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为何背一把剑,而不是刀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7703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看看古代小说、戏剧就知道:道士一般都是拿剑的,一般都是像吕洞宾那样,背后背一把宝剑,就没有见过背一把刀的。道士是出家人,天天背一把兵器干什么?而且,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喜欢用刀呢?
  道士为啥喜欢拿兵器
  并不是出家人都背兵器,比如和尚,就很少背剑。虽然少林七十二绝技里有一部《达摩剑谱》,但也没听说什么人练。和尚使的,要么是禅杖,要么是戒刀,要么就是棍子。
  然而和尚们的禅杖也好、戒刀也好,都是随身的物品,禅杖是用来敲醒打盹的和尚的,戒刀是用来裁衣服、剃发、修指甲的,虽然可以当兵器用,但都算不上兵器。
  如果我们稍微翻翻史书甚至小说,就会发现,天天剑和印不离身的,只有两种人,一种就是道士,另一种就是将领。所以《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新野,第一次调兵遣将,必须请来刘备的剑印,才能发号施令。而剑对于道士来讲,也几乎就是标配,比如道教的传承,重要的一件信物就是法剑。张天师张道陵去世前说:“吾升天之后,留太上所赐宝剑、都功印箓,以付子孙。”此后印和剑就成了天师府的信物。茅山宗师相传,也是有印有剑。
  这其實就透露了一点消息:道教,甚至道家,具有很浓厚的军事背景。
  只要稍熟悉一点道教史的朋友就知道,天师道始创于东汉末年的张陵,张陵设立二十四治,这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组织。传到孙子张鲁手里,割据一方,形成政教合一的势力。初学道者名“鬼卒”,带着一种浓浓的军事味道。张鲁独占汉中二十年,如果不是军民合一,如何能撑下来?
  所以,道教创教之初,就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成员往往既是修道者,又是战斗人员。携带兵器当然是很正常的事情。
  道教随处都带着军事制度的痕迹
  张鲁降曹操后,天师道仍然在到处传播,陈瑞(277年)、李特(310年)、孙恩(399年),这都是借天师道造反的。另外还有张昌“妄称神圣,绛头毛面”,东晋的“妖贼李弘”,“自称圣王,聚众为寇”。
  这个李弘未必是真有其人,因为当时有句谣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东南西北到处有人冒名李弘造反。所以刘勰在《灭惑论》里说:“张角李弘,流毒汉季。”当时有部经典《太上洞渊神咒经》说“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木子(李)弓口(弘的异体字),就该王治天下;那么木子二人,该飞到哪里去呢?
  一部道教的创教史,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养性修真,那样虚无恬淡,而是在啸聚、在密谋、在复仇、在搏命。
  道教,其实产生于底层老百姓的反抗,是对当前政府的不信任。
  所以一方面修心养性,一方面聚众造反——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之两面。东晋道教学者葛洪说汉末的道教“刺客死士,为其致用,威倾邦君,势凌有司,亡命捕逃,因为窟薮”,刘勰说道士“斩缚魑魅,以快愚情,凭威恃武,俗之旧风,故吏兵钩骑,以动浅心”。
  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看道教的神里,有许许多多都是武将打扮的,不是什么元帅,就是什么将军,手下多少万天兵天将。这个只要翻翻《道法会元》就知道,不用多列举。道教有灵符,军队有兵符;道教有法印,军队有将印;道教有令牌,军队有令箭;道教有召将谢将,军队有调兵遣将;道教有除妖斩魔,军队有攻杀战斗……一句话,道教随处都带着军事制度的痕迹。
  就是号称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其实也和兵家的思路是相通的。道教领袖人物陈撄宁先生说:“自古道家,无不识兵者……兵学遂为道家之特长。”一部《道德经》,未始不能看作一部军事著作。
