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蜂花粉富含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等功效,因此蜂花粉酚类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该文以油菜蜂花粉、五味子蜂花粉、茶花粉为原料,通过体外胃肠消化和结肠发酵,对比了3种蜂花粉在不同消化阶段以及发酵时间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3种蜂花粉经体外胃肠消化后,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生物有效性减弱.在结肠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3种蜂花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在结肠发酵24
【机 构】
:
西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69;西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69;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71006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花粉富含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等功效,因此蜂花粉酚类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该文以油菜蜂花粉、五味子蜂花粉、茶花粉为原料,通过体外胃肠消化和结肠发酵,对比了3种蜂花粉在不同消化阶段以及发酵时间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3种蜂花粉经体外胃肠消化后,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生物有效性减弱.在结肠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3种蜂花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在结肠发酵24 h时,3种蜂花粉总酚含量分别达到5.99、7.17、6.38 mg/g,生物有效性分别达到126.96%、139.74%、120.54%.结果表明,结肠发酵可以促进蜂花粉中酚类物质的释放,提高蜂花粉中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有效性,是蜂花粉多酚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该研究为益生菌发酵生产新型蜂花粉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30 W的低温等离子体对乳清分离蛋白-酪蛋白酸钠-甘油复合蛋白膜表面分别进行0、5、10、15、20 min的扫描处理,研究了不同能率的等离子体处理对薄膜中蛋白质二级结构、薄膜微观形态、表面水-油亲和力、机械性能、阻隔性能、热稳定性及灭菌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在结构方面,5~10 min的等离子体处理导致蛋白质二级结构中 α-螺旋和 β-折叠的程度提高15%左右,薄膜表面更加致密,变得粗糙少孔,玻璃态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升至150.60℃,分解
为提升热风干燥过程后香菇的品质,该文以新鲜香菇为原材料实施变温干燥和间歇干燥,从温度、色泽、含水率、能耗及复水能力五方面进行实验测试,并与恒温干燥方法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变温干燥方法干燥的香菇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不仅单个香菇的各处温差较小,且不同香菇个体之间温升一致,间歇干燥次之;变温干燥和间歇干燥后香菇色泽参数值改变较小,亮度值、红绿度值和黄蓝度值均只小幅降低,最大色差值分别为7.42和7.87,保证了香菇的内在营养成分,而恒温干燥后香菇的最大色差值高达22.38;恒温干燥后香菇含水率下降速度快,同时复水
该文研究不同品种柞蚕蛹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差异,综合评价其营养价值.以辽宁省现行的5个品种柞蚕蛹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含量、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和生物价等指标对柞蚕蛹营养价值和风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柞蚕蛹营养成分丰富且均含有18种氨基酸,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资源.其中辽蚕582和抗大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更高;抗大粗脂肪质量分数最低,粗蛋白质量分数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同时含有丰富的鲜味氨基酸,氨基酸组成比例更符合人体所需;辽蚕5
为了探讨不同工艺条件对龙眼浓缩汁色泽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利用色差仪和电子鼻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常压加热浓缩、真空浓缩、真空浓缩-烘焙、桂圆浸提液-真空浓缩的龙眼浓缩汁的色泽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缩工艺龙眼汁色泽指标和风味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其中真空浓缩-烘焙联用的样品,表现为龙眼浓缩汁亮度L?值变小,a?值和b?值变大(变红和变黄),褐变度增加、透明度降低.在龙眼浓缩汁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新鲜龙眼汁检测出有24种挥发性成分,真空浓缩-烘焙联用工艺
采用复合蛋白酶(protamex)和碱性蛋白酶(alcalase)协同水解玉米谷蛋白,制备玉米谷蛋白水解物(corn gluten hydrolysate,CGH),研究了玉米谷蛋白水解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乙醇诱导L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对玉米谷蛋白水解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谷蛋白水解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羟自由基(·OH)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
生鲜面由于含水量高,易变质发霉,一般在4℃下只能贮藏5~7 d,且贮藏过程中伴随褐变的发生,导致生鲜面颜色变暗.为延长生鲜面的保质期,该实验研究了水分活度降低剂、防腐剂、酸度调节剂对生鲜面水分分布、水分活度、微生物、色泽、感官评分、保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生鲜面配方的基础上,向100 g微波处理过的小麦粉中添加山梨糖醇3.0 g、单辛酸甘油酯0.1 g,柠檬酸0.2 g,生鲜面切条后喷洒75%(体积分数)食用酒精3 mL,密封包装于4℃下可以安全贮藏56 d.综上,生鲜面配方中添加水分活度降低剂、防
为探究外源添加二胺氧化酶是否会对川味香肠的感官品质造成影响,以及其降解生物胺能力,该研究以外源添加二胺氧化酶的川味香肠为实验对象,测定了香肠的感官品质及生物胺含量.感官评价、电子鼻、电子舌、质构以及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二胺氧化酶的添加对川味香肠的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添加二胺氧化酶的川味香肠的总生物胺含量从316.50 mg/kg降低至160.91 mg/kg,其中组胺降低了54.47%,酪胺降低了52.68%,尸胺降低了43.69%,腐胺降低6.29%.结果显示,外源添加二胺氧
比较红茶、绿茶和银杏叶经红茶菌发酵后发酵液的理化性质,探明不同茶菌发酵液抑菌效果差异;分析发酵时间对银杏茶菌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不同茶菌发酵7d后,观察和比较发酵液外观、菌膜、菌体生长、pH值、酸度和还原糖含量变化,测定茶菌对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茶菌发酵7 d后外观和生化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发酵液pH值均下降至3左右,酸度在4 g/L以上;与红茶菌和银杏茶菌相比,绿茶菌发酵液中菌体长势最好,所产生的菌膜较厚.绿茶菌和银杏茶菌发酵液对供试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红茶菌发酵液只对痤
为探究传统工艺下(上盐腌制21 d、脱水平衡60 d、发酵产香90~630 d)发酵时间对大河乌猪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以茶籽为原料,利用灵芝菌UIM-281与解淀粉芽孢杆菌PI142进行混菌两段发酵制备茶籽多肽(tea seedpolypeptides,TSP)并研究其抗氧化作用.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及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条件,采用超滤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级分离,测定茶籽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制备茶籽多肽的最佳工艺为:茶籽75.23 g/L、葡萄糖4.0 g/L、UIM-281接种量1%、初始发酵pH 9.20、Ⅰ段发酵时间24 h、PI142接种量0.5%、Ⅱ段发酵时间24 h、两段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