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调查,对其发展方向和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变单一经营为多元经营,加强对外协作,构建体育产业发展协作网络,实现优异互补,促进规模效应和综合效应的提高等是陕西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良策。
关键词:陕西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13-02
一、 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陕西省综合实力的较快增长,为本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而体育事业的转轨,体育经济的稳步发展,则要求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形势,树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合的经济、市场、法制和竞争观念,充分发挥在教育、科研、训练与培训以及场地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强化自我造血供能,努力实现高校体育的综合化良性发展。经过对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实际访查发现,由于经营意识、思路、手段、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规模、方向、效益等方面反映出如下特点:
1.经营内容丰富、形式繁杂,发展模式较为封闭,缺乏规模效应等特点等,制约了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开发和经营
体育主体市场所需求的产品,高校体育产业几乎都可以提供。在所访谈了解的22所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各类体育项目布局齐全。且学历结构明显较高(见表1),具有专业化水平特点。因此,在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布局上可谓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然而,反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则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组织行为,至今仍囿于校园之内,组织形式分散、项目开展单一化现象普遍存在。消费对象则主要以本校师生为主,缺乏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缺乏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意识,各种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功能和优势远未得到挖掘和发挥,从根本上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基本处于小而散和自我封闭发展的状态。
表1 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统计
2.消费对象稳定,场地设施配套,但发展目标单一,管理措施乏力
高校体育市场的消费对象,主要是相对稳定、人数集中的师生员工,且主要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年大学生为主体。随着健康休闲意识逐步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普遍推崇的消费时尚。对西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总体上平均每人为5%~6%,最高达8%以上;以本校为体育消费地点的占97%,而主要消费目的为娱乐和健身(81%);消费形式以个体消费(74%)和参加培训(11.2%)居多。由此看见,高校具有体育场地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条件,价低质高的有偿服务,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但调查中也发现,当前陕西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开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
3.科研型体育专门人才优势突出,而市场开拓型人才缺乏
陕西省高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国都是相对较强的。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以上学历占被访查总体的31.1%,运动技能较为全面,是本地区体育群体中高学历、高智能、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体育产业市场发展与开发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然而,一方面,有于受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历来重视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和科研工作,在高等体育学历教育中不进行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教育学习;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教育体制和目标任务的约束,在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懂经营善管理的市场开拓型人才缺乏,造成高校体育的各方面优势难以充分开发,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不同程度的闲置和浪费。
4.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人才,物质、信息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但资源浪费普遍存在
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市场,体育相关产业与市场的信息必然也成为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脉搏。高等院校体育产业与市场的开发与运营,同样要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进行营销决策,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利用信息社会资源,对体育市场的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之上。陕西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在获取、分析和处理体育产业与市场发展信息的能力等方面,是被动的、缺乏超前性和前瞻性。这无疑使其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虽然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活动只能在充分保证完成高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利用场地设施及师资的空闲时间进行,但每年的假期及课余空闲时间,则为开发体育产业与市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保证。而此大好机会未被充分利用。
这些人力、物力、信息及时间等有形的(客观的)和无形的(主观的)资源优势,是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所特有的有利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其优势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许多有能力开发的体育经营项目基本上属于空白。诸如体育科研服务,体育广告设计、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体育信息与运动保健咨询、体育活动策划、体育传媒运营、体育人才交流等。部分场馆设施则由于功能单一而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见表2)。这些现象造成高校体育产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与荒芜。
表2 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年利用率(经营天数/100天)
二、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1.发展方向
市场经济大环境与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不同,在运行机制上表现为准经营型的特征。即对内实行低收费的福利型体育经营服务,对外实行全商业性的体育有偿服务经营。在实施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应立足学校办出特色,面向社会积极开拓,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实施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联系与经营合作,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经营责任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发展途径
考察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与发展的经验,结合高校体育工作实际及陕西省高校体育工作之现状,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经营与开发,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1)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在发展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把握空间和时间,扩大经营创收,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2)发挥体育信息与科研能力的优势,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助,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3)合理利用人才、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元化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在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体育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点,灵活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服务项目。(5)积极倡导和扶持社区体育活动,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有偿服务。以创办社区体育俱乐部及实行会员制为开发重点,吸引和发展体育人口,培育积极健康的社区体育市场。
三、 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强体育市场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或聘用、引用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开发进入正常轨道并顺利运行。(2)注重对体育市场发展的研究与分析,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互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3)完善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措施,合法经营,努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4)强化市场意识,加大自身及体育产品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立足学校,走向社会,寻求扩大经营与发展。(5)加强高校的横向联合和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经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规模效应。(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立高校体育产业开发与经营网络,扩大影响和知名度,以适应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需求与形势,形成高校体育联合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文教卫司.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体育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120.
[2]楚继军.高校体育产业现状与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3-26.
[3]辛利,等.中国经济体育产业化经营理论与战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17.
[4]吴晓强.21世纪初中国体育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66.
[5]郭顺才,等.对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1997,(4):16.
[6]杨铁黎.关于中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體育科学,1998,(2):16-19.
[7]国家体育计划司.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文件经验选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7-313.
