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学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而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文本体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指导下分析文本,激活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观察生活,感受文本美
正所谓“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发现、感受生活之美。同时结合文本学习,让学生将直观感受和抽象认知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出水芙蓉》的音乐,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们想象画面,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头脑中关于荷花的画面充分激发出来,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记忆中的荷花画面。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有的说自己看见好多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就像是美丽的仙子似的,还有的学生说好像看见各种颜色的荷花在争奇斗艳,好像都说自己最漂亮。教师看见学生们兴致这样高,于是决定带大家去实际看一看荷花,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回来之后和文本中描写的内容进行对比,体会文本中的意境之美。当学生回到教室的时候,纷纷展示自己的画作,可见荷花已经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内容,学生自然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的灵敏度,让学生形成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参与表演,体验文本情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同时也不擅长于抽象思维,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形象化的思维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这样的设计避免了语言文字枯燥性,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整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活泼有趣,文本中的各种角色特点鲜明,这样的题材小学生非常喜欢,而且也非常适合课本剧的编演。
小学生都喜欢活动,这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以编演课本剧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满足自己表演欲望的同时亲身体验文本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
三、实践活动,升华文本意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和课内知识,也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感受自然,挖掘课堂外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主题式阅读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莫高窟》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确定了“走进美丽的风景”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教师没有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也没有局限于课堂或者书本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这样的活动设计非常感兴趣,而教师就精心设计:“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小小导游,那么,你想和大家分享哪一个旅游景点?”小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课下的时间中,学生们一起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景点的资料,然后自己进行整理,自主创作导游词。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以及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走向课外,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将文本解读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能够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指导下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文本内容。让我们扬起生活之帆,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221124)
一、观察生活,感受文本美
正所谓“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发现、感受生活之美。同时结合文本学习,让学生将直观感受和抽象认知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出水芙蓉》的音乐,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们想象画面,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头脑中关于荷花的画面充分激发出来,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记忆中的荷花画面。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有的说自己看见好多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就像是美丽的仙子似的,还有的学生说好像看见各种颜色的荷花在争奇斗艳,好像都说自己最漂亮。教师看见学生们兴致这样高,于是决定带大家去实际看一看荷花,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回来之后和文本中描写的内容进行对比,体会文本中的意境之美。当学生回到教室的时候,纷纷展示自己的画作,可见荷花已经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内容,学生自然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的灵敏度,让学生形成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参与表演,体验文本情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同时也不擅长于抽象思维,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形象化的思维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这样的设计避免了语言文字枯燥性,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整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活泼有趣,文本中的各种角色特点鲜明,这样的题材小学生非常喜欢,而且也非常适合课本剧的编演。
小学生都喜欢活动,这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以编演课本剧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满足自己表演欲望的同时亲身体验文本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
三、实践活动,升华文本意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和课内知识,也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感受自然,挖掘课堂外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主题式阅读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莫高窟》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确定了“走进美丽的风景”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教师没有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也没有局限于课堂或者书本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这样的活动设计非常感兴趣,而教师就精心设计:“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小小导游,那么,你想和大家分享哪一个旅游景点?”小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课下的时间中,学生们一起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景点的资料,然后自己进行整理,自主创作导游词。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以及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走向课外,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将文本解读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能够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指导下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文本内容。让我们扬起生活之帆,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