  道士拿的为什么是剑而不是刀
  我们总有个感觉,在武侠剧里,拿剑和拿刀,虽然都是打架,但拿剑打架的,身份就高贵些;拿刀的,往往就是小喽啰。除非是到了清代,这个感觉是正确的。剑和刀本身也存在着价值的区别。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有一个著名的相声《文昭关》。讲的是伍子胥逃难过昭关的故事。说某戏班演这出戏的时候,给伍子胥在后台上装打扮的人,原本是管锅炉的外行,本来伍子胥是要佩宝剑出场的,那人错给他挂了一口腰刀,演员也没察觉。可是伍子胥一出场,原本这里有四句唱,必须提到宝剑:“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中枉挂三尺剑,不能报却父母冤。”结果观众见伍子胥带了刀出场,一齐喝倒彩。伍子胥一急,临时现编了四句:“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浇。路上的盘费我都花掉,卖了宝剑换了一口刀。”
  相声也是有逻辑的,这里的逻辑就是剑贵刀贱,那么是不是合理呢?我们在《汉书》中看到另外一个故事:汉代名臣龚遂,做渤海太守。“命百姓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可见在汉代民间,剑就是比刀贵的。一口剑能换一头牛,一口刀只能换一头小牛犊,相差是这样大。
  居延汉简里也有类似的例子,一口普通的剑,价值650钱到700钱之间。一口一尺二寸长的短刀只值30钱。就算普通的剑是三尺长的,把这短刀的成本扩大三倍,也不过90钱。比剑便宜多了。蜀地的刀,运到中原来,加上运送的价格,也不过“值数百”,勉强和一口剑相当。
  其实长度相同的刀和剑,所用的料是差不多的,兴许刀用的铁还要多些。但是,造剑与造刀不同。造剑需要两面开刃,手工当然比只开一面刃的刀繁难。且两面开刃比单开一面的相比,至少凭空多了一道工序,那就是得找对称,另外中脊还得找直。这些问题在一面刃的刀身上都不存在。我的一个朋友原本是开刀剑店的。我请教他,说与造刀剑的匠人师傅聊,都说造刀比造剑容易。
  有人问:既然造剑比造刀难,那么为什么先秦的时候多用剑而少用刀呢?我想这应该是材料的原因,先秦时期,大家用的都是青铜剑,而青铜剑是范铸成型的,和钢铁发明后的打造的刀剑完全不一样。范铸成型,你铸成什么样子都可以。
  因为剑难造,刀容易造,这就更扩大了两者的差异。刀往往可以批量生产,而剑总是定制。但凡限量版的,就肯定来得高贵。孙权一次造了十口剑,万口刀。可见剑是孙权自用或者颁发给将领们的,而刀是发给普通小兵的。古代的帝王将相,不惜把最好的称谓,最华美的装饰加给剑。但对刀则冷落得多。
  刀兴起后,剑逐渐退出实战,但还用于指挥战斗、权力象征等场合。所以,将领佩剑以指挥,小兵佩刀去打仗。道士替天行法,自然要佩带这种代表权力的剑了。
  比如:洞神部道士佩阴阳斩魔剑;高玄部道士佩金刚洞神剑;中盟洞玄部道士佩阳光洞神剑;三洞部道士佩销魔剑;大洞部道士佩景精剑。这些大宝剑有各种各样好听的名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其实也没啥,恐怕就是在剑上刻几个字。
  另外,剑的尺寸还有限制,比如:正一法师佩斩邪之剑,长二尺四寸;紫虚法师佩紫虚阳光之剑,长二尺八寸;洞神法师佩太一三元之剑,长三尺。
  中国人特别喜欢在数字上找辙,比如说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平常使的筷子,有人说“长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所以真武大帝的宝剑叫“北方黑驰衮角断魔雄剑”,长七尺二寸,按七十二候;重二十四斤,按二十四气;宽四寸八分,按四时八节。另外孙悟空的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西游记》里没说理由,但中医认为人一昼夜的呼吸有一万三千五百息,可以说是一种照应。
  到了唐宋以后,道教逐渐抹去了军事的色彩,剑越来越带有象征性的意义,比如慧剑,实际上指斩断杂念的内心修行;吕洞宾的剑,实际上也是指断烦恼、贪嗔和色欲。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从道教的发展史看来,道士背上这把剑,某种程度上,一直暗喻着底层民众反抗的武器!
