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班主任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孝德教育”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84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的内动力不足,或认为学习没有用,或被动地学习,尤其是在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初中生,时常会有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行为。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孝德”教育是必要的,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增加学习的内动力,增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做人,才为教书育人之根本。
  关键词:孝德教育;班会课;体验式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8-1
  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中,笔者明显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么辛苦地学习为了谁,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都已经提高,改变命运的这种说法在如今的90后和00后脑子里已经完全没有概念了,他们更愿意享受舒适的生活,却从不思考这样的生活是父母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也不知道感恩。所以才会出现诸如“网瘾少年”、“叛逆少女离家出走”等事件,所以笔者一直在思考怎么在平日的班主任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孝德教育”。
  从去年担任新初一班主任开始,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在孩子刚刚进入初中,刚刚迈入青春期时候进行好“孝德教育”,一年下来,觉得效果还不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上好开学第一次班会课
  在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是尤为重要的,要让学生知道初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同,也希望能给初一新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这节班会课上我做了个“拆字游戏”,首先告诉学生,读的这些年的书,是为“教育”,然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你们却不知道,我在黑板上写了“教”这个字,告诉学生:“教为孝加上反文旁,意思是孝和文化,而孝在前,文化在后,所以希望在你们的人生道路上记得,你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尽力就可以了,但是必须学会孝,因为它才是仁之本、义之先,如果一个人连尊重和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是失败的!”第二个字是“孝”字的拆解,“孝”字可以拆成“老”和“子”,而老在上,所以要明白孝的意思是要有长幼之分,要尊敬自己的长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感恩才可以。因为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明确地提出,初中三年是成长的关键期,有的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所以会出现叛逆,不和家人沟通逆反等现象,但这三年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树立好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之后,对于孩子犯错后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平时的工作中“潜移默化”
  我们的学生从小很就受到了太多人的宠爱,所以很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在开学一个月之后,我就发现班级里有好几个孩子都有不写作业的习惯,看似是因为基础薄弱导致学不起来,但后发现其根源就是家里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贪玩成性,小学时期还可以应付,但到了初中功课多了就感觉吃力,不想写,甚至于产生了厌学情绪。首先我对于这些孩子都分别谈了话,告诉他们过去不重要,现在看的是将来,并针对他们的基础在有些方面降低了要求,但是发现他们坚持不了多久。经常作业完成不了,后来我请了家长来协助,发现这些孩子有个共性,都是家里的“小霸王”,在写作业时经常有诸多要求,吃东西、看电视、玩手机的都有,更有甚者拿写作业作为要手机的交换条件,而家长面对这么无礼的要求都会答应。造成了孩子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感谢也不珍惜。所以当我了解情况后,在找家长时,就用了另一种方式,在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时,让学生悄悄地在外面看着父母的反应,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情况的窘迫、无奈和眼泪都被孩子看在眼中,有些孩子是有触动的,感受到父母的难过,也有自责,这种直观的感受比说道教育来的有效。
  那年的毕业班,临近中考,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压力和疲惫,我觉得有必要在最后的时刻给孩子们打一剂“强心针”,在最后一节历史课上,我没有上历史课了,而是准备了一节班会课,事先请了三位家长录了给孩子们加油视频和想说的话,并请所以教过孩子们的老师每人写的祝福语,加上三年来的照片合集做成的视频,当我全部放出来时,尤其是当有些孩子看见他们的父母时,眼泪都已经忍不住流下,也让我很感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疲惫的时候或者想放弃的时候感受到父母的爱,也比老师单纯地鼓励有用得多,所以我们班孩子在最后的中考中都发挥了自己的最好的水平,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是让所有家长欣慰的地方。
  三、用体验式德育活动实践“孝德教育”
  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大道理讲的太多,学生未必能听的进去,不如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实践感受。有一次学校进行了大型的“二十四孝”的活动,其实的画一幅二十四孝的图、表演二十四孝情景剧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孩子们热情很高,甚至下雨天都互相打着伞帮忙,情景剧是我们班孩子自己编写的剧本,讲述的就是一个孩子不理解自己聋哑母亲艰辛的故事,其中有一幕是要跪下的,在彩排的时候,我一度担心孩子演不了,投入不了,但表演中,扮演孩子的那位同学真的咚一身跪下了,声泪俱下地对“母亲”忏悔,当时震惊了全场,结束时收获了如雷的掌声。在最后的班内总结时,演员们也发自内心陈述了编写剧本和表演时的感受,也反省了自己在家中的顶撞和逆反行为,我认为,这类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远比那些所谓的奖项有意义得多。
  班主任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教育因素”,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递双拖鞋”、“给爷爷奶奶揉揉肩”等,用自己微小的爱心去孝敬长辈,从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性,增加与父母的沟通,学会和父母沟通。
  孝道文化源于教育、重在传承,是一项具有神圣历史使命的长期工程。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做孝道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培养知恩图报、道德高尚的未来公民,为建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诚信友善,贡献教育人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但很多老师批改作业时全批全改,一手包办,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批改形式单一,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本是双向交流的作业批改成为一种单向的信息流动,无法获得学生的响应和共鸣。为有效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与做法,促进作业批阅与反馈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寻找有效的语文作业批阅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关键词:作业批阅方式;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与深入,探究讨论这一教学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运用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所谓讨论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讨论释疑,从而得出结论,理解并掌握知识,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本文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讨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讨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本文从把握两个重心着手,推进本园的课题研究,其一重视发挥骨干优势,用先进的理论为教师导航,让教师在收获中品课题研究之蜜,其二重视营造浓厚的研讨氛围,凝聚团队力量,碰撞智慧之花,让教师在研讨互动中悟幸福之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队伍;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7-1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
摘要: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多元化,已经不是从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上课了,对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课堂与实际相结合等方面的要求都进一步提高。微课、慕课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更是融入到现代信息教学的过程中,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单纯的、单一的教学了,信息技术也可以辅助或者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学生在掌握了信息技术必要的操作技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