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采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常规行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6穿刺组和颈7穿刺组,每组30例,分别在肌间沟颈6、颈7水平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观察2组患者臂丛神经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臂丛神经阻滞后30 min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镇痛时间及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与颈6穿刺组比较,颈7穿刺组患者颈4神经的阻滞率低(93.3% vs 33.3%),颈8神经的阻滞率高(23.3% vs 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5、6、7皮节区神经的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臂丛神经的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臂丛神经阻滞后30 min,颈7穿刺组患者血氧分压高于颈6穿刺组[(78.1±6.3) mmHg vs (70.2±6.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臂丛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7穿刺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低于颈6穿刺组(36.7% vs 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膈神经阻滞外,2组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与颈6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相比,颈7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相似,但阻滞平面下移,膈神经阻滞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