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科技系统在发展时产生动量效应,这意味着,一个起初看似不起眼的、随意的科技选择,也许就会导致影响几代人的极大后果
科学知识在每一个阶段只决定一种可能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一观念很久以前就被 科技研究者们放弃了。过去,这个观念用来解释为何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彼此相似。现在我们知道了,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并非单纯限于科技因素,还有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然而,很明显,人类在科技上还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社会发展也似乎被某种强大的动力所支配。这种动力一部分是来自经济、政治和文化,另一部分则来自科技本身。决策者往往对来自科技本身的动力特别关注。原因我在下面会做出解释。
美国科学史学家Thomas Hughes,在分析诸如输电网络或航空业等大规模系统时,曾提出一个关于科技发展的有趣理论。他认为,这些系统由人员和设备交错、繁杂的组合而成。尽管人员和设备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但却被设计成一个巨大机器中的小零件,每一个小部件对机器的顺利运转都至关重要。比如航空业不仅要有飞机,机场、飞行员、机械师、空域分配等也必不可少,通过有效的管理在一起和谐地工作。所以对于类似航空业的很多行业,分级管理是系统设计者的占优战略。
系统受其不可控制的外界环境制约,但在系统扩张的过程中,它会融合外界环境成为自身一部分,从而抵御突发意外和抗击敌对势力。在某些情况下,仅由于科技的原因,系统通过复杂的互锁方式进行扩张。比如高效的电力供应取决于在广大地域里进行负荷分配,跨洲际的巨大电网格局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因此,无限扩张也是系统设计者的占优战略。
大规模科技系统在发展时产生动量效应,也就是说,最初的决定一旦做出,系统确定了初始的形态,就会按同一方向持续发展下去。动量效应引导系统按预定的轨道前进。组织文化就是由早期的科技选择塑造而成,并排斥其他的可能性。通常,改变发展方向的成本非常高昂,因为系统的动量效应会将其拖入灾难的深渊。今天的美国汽车工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由于进军大型车辆生产而走入死胡同,最终让丰田公司坐收渔利。
动量效应的定义类似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路径依赖性。所谓路径依赖性是指,一旦从诸多选项中做了选择,就再无法回到过去放弃的选项。选择了发展路径,就等于放弃了二次选择的机会,也就永远地改造了环境。因此我们不应该忽略过去——它延续到现在。比如,美国私人汽车的发展,就导致了市郊地区的兴起和公共交通的衰弱。今天,汽车已经是大多数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的高密度市区,发达的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已不再存在,这也使公共交通的复兴不再可能。
这对于科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呢?现代社会,有强烈扩张趋势的、按特定轨迹发展的大规模的分级系统占了主导地位。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越来越多的技术约束,反过来限制自身的发展。尽管科技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其支持的大规模科技系统却有一些决定性的特质。这些巨大的系统湮没了来自人类的微弱抗议,政权也对其无可奈何。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大规模科技系统的现代世界。但是,却可以想象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构建这些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外界环境的不同后果。正因如此,现代社会正确的发轫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长期、不可逆转的后果决定我们的未来。
然而,这还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精神。资本主义放弃了对社会的控制,来换取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只是努力达到短期内利益最大化的简单目标,即使会危害到第三方、或殃及未来,也在所不惜。没有人会因为保护环境或考虑后代的健康问题而获得股票期权等经济利益的回报。所以,政府就有必要进行管制来保护和延续那些非商业性的价值目标。但是管制到什么程度,管制的目的是什么,是很难确定的。
历史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管制,通常表现为大规模科技系统发轫之后的追溯行为。政府虽然有时会策划巨大的工程壮举,如水电站和导水系统,但大部分的发展都是由私营企业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无法预见私营企业所创造的新兴产业的后果。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正在更加积极地指导社会发展。他们对科技选择的后果胸有成竹,他们比上世纪早先的资本主义政府更能全方位地掌控经济,并且迅速地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训。
大规模科技系统理论可以解释为何政府管制是如此的重要。 一个起初看似不起眼的、随意的科技选择,也许就会导致影响几代人的极大后果。比如一个世纪前起步的法国汽车工业,开始只生产少量的豪华汽车和赛车,但今天,其汽车工业已占了总经济成分的20%。这就是一种轨道式的发展,石油价格和城市格局的最终约束才会使其达到发展的极限。发展中国家可以参考发达国家今天的样子,来设计他们的未来。然而,发达国家产业的发展模式就是让人称心如意的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通常,发达国家积累的知识是快速发展的捷径。因此,有理由按照发达国家既定的模式发展。但是,考虑到大规模科技系统的特性,还有快速产生的无法阻挡的动量效应,我们更应该谨慎行事。西方和日本社会中的批评言论,对预先评价各种可能的发展轨道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中国的有识之士有必要对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进行大量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不是什么会推动或阻碍发展,而是哪一种发展是最持续性的、在长期内最优的。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被长期地讨论着,尽管大规模科技系统的动量效应使其发展变得不可逆转。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历史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创自己的未来。
