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的内动力不足,或认为学习没有用,或被动地学习,尤其是在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初中生,时常会有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行为。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孝德”教育是必要的,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增加学习的内动力,增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做人,才为教书育人之根本。
关键词:孝德教育;班会课;体验式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8-1
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中,笔者明显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么辛苦地学习为了谁,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都已经提高,改变命运的这种说法在如今的90后和00后脑子里已经完全没有概念了,他们更愿意享受舒适的生活,却从不思考这样的生活是父母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也不知道感恩。所以才会出现诸如“网瘾少年”、“叛逆少女离家出走”等事件,所以笔者一直在思考怎么在平日的班主任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孝德教育”。
从去年担任新初一班主任开始,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在孩子刚刚进入初中,刚刚迈入青春期时候进行好“孝德教育”,一年下来,觉得效果还不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上好开学第一次班会课
在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是尤为重要的,要让学生知道初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同,也希望能给初一新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这节班会课上我做了个“拆字游戏”,首先告诉学生,读的这些年的书,是为“教育”,然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你们却不知道,我在黑板上写了“教”这个字,告诉学生:“教为孝加上反文旁,意思是孝和文化,而孝在前,文化在后,所以希望在你们的人生道路上记得,你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尽力就可以了,但是必须学会孝,因为它才是仁之本、义之先,如果一个人连尊重和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是失败的!”第二个字是“孝”字的拆解,“孝”字可以拆成“老”和“子”,而老在上,所以要明白孝的意思是要有长幼之分,要尊敬自己的长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感恩才可以。因为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明确地提出,初中三年是成长的关键期,有的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所以会出现叛逆,不和家人沟通逆反等现象,但这三年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树立好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之后,对于孩子犯错后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平时的工作中“潜移默化”
我们的学生从小很就受到了太多人的宠爱,所以很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在开学一个月之后,我就发现班级里有好几个孩子都有不写作业的习惯,看似是因为基础薄弱导致学不起来,但后发现其根源就是家里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贪玩成性,小学时期还可以应付,但到了初中功课多了就感觉吃力,不想写,甚至于产生了厌学情绪。首先我对于这些孩子都分别谈了话,告诉他们过去不重要,现在看的是将来,并针对他们的基础在有些方面降低了要求,但是发现他们坚持不了多久。经常作业完成不了,后来我请了家长来协助,发现这些孩子有个共性,都是家里的“小霸王”,在写作业时经常有诸多要求,吃东西、看电视、玩手机的都有,更有甚者拿写作业作为要手机的交换条件,而家长面对这么无礼的要求都会答应。造成了孩子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感谢也不珍惜。所以当我了解情况后,在找家长时,就用了另一种方式,在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时,让学生悄悄地在外面看着父母的反应,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情况的窘迫、无奈和眼泪都被孩子看在眼中,有些孩子是有触动的,感受到父母的难过,也有自责,这种直观的感受比说道教育来的有效。
那年的毕业班,临近中考,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压力和疲惫,我觉得有必要在最后的时刻给孩子们打一剂“强心针”,在最后一节历史课上,我没有上历史课了,而是准备了一节班会课,事先请了三位家长录了给孩子们加油视频和想说的话,并请所以教过孩子们的老师每人写的祝福语,加上三年来的照片合集做成的视频,当我全部放出来时,尤其是当有些孩子看见他们的父母时,眼泪都已经忍不住流下,也让我很感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疲惫的时候或者想放弃的时候感受到父母的爱,也比老师单纯地鼓励有用得多,所以我们班孩子在最后的中考中都发挥了自己的最好的水平,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是让所有家长欣慰的地方。
三、用体验式德育活动实践“孝德教育”
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大道理讲的太多,学生未必能听的进去,不如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实践感受。有一次学校进行了大型的“二十四孝”的活动,其实的画一幅二十四孝的图、表演二十四孝情景剧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孩子们热情很高,甚至下雨天都互相打着伞帮忙,情景剧是我们班孩子自己编写的剧本,讲述的就是一个孩子不理解自己聋哑母亲艰辛的故事,其中有一幕是要跪下的,在彩排的时候,我一度担心孩子演不了,投入不了,但表演中,扮演孩子的那位同学真的咚一身跪下了,声泪俱下地对“母亲”忏悔,当时震惊了全场,结束时收获了如雷的掌声。在最后的班内总结时,演员们也发自内心陈述了编写剧本和表演时的感受,也反省了自己在家中的顶撞和逆反行为,我认为,这类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远比那些所谓的奖项有意义得多。
班主任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教育因素”,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递双拖鞋”、“给爷爷奶奶揉揉肩”等,用自己微小的爱心去孝敬长辈,从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性,增加与父母的沟通,学会和父母沟通。
