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两则新闻的小型调查
国庆期间,本刊编辑部利用假期,对小学生作文“语言贫血”症,做了一次有趣的调查。当我们将以下两条消息分别展示给家长和老师时,得到的结果比事例更耐人寻味。以下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条消息——
◇《南京晨报》报道:日前,一位小学老师感叹说,现在的小学生作文内容千篇一律, 甚至编造情节,前几天过教师节,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全说老师像妈妈。写“妈妈的爱”时,全班52名学生竟有38名都提到:“有一天我生病了,发高烧,妈妈带我看病,所以我很爱妈妈。”很多作文中描写发高烧的度数达到了39摄氏度以上,还有学生竟写出四、五十摄氏度的体温,仿佛高烧度数与母爱成正比。
◇另据《现代快报》载:有一篇600字的小学生作文,其中竟有72个“死了”,包括“心里烦死了”、“功课紧张死了”、“热死了”等等。《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把这种现象“诊断”为“语言贫血症”。
在受访的20名家长中,有半数以上都为孩子的作文感到头痛,非常赞成小学生多患有“语言贫血症”一说,但同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师教学有问题。
可是,在调查中有一位母亲的话,却让我们听出了另一种味儿——
“别跟我提孩子作文的事,说起来我都快给气死了!老师说他不会写作文,让我放假带他去野外观察生活写日记。昨天,国庆节,我们一家决定去野生动物园。谁知道,那么多人都往那儿涌,公共汽车等死人;好不容易挤上了,车里面又挤死人了;到了动物园还得排队买票,这个天真怪了,都十月了还那么热,站在毒日头下排队,晒死了。最气人的还是那个小东西,你叫他观察小动物,他偏偏要玩滑梯;让他看看这些人都是什么表情,他非要去练打靶。回到家,我让他写日记,他居然趴到桌上呼呼地睡着了,气死我了!”
短短230个字的陈述,这位母亲用了5个“死”来表示自己的气愤、恼怒和所遭遇的环境,用词之单调,让人不能不以为她也是一个“语言贫血症”患者。
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儿童的模仿力是极强的,有一个语言如此贫乏的母亲,在她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作文词穷也就可想而知了。
与此同时,老师那组的调查结果也出人意料。20名老师都认为自己班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有《南京晨报》报道的现象。“这两个例子还算不上狠的,”一位老师不屑地说:“这学期,我刚接手一个四年级班,开学后的第一周,我布置了一篇题为《记暑假一件事》的作文。批改作文时,我发现一个同学写暑假回老家,和表兄弟们一起捉萤火虫的作文写得特别生动,就放在一边准备到课堂上做范文念。谁知往下没看两篇,又发现一篇写回老家捉萤火虫的,只是‘表兄弟’改成了‘表姊妹’,两篇文章一比,竟然结构、造句、修辞都是一模一样的。很快,我在全班57份作文中,找出完全可以‘配对’的作文4组,其中一组有6人;‘一半相似’的5组。第二天,我强压怒火问学生们,这是怎么回事?!全班学生竟然都满脸无辜地齐声回答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的前任——他们的语文老师教作文,就是要求学生们买各种《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然后从上面抄写、仿写,还振振有词地说:‘你们肚子里没词,不会写,抄是最好的办法。小学低年级作文就是模仿,多背优秀范文自然就会写作文了。’我去找校长理论,校长说人都走了,还说什么呢。可是,这样的老师误人子弟啊!小学一至三年级是孩子打基础最关键的阶段,教孩子这样写作文能写出好文章么?!”
2、小学生作文真的很难教?小学生作文真的太难写?该如何解决小学生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问题呢?
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特级教师喻玲玲,喻老师说:“对刚入学的孩子,单靠学校教或者家长督促都是不够的,只有家校互动、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
记者:刚入学的孩子写作文应该从哪儿下手?
喻老师:从写“话”开始。会说必能写,细心的家长不难发现,早在孩子读幼儿园大班时,老师讲完童话故事后,都会让他们回家复述给爸爸妈妈们听,这不仅仅是记忆力的训练,更是一种“说话”训练,通过幼儿有顺序、有趣味、有整体感的叙述,为以后描写打下基础。在这一点上,幼儿园老师比小学老师做得好,家长也更配合,孩子们回家复述故事时,不论好坏都会得到表扬。可一进小学,“复述故事”就变味了,最后成了老师布置、家长监督下必须“背”的课文,孩子的学习立即变得非常“被动”。我认为这是一年级孩子最糟糕的变化,却又被许多家长、老师疏忽了。
我主张让刚入校的学生,从写话、记话开始,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导他们写日记,从而很自然地向记叙文过渡。
记者: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写日记,写日记就能医治“语言贫血症”么?
喻老师:“语言贫血症”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只要做到“我手写我心”,写生动、鲜活的生活,我想“语言贫血症”可以不医而治。
这里给一年级家长介绍几种辅助孩子写日记的好办法——
“画”日记
让孩子“画”日记。因为儿童的语言积累不是太多,加上他们的识字量有限。所以先让他们作画,用自己能够看懂的画面形式来表述自己心中要表达的内容,对此他们非常乐于接受。
例如,带孩子去一个养狗的朋友家做客,回家后,妈妈可以说“今天我们看到的小狗长的什么样子呀?”在孩子说的基础上,让他尝试“你把它画出来吧,爸爸回来,让他看看。”或“和妈妈一起把它画下来吧,咱们来比一比,谁画得像。”……第一次孩子自己感觉没画好,不要着急,他还会去反复观察,直到他自己满意了为止。就这样,画得多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并养成了看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再向大人们表述的愿望和习惯了!
