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分币作为人民币中的一个券别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走出我们的视线。虽然银行、菜市场、超市、医院等基本见不到分币的踪影,但它至今并没有退出人民币流通领域,是否就可以因此停止它的流通,结束它的使命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普洱市随机抽取了5家金融机构、50家企事业单位、500个人客户对目前分币流通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一、分币流通基本情况
(一)流通背景
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纸分币,目前只剩下硬分币在市面上流通。但从普洱中心支库数据显示,从2004年起全市对分币没有发生过投放、回笼业务。2010年11月中心支库分币库存为零。
(二)流通情况
在对金融机构调查统计中发现,2011年柜台支付分币情况调查包括百货、超市、农贸市场、税务部门、水、电等公用事业、个人结息、医院等领域,但调查结果显示仅在个人结息栏目发生了数据,金额为307.18元。经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对个人结息部分产生的分币情况均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处理,无实物分币支付情况。
(三)流通需求
在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的调查中显示,金融机构100%认为分币已无流通必要、企事业单位有94%认为可以停止流通、个人有92.2%认为没有继续流通必要。
二、分币调查情况分析
1955年3月1日和1957年12月1日,人民币分币纸币和硬币随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和流通,在截至上世纪90年代的30多年流通过程中,其辅助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然而近十多年来其作用表现越来越弱,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使用习惯成抑制分币流通的主观主因
经调查,在日常生活中有88.4%的人没有使用分币的习惯,有88%的企事业单位在营业过程中无使用分币的习惯。所以分币虽然名义上流通但已基本成为沉淀币散落在各个角落。
(二)使用环境的消失是分币失去市场的客观因素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物价上涨的趋势,分币在曾经活跃的领域如农贸市场、百货等,如今定价都已经不在考虑范围,普洱市基本见不到有定价到分币的商品或产品。
(三)收支意愿不强助推分币脱离市场
一是对金融机构而言,分币的使用无疑增加柜面支付压力以及库存压力;二是对企事业单位而言对客户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的态度有78%保持无所谓的态度,仅4%的不同意;三是对个人客户来说如果他人或单位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时,表现出来的态度是74.2%的人“无所谓”,仅4.6%的人表示“不同意”。
(四)影响程度不大淡化分币流通使用
在进行“分币停止流通对日常生活以及经营活动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个人客户有88.6%的人觉得没有任何影响,11%的人觉得略有;企事业单位有74%的觉得对经验没有影响,没有任何调查对象认为对经验有严重影响。正因如此,金融机构可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对个人结息部分的分币进行处理。如果分币停止流通使用企事业单位则会采取涨价凑整或者降价凑整的方式积极应对,而事实上,好些领域已经实施这样的方式而取消有分币的定价。
三、对分币流通现状的政策及建议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一)分币作为价值尺度已经力不从心
分币作为券别结构中的一种,它发行的初衷,是为了顺应当时经济的需求,满足买卖双方的便利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最小面值为一分,最大面值为一百元,后者是前者的一万倍。但如今由于通胀过快,已与20年前的物价不可同日而语,作为最小货币衡量单位的一分钱,仍用它来衡量现在商品的价值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二)分币作为流通手段已经不得民心
虽然在政策上,分币仍然在扮演着货币流通的角色,但现实中其发挥的作用已经严重衰退。在实际生活中,就如我们的调查所示,买卖双方对交易中出现的分币,开始了说“不”:买方给分币,卖方不愿意接收;卖方找分币,买方不愿意接收。有时候,双方甚至宁愿不要那些“零钱”,觉得不重要甚至麻烦,不愿意接收。
(三)分币退出流通领域已成世界主流
加拿大皇家铸币厂2012年5月4日宣布铸造最后一枚1分硬币,并将这硬币收藏在加拿大央行货币博物馆。自此,1分硬币在加拿大成为历史。除加拿大外,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巴西、以色列等国家也曾取消小面额硬币,以节约成本。中国的实际情况其实与很多国家很相似,现在1枚分币的铸造成本大约在7.8分左右,流转回笼的成本也很高,成本远远高于面值,最尴尬的是目前分币仅在极少地区极少数行业流通,已经影响了货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简而言之就是其流通成本已经大大超过了流通价值,支付功能又已经弱化,同时退出流通领域也顺应国际趋势的要求。
综上调查分析,分币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和国际大环境下,已经发挥不出它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单位和个人对它的需求也日渐淡化,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停止分币的流通。但分币取消后,“分”仍可作为最小货币计量单位,信贷、借记、支票、资本市场等非现金交易活动将不会受到影响。现金交易则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凑整到“角”。
