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质量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选取划为自然保护区的国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为环境质量的代理变量。保护区占比作为度量环境质量的指标有其特殊优势。利用中国各省1993~2014年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历史数据,文章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 系数对中国保护区占比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基于收敛的横截面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保护区占比的收敛性。
  关键词:环境质量;自然保护区;?茁收敛;?滓收敛
  一、 引言
  经济收入(产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敛性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经济收入(产出)和环境质量都是影响人们福利的重要方面,在经济收入超过一定的阈值之后,人们对环境质量会越来越重视。因此,继经济收入(产出)收敛性研究之后,研究者将关注点转向了环境质量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敛性问题。跟随和参考国外研究,在这一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国内文献,例如许广月(2010)研究了中国1995年~2007年省际碳排放的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存在条件收敛,同时东、中和西部存在俱乐部收敛;刘亦文等(2016)构建并测算了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这一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表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 收敛,但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均不存在明显的绝对 收敛,在引入相关控制变量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明显的条件 收敛。
  环境问题的多面性使得构建类似于GDP这样的综合性指标来反应环境质量困难重重。现存的国内研究一般都选取人均或单位GDP污染物排放或碳排放等流量变量作为环境质量的代理变量。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选取划为自然保护区的国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以下简称保护区占比)为环境质量的代理变量。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现场)保护生物、文化和历史多样性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自然保护国际联盟将保护区定义为陆地上或海洋里用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资源的专门区域(IUCN,1994)。相对于人均或单位GDP污染物排放或碳排放,选择保护区占比作为环境质量的代理变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其一保护区占比是一个存量指标,它具有累积效应和饱和水平,因此将渐进收敛于一个稳态,它更能反映环境问题的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其二环境质量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在人均或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或碳排放降低的情况下,污染物或碳排放总量仍可能不变甚至增加,而真正影响人们福利的是总量而不是人均量或排放强度,人均或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或碳排放不是环境质量的精确变量;其三污染物的排放或碳排放受到资源能源价格变动引起的技术变动和经济周期这两个外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自然保护区的设置受这两个外生因素的直接影响很小,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主要是政治决策的结果,反应的是人们对环境质量和其他公私产品或服务偏好的变化以及政府对这种偏好变化的回应,因此保护区占比更能有效反应人们的环境质量需求和政府的环保政策。
  本文将参考Bimonte(2009)关于保护区占比收敛的研究方法,收集中国28个省区市1993年~2014年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数据,对中国各地区保护区占比是否存在 收敛和 收敛展开研究。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 研究方法。
  
  2. 数据来源与处理。所采用的数据集覆盖1993年~2014年这段时期。之所以选择1993年为初始年是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才有各省份的保护区面积统计数据。1997年重庆从四川划出去,我们无法得到1997年及之前重庆和四川的保护区面积数据,因此这两个省市没有包括在样本中。海南大部分领土是海洋,有大量的海洋保护区和海岸保护区,与其他省份有很大不同,因此也被排除在样本之外。
  
  各省份保护区面积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种,本文所指的保护区包含这三种。各省陆地面积数据来自于国务院网站公布的各省陆地面积。之所以选择陆地面积数据是因为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将一部分土地划为保护区意味着放弃该土地经济发展的功能,面临着权衡取舍;大部分省份只有陆地部分,选陆地面积更具可比性。我们用保护区面积除以陆地面积得到保护区占比数据。
  本文借鉴王小鲁和樊纲(2004)的区域划分方法,将研究样本中的28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辽、沪、江、浙、闽、鲁、粤10省市;中部包括晋、吉、黑、皖、赣、豫、鄂、湘8省;西部包括蒙、桂、黔、云、藏、陕、甘、青、宁、疆10省区。
  三、 经验研究
  1. 全国和各地区的保护区占比统计特征。比较全国和各地区在1993年和2014年的保护区占比平均值,我们可以发现:在1993年,东、中、西部地区保护区占比的平均值依次为2.07、2.88和6.52,东部和中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保护区占比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2014年,东、中、西部地区保护区占比的平均值依次为8.76、7.88和14.02,东部和中部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保护区占比仍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1993年~2014年保护区占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包括西藏、新疆、辽宁、吉林四个省区,保护区占比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贵州、陕西、宁夏14个省区市。
  2. 收敛分析。
