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AODENV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性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颅硬膜下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52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者均经CT三维重建和DTI等影像学评估后给予经颅硬膜下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

结果

52例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连续视力随访显示,43例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为82.7%(43/52),显效率为26.9%(14/52)。其中在43例术前无感光的患者中,有效率为88.2%(34/43),显效率为27.9%(12/43)。5例术前行DTI检查显示2例视神经传导束形态欠完整的患者,术后视力未有明显恢复;3例术前行DTI检查显示视神经传导束形态完整的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有效恢复。

结论

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是创伤性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伤后超过72 h仍有手术适应证。术前DTI检查是预测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24(Ad-IL-24)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d-IL-24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脑胶质瘤U251细胞,设立Ad-IL-24组、Ad-绿色荧光蛋白(GFP)组、PBS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的IL-24表达情况,通过MTT实验检测3组U251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的凋亡情况,
期刊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脑干动静脉畸形(AVMs)的中长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伽玛刀中心采用伽玛刀治疗的脑干AVMs患者,共57例。病灶位于中脑38例,脑桥15例,延髓4例;治疗体积为0.1~22.4 cm3(中位数为1.1 cm3);边缘处方剂量为12~20 Gy,平均(15.0±1.5)Gy。8例行二次伽玛刀治疗。评价远期
目的建立检测脑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突变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3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包埋样本,其中15例为IDH1 R132H野生型,15例为IDH1 R132H突变型。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样本中IDH1 R132H的突变情况,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脑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的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4例。其中单侧手术者30例,双侧手术者104例,比较不同术式患者脑组织复位的差异(将术后1周内双侧脑组织复位至与颅骨内板距离<10 mm定义为复位良好),分析影响脑组织复位的相关因素。结果134例患者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缝合技术治疗血泡样动脉瘤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1例。8例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Hunt-Hess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1例。手术根据病变的部位分离病变的近心端,探查动脉瘤的大小、管壁的部位和形态。如有出血,用临时动脉瘤夹
目的初步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采用单纯支架栓塞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行影像学随访,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和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