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的创始人是英国牧师兰凯斯特和贝尔,两人于1700年在英国进行团体施教。19世纪初,合作学习小组的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并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崇与应用。本文主要探析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精选难易适度、多元开放的内容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法;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的创始人是英国牧师兰凯斯特和贝尔,两人于1700年在英国进行团体施教。19世纪初,合作学习小组的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并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崇与应用。但是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成熟的、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及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对于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合作学习是指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特征,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使学生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在不同的国家有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和学习模式,据资料显示,仅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目前就不下百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一种方法的变式”,“合作学习”表述称谓也不甚一致。尽管如此,各国的合作学习,都与传统教学观有许多质的不同,也有着共同的基本内涵或特征。下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探析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难易适度、多元开放”的内容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虽然能为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但合作学习教学法也有局限性,有缺陷,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在了解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思辨能力的基础上精选最适合自己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考虑当前的教学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性,其次要分辨有无合作的可能性。那些难度大的内容、理论性强的原理,即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也往往难以被学生深入透彻理解,需要教师精讲之后再让学生理解、探究。而一些难度太小的内容或问题,要么内容本身没有较多开放性或分歧,要么很容易从教材上找到答案,这样的内容即便组织合作教学,也不会发展学生多少能力,反而降低学生参与的热情。一般来说,课程知识体系中那些难易适度的理论,那些具多元开放性的内容比较适合组织合作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对学生的能力构成挑战,也可通过小组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收获成果。例如考试试卷中一些典型材料题的解答和理解就适用合作学习。这类试题一般跨越两到三个学科,解题思路多样,且答案具有开放性,个体学生在解答时难免考虑不全面,需要多人互助合作才能较好完成。这些问题如果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合作交流,人人发挥学科专长,成员彼此观点碰撞,相互启发,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会越来越确切,问题解决得也会越来越完善。
二、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整个教学活动是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活动和教师指导、评价学习小组成效的过程。学习小组成员数量恰当,既有利于合作又利于凸显每个人的作用和价值,成员之间既存在差异又和谐互补,这样的学习小组在小组范畴内有利于突出小组成员的主体性,在班级范畴内有利于激发每个小组的学习探究热情和荣誉感。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开展的成效,因此,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实施必须先构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
首先,学习小组人数在考虑班级总人数的基础上,以5-7人为佳。一般来说,班级人数在50以上,如果小组人数太少,组数太多,给教师指导、评价增加难度;人数太多,不利于突出每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影响学习小组成员个人和整体的学习积极性。5人和7人这样易于小组差额决议,6人易于组内细分合作小组,是比较理想的人数。
其次,学习小组要呈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师组建的学习小组应该是符合班情,各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应该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保证小组学习成果评价的公正性。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模式有按兴趣编组的,有按感情友谊分组的,有按特长建组的,还有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而编建学习小组、研究小组、复习小组的。但是根据合作学习的特征、过程、目标来看,组间异质是最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组间异质即学习小组成员在性别、才情、个性特征、学习水平、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这样,每位成员在小组合作中都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展示自我,发挥价值,学习他人,提高自我。
参考文献:
[1]曾祥志,李湘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2]李英.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课上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3]孙永义,唐雪雷,李云倩.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
[4]李宏敏.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02).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法;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的创始人是英国牧师兰凯斯特和贝尔,两人于1700年在英国进行团体施教。19世纪初,合作学习小组的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并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崇与应用。但是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成熟的、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及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对于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合作学习是指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特征,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使学生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在不同的国家有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和学习模式,据资料显示,仅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目前就不下百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一种方法的变式”,“合作学习”表述称谓也不甚一致。尽管如此,各国的合作学习,都与传统教学观有许多质的不同,也有着共同的基本内涵或特征。下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探析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难易适度、多元开放”的内容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虽然能为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但合作学习教学法也有局限性,有缺陷,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在了解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思辨能力的基础上精选最适合自己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考虑当前的教学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性,其次要分辨有无合作的可能性。那些难度大的内容、理论性强的原理,即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也往往难以被学生深入透彻理解,需要教师精讲之后再让学生理解、探究。而一些难度太小的内容或问题,要么内容本身没有较多开放性或分歧,要么很容易从教材上找到答案,这样的内容即便组织合作教学,也不会发展学生多少能力,反而降低学生参与的热情。一般来说,课程知识体系中那些难易适度的理论,那些具多元开放性的内容比较适合组织合作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对学生的能力构成挑战,也可通过小组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收获成果。例如考试试卷中一些典型材料题的解答和理解就适用合作学习。这类试题一般跨越两到三个学科,解题思路多样,且答案具有开放性,个体学生在解答时难免考虑不全面,需要多人互助合作才能较好完成。这些问题如果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合作交流,人人发挥学科专长,成员彼此观点碰撞,相互启发,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会越来越确切,问题解决得也会越来越完善。
二、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整个教学活动是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活动和教师指导、评价学习小组成效的过程。学习小组成员数量恰当,既有利于合作又利于凸显每个人的作用和价值,成员之间既存在差异又和谐互补,这样的学习小组在小组范畴内有利于突出小组成员的主体性,在班级范畴内有利于激发每个小组的学习探究热情和荣誉感。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开展的成效,因此,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实施必须先构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
首先,学习小组人数在考虑班级总人数的基础上,以5-7人为佳。一般来说,班级人数在50以上,如果小组人数太少,组数太多,给教师指导、评价增加难度;人数太多,不利于突出每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影响学习小组成员个人和整体的学习积极性。5人和7人这样易于小组差额决议,6人易于组内细分合作小组,是比较理想的人数。
其次,学习小组要呈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师组建的学习小组应该是符合班情,各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应该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保证小组学习成果评价的公正性。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模式有按兴趣编组的,有按感情友谊分组的,有按特长建组的,还有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而编建学习小组、研究小组、复习小组的。但是根据合作学习的特征、过程、目标来看,组间异质是最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组间异质即学习小组成员在性别、才情、个性特征、学习水平、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这样,每位成员在小组合作中都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展示自我,发挥价值,学习他人,提高自我。
参考文献:
[1]曾祥志,李湘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2]李英.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课上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3]孙永义,唐雪雷,李云倩.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
[4]李宏敏.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