科学知识在每一个阶段只决定一种可能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一观念很久以前就被 科技研究者们放弃了。过去,这个观念用来解释为何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彼此相似。现在我们知道了,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并非单纯限于科技因素,还有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然而,很明显,人类在科技上还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社会发展也似乎被某种强大的动力所支配。这种动力一部分是来自经济、政治和文化,另一部分则来自科技本身。决策者往往对来自科技本身的动力特别关注。原因我在下面会做出解释。
美国科学史学家Thomas Hughes,在分析诸如输电网络或航空业等大规模系统时,曾提出一个关于科技发展的有趣理论。他认为,这些系统由人员和设备交错、繁杂的组合而成。尽管人员和设备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但却被设计成一个巨大机器中的小零件,每一个小部件对机器的顺利运转都至关重要。比如航空业不仅要有飞机,机场、飞行员、机械师、空域分配等也必不可少,通过有效的管理在一起和谐地工作。所以对于类似航空业的很多行业,分级管理是系统设计者的占优战略。
系统受其不可控制的外界环境制约,但在系统扩张的过程中,它会融合外界环境成为自身一部分,从而抵御突发意外和抗击敌对势力。在某些情况下,仅由于科技的原因,系统通过复杂的互锁方式进行扩张。比如高效的电力供应取决于在广大地域里进行负荷分配,跨洲际的巨大电网格局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因此,无限扩张也是系统设计者的占优战略。
大规模科技系统在发展时产生动量效应,也就是说,最初的决定一旦做出,系统确定了初始的形态,就会按同一方向持续发展下去。动量效应引导系统按预定的轨道前进。组织文化就是由早期的科技选择塑造而成,并排斥其他的可能性。通常,改变发展方向的成本非常高昂,因为系统的动量效应会将其拖入灾难的深渊。今天的美国汽车工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由于进军大型车辆生产而走入死胡同,最终让丰田公司坐收渔利。
动量效应的定义类似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路径依赖性。所谓路径依赖性是指,一旦从诸多选项中做了选择,就再无法回到过去放弃的选项。选择了发展路径,就等于放弃了二次选择的机会,也就永远地改造了环境。因此我们不应该忽略过去——它延续到现在。比如,美国私人汽车的发展,就导致了市郊地区的兴起和公共交通的衰弱。今天,汽车已经是大多数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的高密度市区,发达的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已不再存在,这也使公共交通的复兴不再可能。
这对于科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呢?现代社会,有强烈扩张趋势的、按特定轨迹发展的大规模的分级系统占了主导地位。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越来越多的技术约束,反过来限制自身的发展。尽管科技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其支持的大规模科技系统却有一些决定性的特质。这些巨大的系统湮没了来自人类的微弱抗议,政权也对其无可奈何。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大规模科技系统的现代世界。但是,却可以想象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构建这些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外界环境的不同后果。正因如此,现代社会正确的发轫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长期、不可逆转的后果决定我们的未来。
然而,这还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精神。资本主义放弃了对社会的控制,来换取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只是努力达到短期内利益最大化的简单目标,即使会危害到第三方、或殃及未来,也在所不惜。没有人会因为保护环境或考虑后代的健康问题而获得股票期权等经济利益的回报。所以,政府就有必要进行管制来保护和延续那些非商业性的价值目标。但是管制到什么程度,管制的目的是什么,是很难确定的。
历史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管制,通常表现为大规模科技系统发轫之后的追溯行为。政府虽然有时会策划巨大的工程壮举,如水电站和导水系统,但大部分的发展都是由私营企业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无法预见私营企业所创造的新兴产业的后果。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正在更加积极地指导社会发展。他们对科技选择的后果胸有成竹,他们比上世纪早先的资本主义政府更能全方位地掌控经济,并且迅速地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训。
大规模科技系统理论可以解释为何政府管制是如此的重要。 一个起初看似不起眼的、随意的科技选择,也许就会导致影响几代人的极大后果。比如一个世纪前起步的法国汽车工业,开始只生产少量的豪华汽车和赛车,但今天,其汽车工业已占了总经济成分的20%。这就是一种轨道式的发展,石油价格和城市格局的最终约束才会使其达到发展的极限。发展中国家可以参考发达国家今天的样子,来设计他们的未来。然而,发达国家产业的发展模式就是让人称心如意的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通常,发达国家积累的知识是快速发展的捷径。因此,有理由按照发达国家既定的模式发展。但是,考虑到大规模科技系统的特性,还有快速产生的无法阻挡的动量效应,我们更应该谨慎行事。西方和日本社会中的批评言论,对预先评价各种可能的发展轨道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中国的有识之士有必要对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进行大量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不是什么会推动或阻碍发展,而是哪一种发展是最持续性的、在长期内最优的。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被长期地讨论着,尽管大规模科技系统的动量效应使其发展变得不可逆转。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历史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创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