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世界、看社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社会,怎样去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清时代潮流和趋势,需要具备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三观”的培养又必须依赖于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系统地学习思考才能获得。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正像杜威所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学科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历史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历代帝王能成就霸业,铁的法律是前提。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法制的统一。
一、历史课堂是德育的主要阵地
1.教师对历史教学应予以重视目前历史教学中由于我们历史教师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探讨不深;客观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教学成绩、课时的限制等因素影响。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说教性等,从而大大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古人曾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更应该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法制观念。
2.在日常的备课中要精心挖掘设计教材中的德育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恰当的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计划。忌空,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忌高,太高,悬在空中,使人感到不真实亲切。目标要实,从小处着眼,以小聚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德育教育的素材,找到实施的切入口,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认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再选择恰当方法,其渗透才不会落空。
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如陳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共产党员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通过对历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
二、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丑、恶的鞭挞,无不浸透人的情感。历史教师无论对历史人物,还是对历史事件,都必须公正客观、爱憎分明。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通过举行国情知识竞赛,组织课外阅读、讨论,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组织观看影视录相,举行法制教育会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渗透
在现代史的教育中,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红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解放军铁的纪律也是战胜日寇和国民党八百万军队的保证。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完善的法律作保证,才会有和平发展的繁荣局面。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更好的定位中学历史教学,努力加强中学历史教学德育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注重德育与法制的渗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使中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历史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历代帝王能成就霸业,铁的法律是前提。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法制的统一。
一、历史课堂是德育的主要阵地
1.教师对历史教学应予以重视目前历史教学中由于我们历史教师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探讨不深;客观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教学成绩、课时的限制等因素影响。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说教性等,从而大大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古人曾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更应该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法制观念。
2.在日常的备课中要精心挖掘设计教材中的德育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恰当的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计划。忌空,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忌高,太高,悬在空中,使人感到不真实亲切。目标要实,从小处着眼,以小聚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德育教育的素材,找到实施的切入口,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认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再选择恰当方法,其渗透才不会落空。
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如陳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共产党员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通过对历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
二、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丑、恶的鞭挞,无不浸透人的情感。历史教师无论对历史人物,还是对历史事件,都必须公正客观、爱憎分明。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通过举行国情知识竞赛,组织课外阅读、讨论,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组织观看影视录相,举行法制教育会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渗透
在现代史的教育中,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红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解放军铁的纪律也是战胜日寇和国民党八百万军队的保证。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完善的法律作保证,才会有和平发展的繁荣局面。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更好的定位中学历史教学,努力加强中学历史教学德育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注重德育与法制的渗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使中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