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变“学会”为“会学”。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 三个方面
新课程改革使物理课程在知识量增多的同时,课时反而减少,所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我们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尽可能多地主动参与课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设置概念及知识点冲突情境,让学生在冲突中产生探求兴趣。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概念前,一般都会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或概念有一定的看法,这些看法经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而接受事物都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如果给学生简单进行错误更正,则学生往往很难接受。如:许多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或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受到的外力也越来越大,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造成许多困难,而且有这样认识的同学的思想很难轻易改变。但是,如果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的误解,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如针对学生在速度和力的关系上的错误认识,设计这样的实验:让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看到其速度越来越大,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所受外力(重力)是不变的,即物体在速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受力不变。这一结果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看法相矛盾,就会激起他们惊奇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做一名“懒教师”,让学生做“一切”事情,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不要因害怕学生出错或走弯路而包办代替一切,把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后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的探索一样去研究物理,让他们在学习中亲自发现许多奇妙的事物,享受到看到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欢欣。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前提下,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3.关注每一位学生,分层次提出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是成功;取得一次好的考试成绩,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比较有较大的进步,也是成功。因此,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应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增强其学习信心,进而达到增强兴趣的目的。
二、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
在物理调研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课堂上啥都能听懂,就是自己做题时不会做,不知道从哪下手。这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导致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搞好双基教学入手,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思维将成为空中楼阁;在掌握双基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
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多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如:讲解例题时,不要替学生审题,只把题目给出,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字眼,排除干扰因素,确定解题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规律进行求解。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出错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中涉及到的概念,进一步领会概念的含义,问题也就解决了。
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方法的训练,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貫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就会逐渐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自学能力培养,变“学会”为“会学”
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获取新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要把自学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物理,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归纳及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它还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学。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概念及科普类的章节,教师可列出预习提纲供学生自学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时可介绍一些有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某些较抽象的概念,估计学生自学会有困难的章节,可在课堂上集体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类比,达到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间相互启发和补充,直到把难点弄懂,变难为易。有些关键字、词、句,应启发学生从多个侧面加以理解。而某些章节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使知识条理化。
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还应经常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结构。学生经过了“归纳→总结→讨论→辩论→实践”的环节,知识就会不断得到拓展,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也就会逐渐增强,最终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论坛,2009,(6).
[2]教育研究,2008,(11).
[3]物理通报,2010,(3).
[4]物理教师,2010,(4).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 三个方面
新课程改革使物理课程在知识量增多的同时,课时反而减少,所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我们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尽可能多地主动参与课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设置概念及知识点冲突情境,让学生在冲突中产生探求兴趣。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概念前,一般都会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或概念有一定的看法,这些看法经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而接受事物都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如果给学生简单进行错误更正,则学生往往很难接受。如:许多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或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受到的外力也越来越大,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造成许多困难,而且有这样认识的同学的思想很难轻易改变。但是,如果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的误解,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如针对学生在速度和力的关系上的错误认识,设计这样的实验:让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看到其速度越来越大,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所受外力(重力)是不变的,即物体在速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受力不变。这一结果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看法相矛盾,就会激起他们惊奇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做一名“懒教师”,让学生做“一切”事情,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不要因害怕学生出错或走弯路而包办代替一切,把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后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的探索一样去研究物理,让他们在学习中亲自发现许多奇妙的事物,享受到看到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欢欣。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前提下,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3.关注每一位学生,分层次提出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是成功;取得一次好的考试成绩,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比较有较大的进步,也是成功。因此,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应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增强其学习信心,进而达到增强兴趣的目的。
二、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
在物理调研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课堂上啥都能听懂,就是自己做题时不会做,不知道从哪下手。这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导致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搞好双基教学入手,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思维将成为空中楼阁;在掌握双基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
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多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如:讲解例题时,不要替学生审题,只把题目给出,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字眼,排除干扰因素,确定解题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规律进行求解。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出错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中涉及到的概念,进一步领会概念的含义,问题也就解决了。
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方法的训练,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貫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就会逐渐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自学能力培养,变“学会”为“会学”
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获取新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要把自学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物理,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归纳及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它还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学。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概念及科普类的章节,教师可列出预习提纲供学生自学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时可介绍一些有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某些较抽象的概念,估计学生自学会有困难的章节,可在课堂上集体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类比,达到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间相互启发和补充,直到把难点弄懂,变难为易。有些关键字、词、句,应启发学生从多个侧面加以理解。而某些章节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使知识条理化。
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还应经常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结构。学生经过了“归纳→总结→讨论→辩论→实践”的环节,知识就会不断得到拓展,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也就会逐渐增强,最终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论坛,2009,(6).
[2]教育研究,2008,(11).
[3]物理通报,2010,(3).
[4]物理教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