  (澎湃新闻网 2016.9.21)
其他文献
小A年少时是个苦命的姑娘。三岁时父母离婚,七岁时被再嫁母亲的丈夫遗弃陌生的街头,从此二十多年再未曾与母亲见过一面,不是她不想,而是母亲的新任丈夫不允许,最终小A的母亲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便把对小A的离弃当成了对上一任婚姻的诀别,对现一任老公表诉忠心的牺牲品。  许多人都说原生家庭的悲惨经历,也会造就当事人未来婚姻情感的不幸,但在小A这儿却恰好相反。如今的小A已嫁做人妇几载,并开启了和原生家庭完全不
期刊
酒前喝牛奶 在喝酒前半小时喝适量的牛奶或酸奶,牛奶和酸奶可以提高人体内的血糖,能在胃壁形成保护膜,从而减少酒精通过胃壁的血管进入肝脏。  酒中吃肉或豆腐 在饮酒过程中,适当吃一些带油脂的肉类,可以帮助调整身体功能,油脂可以使胃壁蒙上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减少酒精通过胃壁进入血液。  鸡蛋、酸醋鱼等也可以吃一些,尤其是豆腐要多吃一点,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叫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可以有效分解乙醛,食之能解酒,或
期刊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是徐向前元帅对湖北红安县的题词。在革命年代,红安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以及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据公开资料,红安原叫黄安,1952年9月正式改名为红安,是仅次于井冈山、延安的中国革命圣地。红四方面军队列里,每3个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位英烈中就有1个红安籍。在现有2800多个县城中,以“红”命名
期刊
历史上从来不少女强人,不管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学方面。但要知道,如果坏起来,女人一样可以很流氓。民国时期,有三位名震天下的“女流氓”头子。论起心狠手辣、政治手腕,她们丝毫不输那些政治大鳄、黑帮头目。  沈佩贞:袁世凯也怕的风骚女政客  沈佩贞,原籍安徽,出生在清末,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推上大都督宝座。热衷政治的沈佩贞即刻盯上了黎元洪,而黎元洪也对这位美貌
期刊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展第二次合作。陈毅奉命到湘赣边区寻找谭余保领导的湘赣游击队,准备将其编入新四军。但谭余保误将陈毅当成叛徒,吊绑四天四夜,几乎误杀。待明白真相后,他亲手为陈毅解缚,愧悔至极。  差点误杀陈毅,最后成为至交  谭余保(1899年12月-1980年1月),湖南省茶陵县洮水乡人,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上井冈山,随即被派回茶陵做秘密工
期刊
吃饭的时候,儿子向我寻问了一些我们单位的事儿,突然他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你聪明能干,又爱学习,你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才对。”我笑着问他,怎么发展?他说,当领导啊!去竞争副局长吧!  我足足地吃了一惊,不知道在他的心里,还装着一件这样的事儿,只好笑笑对他说:“哪像你想的那样,不能一步登天的,再说了,你觉得我现在不好吗?”他说,现在也很好,但是如果能再好一些不是更好吗?  “这样吧,咱也不可能一步登天,
期刊
听说如今困扰年轻人的一大难题是,父母热爱微信养生,该怎么办?  《生于碱性,死于酸性》《仿瓷餐具致癌》《喝豆浆可导致乳腺癌》……很多人三天两头就可以收到父母转发来的文章,许多文章一看标题,就觉得可笑,但还是架不住父母的唠叨,要求你按照养生帖说的那样生活,一旦你跟父母说,这个是假的,父母就不听劝。很多人只能无奈地接受养生帖的狂轰滥炸,甚至后悔将父母带进了微信这趟浑水。  难道我们就没辙了吗?父母相信
期刊
在台湾、新疆、西藏三省中,中共特别强调了台湾的解放问题。毛泽东强调:“不占领台湾,则国民党海、空军基地不能拔除,时时威胁上海及沿海各地;不占领台湾,则数十万吨船只不能取得,沿海沿江贸易受制于外航商业界。”  1949年1月至1950年10月是人民解放军进军全中国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国际因素对新疆、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解放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共根据国际因素的演变情况,确定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 
期刊
溥仪是一个传奇历史人物,一生三次称“帝”,最终被改造成了普通公民。他的一生记录着一个“空前绝后”而又令人惊叹的历史奇迹,也恰恰是晚清以来百年历史演化的缩影。然而,围绕着他的一生仍有许多未曾披露的秘密。  溥仪一生为何神经质  溥仪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溥仪是从小由祖母刘佳氏教养。刘佳氏受过刺激,对溥仪三岁前有重大影响——溥仪一生中的性格,多少有些神经质,与此并非没有关系。
期刊
“万岁”之称起初只是古代流行的祝福语,并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直到汉武帝时期,“万岁”的称谓方才神圣化,到了宋代,“万岁”的神圣色彩被进一步强化,并最终定于皇帝一人。  “万岁”起初并非皇帝专用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千百年来,匍匐于专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万岁”就是专指皇帝,谁也不敢把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其实,“万岁”一词开始并非是皇帝的专用词,它的演变经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