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真善美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不是一个纯知识性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过程,是师生双方以语文教科书为中介,一方面完成目标教学任务、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一个教给学生为人处世,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
  【关键词】求真 向善 崇美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61-02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课堂教学大多忽视了真、善、美的统一,而更多地体现知识传授的功能,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运用能力,更要着眼于真、善、美的教育。
  一、语文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教人“求真”的育人过程
  “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陶老一生从事平民百姓教育事业,主张实用主义,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需合一,主张对学生进行人格的教育,主张把教育同祖国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教育的目的是使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心,独立的思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会思想、会创造的人,这是真的最高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完美体现。
  语文教学是教师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一个启迪、诱发、提高学生智能水平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从文学作品的感悟中探求真知真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师必须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作者情怀,感悟人生真谛,从而提炼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
  语文教学更多地体现文学思想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得显性知识,更要获得隐性哲理,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文意诗意,更应探求文章诗意下作者的心境; 既要发展观察力、记忆力等一般智力的语文能力,又要发展想象力、思维力等特殊语文智力。 教師应把练知、练能,开启智慧等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抓住语言、文章、文学中的智力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从而使语文智育的功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赏析过程,更是让学生在作品熏陶下内化“向善”的过程
  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欣赏,从而体会并领悟到作品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并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价值,而逐步达到人格的完善。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看,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又是一种以弘扬人文精神为目的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必须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让人文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是作者灵与肉、气与血的结合,是作者同社会生活熔铸的情理形神的完美结合,是作者思想心灵的袒露,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古圣先贤和现代智者的思想光辉。 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均有深厚的思想内涵,有的描写远古村落的纯朴、田野风光的祥和,有的描写高山大川的雄奇、现代都市的繁华,有的抒发人间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或者刻画人物的高尚品质、人格和崇高的形象,如果我们通过阅读,达到“身临其境”之感,就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所以,语文教学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教学过程中应展开对学科性质的反思,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顺应时代潮流,这样才能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和接班人,从精神培育的特点出发,注重心灵的体味、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确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具有强烈的事业感和社会责任感,熏陶学生的正义感、荣誉感、友谊感,让学生养成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的品格。 “润物细无声”,教师的教学应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成为一个“向善之人”,“完美之人”。
  三、语文教学过程是美的欣赏过程,更是“崇美”完善自我的过程
  审美,是审美主体调动自身感觉器官、思想意识、心理能力和神经功能,对审美对象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意识。 其中,文学审美是读者在想象中进入文学艺术境界中的感受、体验、分享艺术形象的生活,是获得精神娱乐、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的精神活动。 文学是人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史是人性史,文学审美是人性运动,是情感交流的潜在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充实学生的审美知识,让学生学会鉴赏美、创造美、崇尚美,让自己的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审美色彩。我们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跳出语文教育束缚,探索人性之美,自然之美,给学生以新的惊喜,新的期待,让学生遨游在温暖知识的海洋里,产生意象,获得审美艺术的反映,形成审美的素养,建构自由的心灵。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给学生,还有培养学生成为真善美的行为个体,要把真善美的教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成为求真知、做真人、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新,能创新的一代新人。选择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语文教学肩负着净化学生心灵,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关于问题教学的反思》,左晓梅主编,江西教育科研2004.72、《课堂教学心理学》,李蔚、祖晶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当前高校中文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在简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举例探讨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中文教学;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19-01  开展高校中文教学活动,有
目前,在我国,乔木种类良多,品种丰富。在城市和园林绿化等领域,乔木占据的地位非常大。本文主要围绕着乔木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进行讨论,同时也重点介绍了乔木在园林绿化中的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园林园艺工程项目建设规模逐渐加快,对城市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园林工程与养护、施工以及设计等工作具有非常密切
随着物质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发展背后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口号的提出,环境话题得到重视。园林绿化作为环境方面的重要一环同样也应随着观念以及
【摘 要】本文笔者主要讲述了大学生敬业精神缺失的原因,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提提出了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敬业精神;思想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90-01  一、大学生敬业精神缺失的原因  1.社会经济因素对大学生敬业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的价值观是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在形象,这就使得人们更加深入研究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采用更多的造景技术来提高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各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而农业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石,其育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点之一。随着农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