),分别对应高等教育机构的目标与规划、目标实施过程、工作效果以及改进与提高等四个方面。
二、ADRI方法的应用及其特点
(一)ADRI与审核的主题(theme)
理解ADRI方法,首先要了解审核的一个基本做法,即在每一次审核启动阶段,AUQA要与接受审核的大学确定此次审核的主题,主题是由大学校长提出,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确定。针对这个主题,大学提出了什么样的目标及规划、如何实施、结果如何、是否提高了大学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为AUQA系列审核的关注重点,也是它们跟踪学校质量保障情况的基本方面。
以堪培拉大学为例,堪培拉大学于2008年接受了AUQA第二轮的第一次审核,当时学校拟启动一项大学“更新计划”(Renewal Project),内容涉及校园建设、教学、科研、国际化、学生服务等各领域,这项计划被确定为当时的主题。当时的审核属于ADRI程序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即目标与规划,重点审核这样的计划是否能够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2011年的审核主要针对“更新计划”实施3年来的效果,尤其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即审核结果和提升。
(二)ADRI的特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持续性强
首先,2011年负责对堪培拉大学进行审核的4位审核员(auditor)中有3位参加了该校2008年的审核,他们对大学情况有整体和持续的了解与关注,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学校的发展与变化,而另一位来自英国的成员则从国际的角度客观审视大学目前的质量与发展水平。4位成员中3名为大学校长、副校长,1名为AUQA的审核主任。AUQA成员的作用不仅是协调安排审核,更重要的是保证AUQA的理念与原则、技术和方法在所有审核中能够坚持一贯。
其次,所有的审核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此次审核的主题——大学“更新计划”进行。学校根据审核要求准备的资料、学校的自评报告与资料也同样紧扣主题,从组织机构建设、战略规划、教与学的发展、科研进展等各方面描述了该计划的实施情况,并重点突出了大学国际化的进展。
再次,审核小组分工明确、安排严密。在现场审核前,AUQA的审核主任就与大学沟通好,选择学校各领域的代表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准备接受询问。审核主任围绕审核主题的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在审核前的准备日(Day 0),审核小组会研究审议整体的策划、问题的设计等,根据审核员的不同专长与特点,确定每人侧重1-2个领域进行发问、探究。在现场审核的3天时间里,小组共进行了36场访谈,每场访谈30分钟左右,累计访谈人数178人。审核小组在每天访谈结束后还要集中讨论2-3个小时,交换意见,调整下一步的计划与分工,明确是否需要召回某些人员进一步访谈。审核小组在第4天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汇报。
访谈对象代表了不同的机构或团体,比如校务委员会、副校长、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二级学院院长、校园发展董事会、新聘任教师、各类直通车项目(pathway)学生,等等。针对同一主题,如海外办学项目,审核小组可以从资料、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等不同侧面了解情况,从而发现大学对此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是否真正符合要求。事实上,正是通过各个角度观察到的蛛丝马迹,审核小组确认该校海外办学的质量保障是一个存在着较大质量问题的方面,并就此提出了紧急建议。
(三)审核的原则——目标适切性及其体现
审核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目标切适性”,不使用统一的标准。但审核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包括:2003年《高等教育支持法令》(Higher Education Support Act)、《高等教育审批程序国家协议》(National Protocols for Higher Education Approval)、《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等,这些法令都对相应的质量标准做出了界定。与此同时,AUQA也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使自己在标准方面有所作为。
1.群体参考标准
为了促使大学不断提升质量,避免出现大学以强调自身特点为借口降低标准的现象,AUQA采用了群体参考标准(benchmarking against cohort members)的办法。澳大利亚的大学往往与某些和自己特点相近、实力相当的大学组成集团,主要有:八校集团(Group of Eight,G8)、澳大利亚科技大学集团(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简称ATN)、创新研究型大学集团(Innovative Research Universities Australia,简称IRU Australia)、新生代大学集团(New Generation Universities,简称NGU)。大学在设置自身的质量标准时要参考自己所属群体其他大学的标准。即使不隶属于任何一个组织,如堪培拉大学,学校自己也会选择5所左右的大学作为自身的参考群体来设定质量标准。这样做既保证了大学能够根据自身的目标、宗旨和特点设定适合的质量标准,同时随着所属群体质量的提升,大学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这样才不至于“掉队”。
2.群体参考标准的基础——数据库
澳大利亚教育系统有两个最有影响力的数据库,一个是教育、就业与劳动关系部网站的高等教育数据库,一个是澳大利亚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将每所大学的有关信息,如博士生数量、专职科研人员数量、国际学生数量、毕业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等都公布在网上,这就使得大学在设定自己的质量标准时能够轻松找到群体参考标准。
3.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
由于堪培拉大学不隶属于某个组织,而是自己选定质量参考群体,因此第一个分析是聚类分析,以确定大学与所选的参考院校是否是同一类大学。在此次审核中,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堪培拉大学的参考群体是合适的。
随后,数据分析员开始做11个主题的分析,包括教师数量等,其中既有特定年份如2009年某项数据的6校直接对比,也有从2001至2009年堪培拉大学的某项数据与其他5校平均值的持续对比。这些对比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堪培拉大学与其他学校之间是否有差距,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一些特点或问题。例如,数据显示,近年来堪培拉大学的本科生入学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新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的通过率则呈上升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学校降低了标准,二是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业支持力度,审核员必须通过对学校资料的质性分析和现场观察来最终确定问题的原因。又如,有几项数据均在2001至2006年间呈现持续下降的现象,到2006年为最低点,之后持续上升,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新校长的就任或大学更新计划的实施,这既是一个信号,提示审核员关注这一现象,找到背后原因,同时也可以成为学校各种举措是否成功的数据支持。