组长:尹卫泽
一、分币流通基本情况
(一)流通背景
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纸分币,目前只剩下硬分币在市面上流通。但从普洱中心支库数据显示,从2004年起全市对分币没有发生过投放、回笼业务。2010年11月中心支库分币库存为零。
(二)流通情况
在对金融机构调查统计中发现,2011年柜台支付分币情况调查包括百货、超市、农贸市场、税务部门、水、电等公用事业、个人结息、医院等领域,但调查结果显示仅在个人结息栏目发生了数据,金额为307.18元。经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对个人结息部分产生的分币情况均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处理,无实物分币支付情况。
(三)流通需求
在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的调查中显示,金融机构100%认为分币已无流通必要、企事业单位有94%认为可以停止流通、个人有92.2%认为没有继续流通必要。
二、分币调查情况分析
1955年3月1日和1957年12月1日,人民币分币纸币和硬币随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和流通,在截至上世纪90年代的30多年流通过程中,其辅助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然而近十多年来其作用表现越来越弱,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使用习惯成抑制分币流通的主观主因
经调查,在日常生活中有88.4%的人没有使用分币的习惯,有88%的企事业单位在营业过程中无使用分币的习惯。所以分币虽然名义上流通但已基本成为沉淀币散落在各个角落。
(二)使用环境的消失是分币失去市场的客观因素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物价上涨的趋势,分币在曾经活跃的领域如农贸市场、百货等,如今定价都已经不在考虑范围,普洱市基本见不到有定价到分币的商品或产品。
(三)收支意愿不强助推分币脱离市场
一是对金融机构而言,分币的使用无疑增加柜面支付压力以及库存压力;二是对企事业单位而言对客户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的态度有78%保持无所谓的态度,仅4%的不同意;三是对个人客户来说如果他人或单位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时,表现出来的态度是74.2%的人“无所谓”,仅4.6%的人表示“不同意”。
(四)影响程度不大淡化分币流通使用
在进行“分币停止流通对日常生活以及经营活动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个人客户有88.6%的人觉得没有任何影响,11%的人觉得略有;企事业单位有74%的觉得对经验没有影响,没有任何调查对象认为对经验有严重影响。正因如此,金融机构可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对个人结息部分的分币进行处理。如果分币停止流通使用企事业单位则会采取涨价凑整或者降价凑整的方式积极应对,而事实上,好些领域已经实施这样的方式而取消有分币的定价。
三、对分币流通现状的政策及建议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一)分币作为价值尺度已经力不从心
分币作为券别结构中的一种,它发行的初衷,是为了顺应当时经济的需求,满足买卖双方的便利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最小面值为一分,最大面值为一百元,后者是前者的一万倍。但如今由于通胀过快,已与20年前的物价不可同日而语,作为最小货币衡量单位的一分钱,仍用它来衡量现在商品的价值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二)分币作为流通手段已经不得民心
虽然在政策上,分币仍然在扮演着货币流通的角色,但现实中其发挥的作用已经严重衰退。在实际生活中,就如我们的调查所示,买卖双方对交易中出现的分币,开始了说“不”:买方给分币,卖方不愿意接收;卖方找分币,买方不愿意接收。有时候,双方甚至宁愿不要那些“零钱”,觉得不重要甚至麻烦,不愿意接收。
(三)分币退出流通领域已成世界主流
加拿大皇家铸币厂2012年5月4日宣布铸造最后一枚1分硬币,并将这硬币收藏在加拿大央行货币博物馆。自此,1分硬币在加拿大成为历史。除加拿大外,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巴西、以色列等国家也曾取消小面额硬币,以节约成本。中国的实际情况其实与很多国家很相似,现在1枚分币的铸造成本大约在7.8分左右,流转回笼的成本也很高,成本远远高于面值,最尴尬的是目前分币仅在极少地区极少数行业流通,已经影响了货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简而言之就是其流通成本已经大大超过了流通价值,支付功能又已经弱化,同时退出流通领域也顺应国际趋势的要求。
综上调查分析,分币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和国际大环境下,已经发挥不出它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单位和个人对它的需求也日渐淡化,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停止分币的流通。但分币取消后,“分”仍可作为最小货币计量单位,信贷、借记、支票、资本市场等非现金交易活动将不会受到影响。现金交易则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凑整到“角”。
组长:尹卫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