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小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开启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利用记忆力和直觉力轻松、愉悦地诵读经典,同时也不会使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相反会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以“经典教育”活动为主题,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阅读有价值的书为起点,重拾文化经典,深植读书风气。《三字经》《弟子规》《中庸》《论语》……经典古诗、并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作为必读书目。并组建“智慧种子”小组,通过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交互性阅读为基础,调动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充分运用学生求知的自主权,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字、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疑惑,通过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此外,根据诵读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经典诵读表演赛、经典知识竞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提升艺术品位,丰富生活。正所谓“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 ,从小背诵经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孩子的心胸会更宽广,眼界会更深远,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教养。有了这样的底蕴,再去学习比较浅近的应用性知识文化,孩子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着悠扬的韵律,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在经典诗文中徜徉,在感知经典传统文化中成长。长期教学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长期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
二、激活诵读兴趣,拨动诵读旋律
兴趣就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如果能够激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词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抓住精要之处,引导学生诵读诗中的精华,是最能激活学习兴趣了。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离别的诗在意境上的区别。学生通过品味、理解,《别董大》却以悲景写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奋发精神尽显其中。在讨论中得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写登楼所见,更突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自然比片面写景要更胜一筹。如此比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得以发散,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把诵读兴趣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童趣内容的诗篇特别能激起小学生的兴趣,记住了有趣之处,往往就理解了作品。
三、培养审美能力,感悟诵读快乐
古诗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审美艺术金字塔的顶端。古诗词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以完美的形式、不朽的审美艺术价值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诵读,是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用富于感染力的诵读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诵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使经典美文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对于古诗《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明意悟情,才能真正地掌握古诗词,才能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责任编辑罗峰
一、开启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利用记忆力和直觉力轻松、愉悦地诵读经典,同时也不会使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相反会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以“经典教育”活动为主题,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阅读有价值的书为起点,重拾文化经典,深植读书风气。《三字经》《弟子规》《中庸》《论语》……经典古诗、并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作为必读书目。并组建“智慧种子”小组,通过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交互性阅读为基础,调动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充分运用学生求知的自主权,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字、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疑惑,通过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此外,根据诵读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经典诵读表演赛、经典知识竞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提升艺术品位,丰富生活。正所谓“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 ,从小背诵经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孩子的心胸会更宽广,眼界会更深远,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教养。有了这样的底蕴,再去学习比较浅近的应用性知识文化,孩子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着悠扬的韵律,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在经典诗文中徜徉,在感知经典传统文化中成长。长期教学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长期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
二、激活诵读兴趣,拨动诵读旋律
兴趣就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如果能够激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词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抓住精要之处,引导学生诵读诗中的精华,是最能激活学习兴趣了。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离别的诗在意境上的区别。学生通过品味、理解,《别董大》却以悲景写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奋发精神尽显其中。在讨论中得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写登楼所见,更突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自然比片面写景要更胜一筹。如此比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得以发散,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把诵读兴趣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童趣内容的诗篇特别能激起小学生的兴趣,记住了有趣之处,往往就理解了作品。
三、培养审美能力,感悟诵读快乐
古诗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审美艺术金字塔的顶端。古诗词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以完美的形式、不朽的审美艺术价值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诵读,是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用富于感染力的诵读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诵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使经典美文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对于古诗《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明意悟情,才能真正地掌握古诗词,才能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