AUQA有专职的数据分析员(为统计学家)为审核做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作为审核专家的参考依据。以堪培拉大学为例,在现场审核前,数据分析员首先做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并向审核小组做汇报。
三、审核的其他特点
审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审核专家自身的能力与素质,AUQA为了减小审核的主观性,在程序设计、工作方法上都做出了严格规定。
(一)强调证据
AUQA审核要求,审核员必须在资料审核与现场考察中寻找证据,然后才能做出判断。审核报告的核心内容是3部分:表彰,即大学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肯定,即大学已提出整改计划并初有成效,需进一步提高的部分;建议,即大学还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审核小组在4天的现场考察里,认真深入地与有关人员进行访谈,最终给出10条表彰意见、4条肯定意见以及5条建议,每一条结论都附有相应的证据。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审核的过程中,审核员不止一次地在讨论中这样说:这有可能成为一项表彰、建议内容,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由此可见其严谨的态度。
(二)审核程序科学
审核的前期准备充分,为现场审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现场审核仅进行了5天,但审核的整个过程则在7个月之前就已经确定,包括审核小组成员(及观察员)、审核主题、日程等。在更早之前,AUQA已经跟大学商议好审核的主题等事宜。2011年5月,学校向所有审核小组成员(包括观察员)提交了资料与报告;6月,审核员提交对资料与报告的审阅意见;7月,审核小组召开会议,集中讨论资料与报告的审阅意见,提出要求学校补充的资料并初步确定现场审核的考察重点;7月下旬,审核小组对大学进行现场预访问;7月末,审核小组对大学的海外办学项目进行实地考察;8月,审核小组进行现场考察;9月,审核小组完成审核报告。整个过程历时半年有余,审核小组成员按照步骤不断深入了解学校的质量保障情况,整个过程严谨、充分、高效。
(三)审核过程纪律严明、严谨规范
审核小组成员在为期5天(含Day 0)的现场考察里,没有与大学的工作人员有过任何私下的接触。如果有特别需要,例如要求提供指定的材料或者访谈特定的人,都由AUQA的审核主任统一与大学的联系人接洽。审核小组住在校外的酒店,自己预订、入住,每天乘坐出租车到达学校,中午学校安排自助工作午餐,仅一至两道菜,没有任何人陪同吃饭,晚餐审核小组自行到外面餐馆吃饭。
审核员严格遵守AUQA的工作程序与规定,敬业、严谨。笔者作为观察员,被告知在整个过程中不得提问、评论,不得做出任何干扰审核的举动。在一次小组内部讨论中,由于涉及大学与中国学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问题,一位审核员向我提出咨询,此举立即被AUQA的审核主任制止,并被告知,观察员的话不可以成为证据的来源。提问的审核员虽然是一所名校的副校长,却立即表示抱歉,并着手寻找其他证据。小组成员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做准备,全天10小时高强度工作,没有一丝懈怠,晚餐时间还继续讨论工作,其态度之严谨、工作之认真值得我们学习。
四、从AUQA到TEQSA
在2010-201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在未来四年拨款7 000万澳元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局(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 ,TEQSA) 。这是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和质量保障而新设的国家机构,它接手AUQA并增加了新的职能。笔者参加的堪培拉大学审核是AUQA进行的最后一次审核,在工作结束的下一周,AUQA所有工作人员就正式搬入TEQSA的办公地点。AUQA原定的2011审计计划将由TEQSA继续完成。
TEQSA将规范和保障澳大利亚多样化、复杂化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中有公立和私立大学、国外举办的大学,还有其他自主审核和非自主审核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资格范围包括学士学位,非学士学位或高级文凭,以及研究生文凭中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由于还处于建设过程中,TEQSA的很多职能以及执行的标准并未完全明确或完善。根据笔者的调研以及笔者所在单位组派的赴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专业人员培训团的调研结果,我们观察到:一方面,与AUQA实行的无具体标准,坚持“目标适切性”的原则不同, TEQSA将以原有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等为基础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这将对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与办法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TEQSA接受了AUQA几乎全部的工作人员及专家,尤其是戴维·伍德豪斯(David Woodhouse)——这意味着AUQA所秉承的很多审核理念和精神,包括操作实践经验将会很大程度上在TEQSA保留下来。
五、几点思考与建议
通过观察对堪培拉大学的审核活动,笔者认为,无论将来澳大利亚的质量保障走向何方,AUQA的审核作为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手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保障和提升澳大利亚大学的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AUQA的很多做法对我国开展教育质量保障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首先,审核要注重过程性并持续改进。目前国内开展的各类评估仍以一次性检查的模式居多,虽然已经提出了引入“过程性”质量保障的理念,但是对于如何体现这一特点,却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思路。通过这次观察,笔者认为,教育质量保障应在“程序”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学校的自评过程,更加强调在质量保障手段实施的各个阶段在内容、主题、认证小组成员等各方面的持续性,观察并鼓励办学者的持续改进。
其次,探索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目前国内所采用的评估办法,几乎由质性方法一统天下,这难免会导致评估过分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持续性难以保障,更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国内已经有了一些数据库的基础,如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全国高校教学基本数据库,这些都可以成为开展量化评价的坚实基础。
最后,让高校成为质量保障的主体与核心。澳大利亚大学的办学目标与质量标准都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一方面充分发挥了高校的自主权,有利于学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必须遵守有关国家法律与质量要求、紧跟自身所在群体的标准,避免个性化变成低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避免“千校一面”,有必要在现有的机制中探索建立让高校承担自我质量保障责任的办法。
编辑:张力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