  (1)整体分析。本文使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 系数三种方法,分别测算1993年~2014年地区间保护区占比的总体差异,以相互验证。为了更直观地呈现研究样本区间内中国地区间保护区占比差异的变动趋势,我们将计算出来的各类系数绘于图1。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各地区保护区占比的差异一直都比较显著。从图1也可以看出,用三种系数表示的各地区保护区占比差异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用三种系数表示的各地区保护区占比差异在2005年之前呈快速缩小的趋势,在2005年之后基本稳定。通过考察各地区保护区占比的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各地的保护区占比初始值都比较大,东、中部地区各地的保护区占比初始值都比较小。在2005年之前全国各地的保护区占比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是东、中部地区各地的保护区占比增长速度比西部地区快很多,这导致全国各地区保护区占比差异在2005年之前呈缩小的趋势。在2005年之后全国各地的保护区占比都比较稳定,与之相对应,在2005年之后全国各地区保护区占比差异基本稳定。
其他文献
摘要:道格拉斯·C·诺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所讲的制度包括三个部分,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实施特征。而人类行为有两个具体的方面,动机,对环境的辨识。诺斯关于制度的理论包括制度与生产关系,制度的正式与非正式约束,制度的成本与效率,制度的公平与权威等,这些内容结合中国当下改革,指导意义重大。关键词:改革;制度;成本;效率;公平一、 改革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关系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生产力
摘要:劳动者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国家层面的劳动者保护法律法规制度贯穿招聘、培训和解聘各个流程,产生不同的摩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雇佣行为。采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的跨国数据,文章对国家层面的劳动者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与企业最优雇佣规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一国劳动者保护水平越高,该国企业雇佣规模扭曲的程度越高;而政府持股的企业这种现象会明显降低。与长期雇员保
摘要: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文化企业的补助力度,然而政府补助是否带来了文化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却缺乏充分的理论研究。文章通过对2011年~2013年间161家文化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关键词:政府补助;公司性质;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一、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文献回顾发现,关于政府补助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做过较多的研究,但得到了两个明显不同的结论:一方面,
摘要:政府间的财政失衡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省级政府和联邦政府间的纵向财政失衡通常被称作VFI。纵向的财政失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文章以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例,介绍了联邦制国家中广泛存在的纵向失衡现象,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加拿大联邦;政府间财政;纵向失衡一、 引言省级政府和联邦政府间的纵向财政失衡通常被称作VFI,过去几年,VFI作为加拿大公共财政的核心问题再度出现,这既与近期加拿大的财政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货币政策更加相互依赖。若戈夫曾经提出在理性预期和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政策的合作不会产生很大利益的结论,但是当今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这一结论不得不重新检验。文章中论证了之所以合作不会产生利益,是因为这种合作是出于外围国家的被动调整所致,从根源来讲,处于核心国家的美国是整个世界货币政策动态
摘要:文章基于2003年3月~2013年9月的月度数据运用ARDL-ECM检验了金融危机前后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国内外物价差、人民币汇率预期和全球流动性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具有显著且一致的解释力,全球风险在2008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的影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关键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全球性因素;传染性因素;ARDL-ECM
摘要: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顺应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4年起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就已超过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支柱性贸易方式。文章将全面梳理我国加工贸易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加工贸易增值税政策效应进行分析,文章着重以全国加工贸易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地区加工贸易行业发展为蓝本,力图深入剖析思考并
摘要:文章选取了2005年~2012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LS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公司高管薪酬越高,企业绩效越好,表明了薪酬激励在我国发挥了应有的治理作用。文章的也提出了如何提高薪酬,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高管薪酬;企业绩效;激励机制一、 引言现如今,人们普遍认识到了高管薪酬对于公司绩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贸易迅速崛起,这使得大多数产业的商贸活动发生了巨大改变。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在电子商务贸易发展过程中潜力巨大,但由于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农产品的生物学特征,使其发展很难适应电商模式。文章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冗长为切入点,通过将电子商务与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相结合,解决供应链环节过多导致的生鲜农产品滞销问题,提出构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模
摘要:文章实证检验了CSR信息披露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结论如下:第一,CSR信息披露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未来经营绩效,但对企业当期绩效作用不显著;第二,披露部分CSR信息项目对当期经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部分则对当期经营产生负向影响,长期来看,披露CSR分项信息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文章具有一定的政策性意义。关键词:信息披露;企业经营绩效;企业社会责任一、 引言上交所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