[8]鲍明晓.对中国体育产业热点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4):49.
[9]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9-81.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关键词:陕西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13-02
一、 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陕西省综合实力的较快增长,为本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而体育事业的转轨,体育经济的稳步发展,则要求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形势,树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合的经济、市场、法制和竞争观念,充分发挥在教育、科研、训练与培训以及场地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强化自我造血供能,努力实现高校体育的综合化良性发展。经过对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实际访查发现,由于经营意识、思路、手段、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规模、方向、效益等方面反映出如下特点:
1.经营内容丰富、形式繁杂,发展模式较为封闭,缺乏规模效应等特点等,制约了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开发和经营
体育主体市场所需求的产品,高校体育产业几乎都可以提供。在所访谈了解的22所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各类体育项目布局齐全。且学历结构明显较高(见表1),具有专业化水平特点。因此,在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布局上可谓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然而,反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则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组织行为,至今仍囿于校园之内,组织形式分散、项目开展单一化现象普遍存在。消费对象则主要以本校师生为主,缺乏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缺乏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意识,各种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功能和优势远未得到挖掘和发挥,从根本上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基本处于小而散和自我封闭发展的状态。
表1 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统计
2.消费对象稳定,场地设施配套,但发展目标单一,管理措施乏力
高校体育市场的消费对象,主要是相对稳定、人数集中的师生员工,且主要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年大学生为主体。随着健康休闲意识逐步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普遍推崇的消费时尚。对西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总体上平均每人为5%~6%,最高达8%以上;以本校为体育消费地点的占97%,而主要消费目的为娱乐和健身(81%);消费形式以个体消费(74%)和参加培训(11.2%)居多。由此看见,高校具有体育场地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条件,价低质高的有偿服务,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但调查中也发现,当前陕西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开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
3.科研型体育专门人才优势突出,而市场开拓型人才缺乏
陕西省高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国都是相对较强的。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以上学历占被访查总体的31.1%,运动技能较为全面,是本地区体育群体中高学历、高智能、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体育产业市场发展与开发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然而,一方面,有于受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历来重视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和科研工作,在高等体育学历教育中不进行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教育学习;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教育体制和目标任务的约束,在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懂经营善管理的市场开拓型人才缺乏,造成高校体育的各方面优势难以充分开发,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不同程度的闲置和浪费。
4.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人才,物质、信息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但资源浪费普遍存在
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市场,体育相关产业与市场的信息必然也成为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脉搏。高等院校体育产业与市场的开发与运营,同样要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进行营销决策,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利用信息社会资源,对体育市场的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之上。陕西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在获取、分析和处理体育产业与市场发展信息的能力等方面,是被动的、缺乏超前性和前瞻性。这无疑使其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虽然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活动只能在充分保证完成高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利用场地设施及师资的空闲时间进行,但每年的假期及课余空闲时间,则为开发体育产业与市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保证。而此大好机会未被充分利用。
这些人力、物力、信息及时间等有形的(客观的)和无形的(主观的)资源优势,是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所特有的有利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其优势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许多有能力开发的体育经营项目基本上属于空白。诸如体育科研服务,体育广告设计、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体育信息与运动保健咨询、体育活动策划、体育传媒运营、体育人才交流等。部分场馆设施则由于功能单一而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见表2)。这些现象造成高校体育产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与荒芜。
表2 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年利用率(经营天数/100天)
二、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1.发展方向
市场经济大环境与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不同,在运行机制上表现为准经营型的特征。即对内实行低收费的福利型体育经营服务,对外实行全商业性的体育有偿服务经营。在实施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应立足学校办出特色,面向社会积极开拓,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实施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联系与经营合作,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经营责任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发展途径
考察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与发展的经验,结合高校体育工作实际及陕西省高校体育工作之现状,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经营与开发,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1)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在发展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把握空间和时间,扩大经营创收,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2)发挥体育信息与科研能力的优势,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助,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3)合理利用人才、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元化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在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体育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点,灵活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服务项目。(5)积极倡导和扶持社区体育活动,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有偿服务。以创办社区体育俱乐部及实行会员制为开发重点,吸引和发展体育人口,培育积极健康的社区体育市场。
三、 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强体育市场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或聘用、引用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开发进入正常轨道并顺利运行。(2)注重对体育市场发展的研究与分析,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互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3)完善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措施,合法经营,努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4)强化市场意识,加大自身及体育产品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立足学校,走向社会,寻求扩大经营与发展。(5)加强高校的横向联合和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经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规模效应。(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立高校体育产业开发与经营网络,扩大影响和知名度,以适应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需求与形势,形成高校体育联合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文教卫司.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体育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120.
[2]楚继军.高校体育产业现状与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3-26.
[3]辛利,等.中国经济体育产业化经营理论与战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17.
[4]吴晓强.21世纪初中国体育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66.
[5]郭顺才,等.对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1997,(4):16.
[6]杨铁黎.关于中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體育科学,1998,(2):16-19.
[7]国家体育计划司.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文件经验选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7-313.
[8]鲍明晓.对中国体育产业热点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4):49.
[9]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9-81.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