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逐页翻看着我的读书笔记。在瘦长的蓝黑色的字里行间,我看见了自己最初与书相伴的兴奋——那么整洁的版面,那么工整的字,那么丰富的感悟。
接着,我看见字迹开始凌乱,修改的痕迹越来越多,摘抄的段落越来越少,阅读感悟越来越短。这是我最为忙乱、迷茫的时候。每天,我忙碌不堪地从寝室到教室,不知所措地在晚自习奋笔疾书,诚惶诚恐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但是往往事倍功半,一无所获。幸好,有书相伴,我喜欢读课外书,也喜欢写读书笔记,尽管这需要花费我大量的时间。每次阅读都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这成为我唯一名正言顺的娱乐。我草草看完季羡林的散文集,又一目十行地读起《骆驼祥子》,我庆幸在如此纠结的时光中还有书相伴,还能阅读。
在此之后,读书笔记的内容又变得充实起来,字迹变得工整,感悟又变得全面、具体起来。相比开学时显得大气了些、直接了些,不再显得犹疑。我想,这与我心态的变化有关。我还是终日与书相伴,只是手边的《骆驼祥子》变成了《朝花夕拾》,诗句积累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变成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陪伴我的书逐渐多了起来。
再往后翻,我看见精彩段落和诗句的出处又成了我早已读过的书。“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样一来,我就……也梦萦未名湖了……”我将这些书从书柜中再次取出,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我清楚这些书是美味珍馐,需要我一次次地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来。我摘抄了以前未摘抄的片段,写出了以前不曾有过的感悟。我知道,这样的过程要反复数次,甚至数十次,我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真正品出它们的味道来。
接着,我看见字迹开始凌乱,修改的痕迹越来越多,摘抄的段落越来越少,阅读感悟越来越短。这是我最为忙乱、迷茫的时候。每天,我忙碌不堪地从寝室到教室,不知所措地在晚自习奋笔疾书,诚惶诚恐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但是往往事倍功半,一无所获。幸好,有书相伴,我喜欢读课外书,也喜欢写读书笔记,尽管这需要花费我大量的时间。每次阅读都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这成为我唯一名正言顺的娱乐。我草草看完季羡林的散文集,又一目十行地读起《骆驼祥子》,我庆幸在如此纠结的时光中还有书相伴,还能阅读。
在此之后,读书笔记的内容又变得充实起来,字迹变得工整,感悟又变得全面、具体起来。相比开学时显得大气了些、直接了些,不再显得犹疑。我想,这与我心态的变化有关。我还是终日与书相伴,只是手边的《骆驼祥子》变成了《朝花夕拾》,诗句积累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变成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陪伴我的书逐渐多了起来。
再往后翻,我看见精彩段落和诗句的出处又成了我早已读过的书。“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样一来,我就……也梦萦未名湖了……”我将这些书从书柜中再次取出,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我清楚这些书是美味珍馐,需要我一次次地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来。我摘抄了以前未摘抄的片段,写出了以前不曾有过的感悟。我知道,这样的过程要反复数次,甚至数十次,我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真正品出它们的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