孝道文化源于教育、重在传承,是一项具有神圣历史使命的长期工程。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做孝道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培养知恩图报、道德高尚的未来公民,为建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诚信友善,贡献教育人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孝德教育;班会课;体验式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8-1
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中,笔者明显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么辛苦地学习为了谁,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都已经提高,改变命运的这种说法在如今的90后和00后脑子里已经完全没有概念了,他们更愿意享受舒适的生活,却从不思考这样的生活是父母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也不知道感恩。所以才会出现诸如“网瘾少年”、“叛逆少女离家出走”等事件,所以笔者一直在思考怎么在平日的班主任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孝德教育”。
从去年担任新初一班主任开始,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在孩子刚刚进入初中,刚刚迈入青春期时候进行好“孝德教育”,一年下来,觉得效果还不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上好开学第一次班会课
在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是尤为重要的,要让学生知道初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同,也希望能给初一新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这节班会课上我做了个“拆字游戏”,首先告诉学生,读的这些年的书,是为“教育”,然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你们却不知道,我在黑板上写了“教”这个字,告诉学生:“教为孝加上反文旁,意思是孝和文化,而孝在前,文化在后,所以希望在你们的人生道路上记得,你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尽力就可以了,但是必须学会孝,因为它才是仁之本、义之先,如果一个人连尊重和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是失败的!”第二个字是“孝”字的拆解,“孝”字可以拆成“老”和“子”,而老在上,所以要明白孝的意思是要有长幼之分,要尊敬自己的长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感恩才可以。因为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明确地提出,初中三年是成长的关键期,有的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所以会出现叛逆,不和家人沟通逆反等现象,但这三年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树立好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之后,对于孩子犯错后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平时的工作中“潜移默化”
我们的学生从小很就受到了太多人的宠爱,所以很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在开学一个月之后,我就发现班级里有好几个孩子都有不写作业的习惯,看似是因为基础薄弱导致学不起来,但后发现其根源就是家里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贪玩成性,小学时期还可以应付,但到了初中功课多了就感觉吃力,不想写,甚至于产生了厌学情绪。首先我对于这些孩子都分别谈了话,告诉他们过去不重要,现在看的是将来,并针对他们的基础在有些方面降低了要求,但是发现他们坚持不了多久。经常作业完成不了,后来我请了家长来协助,发现这些孩子有个共性,都是家里的“小霸王”,在写作业时经常有诸多要求,吃东西、看电视、玩手机的都有,更有甚者拿写作业作为要手机的交换条件,而家长面对这么无礼的要求都会答应。造成了孩子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感谢也不珍惜。所以当我了解情况后,在找家长时,就用了另一种方式,在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时,让学生悄悄地在外面看着父母的反应,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情况的窘迫、无奈和眼泪都被孩子看在眼中,有些孩子是有触动的,感受到父母的难过,也有自责,这种直观的感受比说道教育来的有效。
那年的毕业班,临近中考,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压力和疲惫,我觉得有必要在最后的时刻给孩子们打一剂“强心针”,在最后一节历史课上,我没有上历史课了,而是准备了一节班会课,事先请了三位家长录了给孩子们加油视频和想说的话,并请所以教过孩子们的老师每人写的祝福语,加上三年来的照片合集做成的视频,当我全部放出来时,尤其是当有些孩子看见他们的父母时,眼泪都已经忍不住流下,也让我很感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疲惫的时候或者想放弃的时候感受到父母的爱,也比老师单纯地鼓励有用得多,所以我们班孩子在最后的中考中都发挥了自己的最好的水平,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是让所有家长欣慰的地方。
三、用体验式德育活动实践“孝德教育”
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大道理讲的太多,学生未必能听的进去,不如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实践感受。有一次学校进行了大型的“二十四孝”的活动,其实的画一幅二十四孝的图、表演二十四孝情景剧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孩子们热情很高,甚至下雨天都互相打着伞帮忙,情景剧是我们班孩子自己编写的剧本,讲述的就是一个孩子不理解自己聋哑母亲艰辛的故事,其中有一幕是要跪下的,在彩排的时候,我一度担心孩子演不了,投入不了,但表演中,扮演孩子的那位同学真的咚一身跪下了,声泪俱下地对“母亲”忏悔,当时震惊了全场,结束时收获了如雷的掌声。在最后的班内总结时,演员们也发自内心陈述了编写剧本和表演时的感受,也反省了自己在家中的顶撞和逆反行为,我认为,这类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远比那些所谓的奖项有意义得多。
班主任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教育因素”,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递双拖鞋”、“给爷爷奶奶揉揉肩”等,用自己微小的爱心去孝敬长辈,从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性,增加与父母的沟通,学会和父母沟通。
孝道文化源于教育、重在传承,是一项具有神圣历史使命的长期工程。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做孝道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培养知恩图报、道德高尚的未来公民,为建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诚信友善,贡献教育人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