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取红外线穴位照射治疗,观察组采取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对于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红外线穴位照射;胃肠膏外敷;肝郁脾虚型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15-02
肠易激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中医认为,该病的患者通常伴有腹痛、腹泻和大便清稀等症状,本病的患病人群较多,而且发病率较高,症状会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法可以对该疾病的治疗起到良好效果,红外线可以促进血管扩张,中药外敷可以使药物直达患者的经络和脏腑。现对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2]进行辨病辨证。采用随机数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5±10.31)岁,病程 0.5~4.0年,平均病程(1.92±0.31)年。观察组男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43.15±8.65)岁,病程 0.5~4.0年,平均病程(2.03±0.39)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3];②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都对本次研究的意义有一定了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基本资料缺失;②患者具有认知性问题;③患者具有肝功能障碍;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的治疗方式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红外线穴位照射的方式,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红外线照射仪器调试好以后,让其摆成合适的角度进行预热,将红外线照射在患者的肠胃部,垂直照射30 min,当患者感觉到温热以后,方可停止。照射2次/d,20 min/次。
观察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治疗。首先让患者采取仰卧位,清洁患者治疗处的皮肤。其次要根据一定的比例调出胃肠膏,该方为江苏省名中医邹逸天自拟,其主要成分为:当归10 g、白芷10 g、乌药8 g、香附8 g和木香6 g。操作使用时取适量膏药将其溶于75%酒精中调化制成药液,制成的药液中要适当加用中药粉末,属夹寒者加干姜粉;属夹热者加焦栀子粉;兼胀者加莱菔子粉;兼痛者加徐长卿粉。
操作者将10 cm×10 cm×0.2 cm的无菌纱布垫放于药液中浸湿,微拧干后放于治疗部位,对于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的治疗,常以神阙穴和中脘穴为主。将红外线理疗灯(型号YSHT-IIA)放于治疗穴位上方进行照射治疗,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选择照射的距离。每2天进行1次治疗,治疗20~30 min/次。1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①痊愈:肠易激病症都消失。②显效:主要病症和体征获得明显改善。③有效:主要病症获得明显好转④无效:患者的临床病症和生命体征没有明显改善,有的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具体包括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处理软件作为处理此次研究中数据的主要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其让中药的给药途径更加有效[4]。它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理疗灯产生温热的效应,进而让患者腹部的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流通和新陈代谢,让药物的吸收更加有效,直接通过经络达到内脏。该给药方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治疗,实践证明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改善有效。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外治法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效果[5]。笔者长期跟随江苏名老中医(药)专家邹逸天从事中医内病外治临床工作,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邹老自拟的胃肠膏协定方单纯外敷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疗效,但是距离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差异,究其根本是因为药物渗透不佳,所以利用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肠胃外静脉注射治疗的危险,还能避免药物在口服时吸收不佳的情况,让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更加有效,让患者的治疗更加简单。需要格外注意的是:①如果冬季使用该方法要注意保暖,药液需加温至40 ℃~50 ℃。②注意红外线理疗灯的距离,防止烫伤。③施治部位有皮肤溃破处谨慎使用,对此药液过敏者停用。④嘱咐患者适当活动,注意清淡饮食。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经过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治疗后,患者的肠胃功能明显改善,可以有效实现肠易激疾病的恢复,该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综上所述,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对于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和肠胃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随着治疗方式的改变逐渐显现,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彭玉霞.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照射和穴位注射对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8):1144-1145.
[2]葛娅琳,史莹,王建龙.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阻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3):204.
[3]姜燕芳.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红外线灯照射干预脾胃虚寒胃脘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8):75-77.
[4]方大正,侯纪玲.穴位红外线照射治疗EN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5):86-87.
[5]甘谱琴,王亚瑜,潘琦,等.脾胃培元散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胃脘痛35例疗效及护理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7):1412-1414.
关键词:红外线穴位照射;胃肠膏外敷;肝郁脾虚型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15-02
肠易激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中医认为,该病的患者通常伴有腹痛、腹泻和大便清稀等症状,本病的患病人群较多,而且发病率较高,症状会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法可以对该疾病的治疗起到良好效果,红外线可以促进血管扩张,中药外敷可以使药物直达患者的经络和脏腑。现对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2]进行辨病辨证。采用随机数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5±10.31)岁,病程 0.5~4.0年,平均病程(1.92±0.31)年。观察组男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43.15±8.65)岁,病程 0.5~4.0年,平均病程(2.03±0.39)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3];②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都对本次研究的意义有一定了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基本资料缺失;②患者具有认知性问题;③患者具有肝功能障碍;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的治疗方式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红外线穴位照射的方式,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红外线照射仪器调试好以后,让其摆成合适的角度进行预热,将红外线照射在患者的肠胃部,垂直照射30 min,当患者感觉到温热以后,方可停止。照射2次/d,20 min/次。
观察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治疗。首先让患者采取仰卧位,清洁患者治疗处的皮肤。其次要根据一定的比例调出胃肠膏,该方为江苏省名中医邹逸天自拟,其主要成分为:当归10 g、白芷10 g、乌药8 g、香附8 g和木香6 g。操作使用时取适量膏药将其溶于75%酒精中调化制成药液,制成的药液中要适当加用中药粉末,属夹寒者加干姜粉;属夹热者加焦栀子粉;兼胀者加莱菔子粉;兼痛者加徐长卿粉。
操作者将10 cm×10 cm×0.2 cm的无菌纱布垫放于药液中浸湿,微拧干后放于治疗部位,对于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的治疗,常以神阙穴和中脘穴为主。将红外线理疗灯(型号YSHT-IIA)放于治疗穴位上方进行照射治疗,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选择照射的距离。每2天进行1次治疗,治疗20~30 min/次。1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①痊愈:肠易激病症都消失。②显效:主要病症和体征获得明显改善。③有效:主要病症获得明显好转④无效:患者的临床病症和生命体征没有明显改善,有的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具体包括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处理软件作为处理此次研究中数据的主要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其让中药的给药途径更加有效[4]。它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理疗灯产生温热的效应,进而让患者腹部的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流通和新陈代谢,让药物的吸收更加有效,直接通过经络达到内脏。该给药方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治疗,实践证明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改善有效。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外治法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效果[5]。笔者长期跟随江苏名老中医(药)专家邹逸天从事中医内病外治临床工作,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邹老自拟的胃肠膏协定方单纯外敷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疗效,但是距离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差异,究其根本是因为药物渗透不佳,所以利用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肠胃外静脉注射治疗的危险,还能避免药物在口服时吸收不佳的情况,让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更加有效,让患者的治疗更加简单。需要格外注意的是:①如果冬季使用该方法要注意保暖,药液需加温至40 ℃~50 ℃。②注意红外线理疗灯的距离,防止烫伤。③施治部位有皮肤溃破处谨慎使用,对此药液过敏者停用。④嘱咐患者适当活动,注意清淡饮食。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经过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治疗后,患者的肠胃功能明显改善,可以有效实现肠易激疾病的恢复,该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综上所述,红外线穴位照射联合胃肠膏外敷对于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和肠胃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随着治疗方式的改变逐渐显现,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彭玉霞.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照射和穴位注射对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8):1144-1145.
[2]葛娅琳,史莹,王建龙.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阻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3):204.
[3]姜燕芳.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红外线灯照射干预脾胃虚寒胃脘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8):75-77.
[4]方大正,侯纪玲.穴位红外线照射治疗EN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5):86-87.
[5]甘谱琴,王亚瑜,潘琦,等.脾胃培元散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胃脘痛35例疗效及护理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7):141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