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对象和方法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认真分析和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形势,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是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阵地,是学生检验自我、提高自我的自由空间。学生社团依托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影响着社团,因此如何科学地促进学生社团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相吻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按照一定社会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养成的活动,包含了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教育过程和接受过程的统一。接受,是接受主体对传授主体通过一定传播媒介传递出的思想文化客体进行选择、接纳、认可的动态过程,受教育者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者利用多种媒体传递出的思想文化信息进行择取、理解、解释、整合和内化,并付诸最后的外在践行。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存在,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道德规范的精神形态及实践形态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反映着社会政治关系和道德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才能被人们所接纳和认同,并外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和从“知”到“行”的转化。因此,提高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追求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要以学生为核心
利用党、团组织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一方面要坚持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好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诚信理念教育,以此大力提倡和弘扬开拓进取、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精神,营造团结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激励其他同学不断追求进步,增强社团的感召力、凝聚力,使学生更加感性地了解和认识社团,切身感受到社团的温暖,从中受到积极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多种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的现实发展为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有社会实践活动,理所当然地要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完善和全面发展作为确立自己工作目标的根本依据。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着眼于学生成才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启发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根据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精神养料的不同需要,以及他们在各阶段思想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设计出系统而完整的考查内容体系,以利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社团发展为实践空间,通过“教育——实践——反馈于教育”,如此反复循环,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实践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具有潜在的渗透性。学校可以借助社团开展学术、科研、文化、艺术、体育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媒载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逐渐内化成为自觉行为。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侧重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教室,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和考验,培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激励他们增强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以及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对校园文化加以利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便在未来能经得住复杂社会环境的洗礼、考验和锻炼。
五、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明确社团的发展目的
大学校园学生社团的发展应具有传承性、先导性、创新性。把调整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训练大学生理性思维,开发大学生学习潜力,强化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让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社团存在的意义、发展空间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社团发展的目的何在,社团活动的目的是否明确,活动方向是否清晰。社团发展的多面性要求组织的活动要能适应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对象,把不同个性的人召集到一起,集思广益,才能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保证社团健康持续发展。院、系的社团建设是学生社团建设的主流,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打阵地;学生社团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同学提供动手动脑机会的社会实践场所,如果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劳逸结合,就能一方面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到社团里进行实践检验。这样既能够保证社团的发展潜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双赢的目的。
社团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任务,做好社团的传承工作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依托,为社团发展提供思想上的保证,统一思想,团结奋进。
二是经验交流必不可少。经验是社团成员知识与能力的结晶,应经常召开社团总结会议,加强社团成员间的经验交流,成功的经验由大家共享,失败的教训可为大家共警。
三是把握时代的主流,深入了解社团成员的思想状况,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流信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社团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相吻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按照一定社会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养成的活动,包含了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教育过程和接受过程的统一。接受,是接受主体对传授主体通过一定传播媒介传递出的思想文化客体进行选择、接纳、认可的动态过程,受教育者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者利用多种媒体传递出的思想文化信息进行择取、理解、解释、整合和内化,并付诸最后的外在践行。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存在,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道德规范的精神形态及实践形态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反映着社会政治关系和道德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才能被人们所接纳和认同,并外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和从“知”到“行”的转化。因此,提高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追求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要以学生为核心
利用党、团组织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一方面要坚持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好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诚信理念教育,以此大力提倡和弘扬开拓进取、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精神,营造团结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激励其他同学不断追求进步,增强社团的感召力、凝聚力,使学生更加感性地了解和认识社团,切身感受到社团的温暖,从中受到积极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多种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的现实发展为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有社会实践活动,理所当然地要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完善和全面发展作为确立自己工作目标的根本依据。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着眼于学生成才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启发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根据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精神养料的不同需要,以及他们在各阶段思想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设计出系统而完整的考查内容体系,以利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社团发展为实践空间,通过“教育——实践——反馈于教育”,如此反复循环,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实践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具有潜在的渗透性。学校可以借助社团开展学术、科研、文化、艺术、体育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媒载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逐渐内化成为自觉行为。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侧重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教室,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和考验,培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激励他们增强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以及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对校园文化加以利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便在未来能经得住复杂社会环境的洗礼、考验和锻炼。
五、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明确社团的发展目的
大学校园学生社团的发展应具有传承性、先导性、创新性。把调整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训练大学生理性思维,开发大学生学习潜力,强化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让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社团存在的意义、发展空间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社团发展的目的何在,社团活动的目的是否明确,活动方向是否清晰。社团发展的多面性要求组织的活动要能适应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对象,把不同个性的人召集到一起,集思广益,才能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保证社团健康持续发展。院、系的社团建设是学生社团建设的主流,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打阵地;学生社团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同学提供动手动脑机会的社会实践场所,如果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劳逸结合,就能一方面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到社团里进行实践检验。这样既能够保证社团的发展潜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双赢的目的。
社团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任务,做好社团的传承工作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依托,为社团发展提供思想上的保证,统一思想,团结奋进。
二是经验交流必不可少。经验是社团成员知识与能力的结晶,应经常召开社团总结会议,加强社团成员间的经验交流,成功的经验由大家共享,失败的教训可为大家共警。
三是把握时代的主流,深入了解社团成员的思想状况,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流信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社团发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