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所从事的几年语文教学工作中,总感觉到自己备课与实际上课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案只是课堂实施方案,而实际课堂又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如何使自己的教案与课堂实际最大限度地缩短距离呢?我的体会就是要进行“课前预演”和“课后反思”。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绝不是上好课的保证,而“课前预演”正是为了保证上好课所进行的必要补充。针对所教学生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案,渴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种种设想,或者种种处理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案。“课前预演”既是打好有准备之战的重要环节,也是激活教师头脑的好方式。教学实践证明,上课前经常进行预演,它至少有三个作用:
一、回想备课的全过程,就像过电影似的重演一遍,以便理顺教学过程,强化记忆,这样可以避免上课“读”教案或“背”教案。
二、预想上课的全过程,对课型教法、教材处理、重点难点、题目编排、板书设计、教具使用和师生双边活动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总是预先加以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有效防止临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口误笔误等现象发生。
三、把握上课各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预演”中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完成为宜,因为在实际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板演、练习和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处理偶发事件等。还要对备课的内容及时作出相应的增减和调整,从而保证避免“拖堂”或“挂堂”现象,把课上得紧凑和谐。
“预演”主要解决教师怎样胸有成竹地走向课堂,然而“预演”毕竟还是教师唱“独角戏”。评价课上得怎么样,不是单看教师讲得怎么样,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因此,课后“思课”(即从课上及课后学生作业的信息反馈中,教师对自己上的课作一番自我评价和思考),其作用绝不可低估:
一、总结精彩之处,发扬长处。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精彩之处。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鸣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某些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都可以作为写教后感受的素材。
二、查找“病因”,探索矫正。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时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用不当,有时教学效果不良,如果不及时查漏,就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对不理想的课总是认真反思,并征求学生意见,找准不足之处,确定弥补不足、矫正偏差的有效途径,然后记于教案后,使以后上同类型课时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总之,教师真正成功有效地上好每堂课,学生真正听懂、掌握每堂课,“课前预演”和“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绝不是上好课的保证,而“课前预演”正是为了保证上好课所进行的必要补充。针对所教学生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案,渴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种种设想,或者种种处理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案。“课前预演”既是打好有准备之战的重要环节,也是激活教师头脑的好方式。教学实践证明,上课前经常进行预演,它至少有三个作用:
一、回想备课的全过程,就像过电影似的重演一遍,以便理顺教学过程,强化记忆,这样可以避免上课“读”教案或“背”教案。
二、预想上课的全过程,对课型教法、教材处理、重点难点、题目编排、板书设计、教具使用和师生双边活动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总是预先加以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有效防止临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口误笔误等现象发生。
三、把握上课各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预演”中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完成为宜,因为在实际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板演、练习和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处理偶发事件等。还要对备课的内容及时作出相应的增减和调整,从而保证避免“拖堂”或“挂堂”现象,把课上得紧凑和谐。
“预演”主要解决教师怎样胸有成竹地走向课堂,然而“预演”毕竟还是教师唱“独角戏”。评价课上得怎么样,不是单看教师讲得怎么样,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因此,课后“思课”(即从课上及课后学生作业的信息反馈中,教师对自己上的课作一番自我评价和思考),其作用绝不可低估:
一、总结精彩之处,发扬长处。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精彩之处。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鸣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某些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都可以作为写教后感受的素材。
二、查找“病因”,探索矫正。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时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用不当,有时教学效果不良,如果不及时查漏,就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对不理想的课总是认真反思,并征求学生意见,找准不足之处,确定弥补不足、矫正偏差的有效途径,然后记于教案后,使以后上同类型课时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总之,教师真正成功有效地上好每堂课,学生真正听懂、掌握每堂课,“课前预演”和“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