由于要向大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因此说的能力也在加强。日子一长,他不想说了,就会自己在画上面加个简单的说明,让大人自己去看明白。这时,你再鼓励他把这种“在画的边上适当注上自己的简要的话”的方法坚持下去,这样便自然地过渡为儿童的“写话”练习了。
“画”日记形成习惯以后,大人们就要学着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可对他的“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从“单幅图”向“多幅图”转化。如,我们可以先让儿童写(画)自己一天中经历的一件事,让他们把这件事的情景用自己的笔画下来,随后,我们可以让儿童画一组画,表达一个完整的事件。如:他们做的游戏,生日情景,路上见到的趣事,田野里的景象,班级里发生的事,妈妈(爸爸)的故事……
用“笔”对话
通过日记与孩子交流
提前叫孩子把需要办的事情记在纸上。例如明天他要哪些东西,今天晚上,让他通过记日记的形式写来,然后把写好的日记送给家长,家长根据需要,在第二天把该给孩子做的事按照他日记上的要求办好了,也以日记的形式给孩子以答复。这样一来,每天晚上,他都会绞尽脑汁地给爸爸妈妈写要求,同样,也会迫不及待地看大人们为他写的“答复日记”。天长日久,不怕孩子养不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也不怕孩子写不出东西得“语言贫血症”。
以下是一个7岁男孩和他爸爸的“日记交流”。
爸爸,我校服上的第一粒扣子掉了,妈妈用了一粒大红扣子钉在上面,活像一只探照灯,它每天在我的颈子下面乱“照”,你知道班上有多少同学盯着它么?特别是女同学,都在笑我,它让我上课不能专心,请妈妈把扣子反钉到里面去好么?
儿子,对不起,妈妈钉扣子的时候疏忽了,让你受委屈了,我们错了,立即改正。
你看,这样的对话日记写得多生动,是任何辅导材料上都抄不来的!
这两种办法是家长可以借鉴的,那么课堂上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我的经历
曾经有个学生告诉我,他上四年级的表姐不会写作文,每次都要写两个多小时,他问:“我们以后会不会也要写作文?”我意识到学生虽然很小,但都听说高年级的作文难,还没学就产生了惧怕的心理,有了这样的畏难情绪,对将来写作文肯定不利。于是,我有意把日记与作文划清界限,力求让孩子们感到日记就像在说话,想怎么写都成,对格式也不做过多要求。
拼音学完后,我说:“同学们,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拼音学得怎么了,请你们回去用拼音试着写一句话。每两天写一次,想到什么写什么,写法和格式都不作要求。”不想的同学我也不勉强,但对写得通顺的学生大加赞扬。后来,全班同学都喜欢上了写话,他们用这种方式和我交流。
有了良好的开端,我和学生们商量:“你们是不是每天都有一些事要对老师说,咱们班这么多同学,可老师只有一个,怎么才能听到你们所有人的想法呢?以后呀,就请你们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交给我,老师就可以知道你们的想法了!”学生们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告诉他们把想说的写下来了,别人看时就会感到像在听你说一样。同样,每天讲评时,只表扬不批评,还定期给写得好的学生加小红花,在黑板报上抄写得好的“话”,慢慢地他们明白了这就是“日记”。
日记写好了,二、三年级学写记叙文,就很容易了。教语文这么多年,我还真没遇到完全抄范文的现象。
3
记者:小学生多看优秀作文选好不好?
喻老师:为了孩子写好作文,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各种版本的作文选,一些出版社也利用家长们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广告词上大做文章,好像只要看了他们出的书,孩子立即“下笔如有神”。其实,作文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切不可太心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类的书,可以看,但我更主张孩子学习“大家”的作品。要想治孩子“语言贫血症”,必须让他们大量阅读,而真正对孩子有用的是名家的作品,如果担心孩子看不懂,家长可以读给他们听,这是丰富学生词汇量的良方。
记者:家长应该了解学校作文教学的哪些方面呢?
喻老师:作文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求也应不同。目前学校作文教学一般是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渗透,真正的写作文要到三年级。不同的阶段,对孩子作文的要求也不一样。刚开始写作文时只要求能写一句或几句话,三四年级能写简单的篇即可,到五六年级,就要有自己的感悟和认识在里头了。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在配合学校的作文教学时,家长首先要有个良好的心态,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孩子“不会写作文”虽然表现在许多方面,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类是错字连篇,缺乏条理,组织散乱;另一类是内容空洞,不切实际,东拉西扯。
许多家长对孩子作文中错字连篇、语句不通的现象很头疼,其实大可不必。
这是孩子的写作能力幼稚的表现,孩子的原始积累和表达能力都未成熟,出现错别字、条理不通等情况很正常,算不上什么大毛病,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就可以改正。
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那么,在这方面,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
帮助孩子做好积累,厚积方能薄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脑中空空,我们要求他天天写,有什么用呢?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一味模仿别人是无法提高写作水平的。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我们的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而说话、写话等又积累了一定的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作文的能力。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写得像流水账就生气,在旁边不时启发提示,甚至恨不得自己动手。这种心态是极不可取的,大人们不能管得太多——绝对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性,老师和家长在教孩子写作文时,一定要顺应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再辅以正确的方法,那么,您的孩子即使不能成为小作家,也可以写出通顺流畅、有血有肉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