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其最初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当它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时,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认同,幼儿在项目活动中自主计划,自主实践,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仅作为一个辅助者,确保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自主 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2.4;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31-01
前言
“項目教学法”在中国实践已经有多年时间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才能形神兼备,而不是流于形式,脱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我们始终要探究的问题。笔者所理解的“项目教学法”是围绕一个命题,涵盖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幼儿成为主导者,教师作为辅助者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是需要让幼儿自己亲身体验整个过程。
实录与分析
每到年底,每个幼儿园都会相继开始“新年联欢会”的筹备工作,大部分都以园方和园内教师的安排和计划为主。但因为手足口病疫情较为严重,笔者所在的见习园里没有集体办联欢会的安排,幼儿得知消息后立刻开始讨论。带班教师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想法,当即就决定将举办联欢会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听到这个决定之后兴奋地手舞足蹈,立即开始策划。幼儿的执行力出乎意料地非常强,马上就开始了第一阶段的行动。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新年联欢会的认识,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
教师提问:“你之前参加过的联欢会是怎样的?”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请幼儿把对联欢会的印象画了下来。幼儿们拿着自己的印象画互相交流着,这时,教师提议幼儿把自己拿手的节目或者新学的本领为大家在联欢会上表演,幼儿的情绪变得更加高涨。马上就有幼儿说到:“我们应该把它们记下来,不然后面就忘记了。”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形成了最初的网络图。
在第一阶段的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新年联欢会的认识。通过讨论、印象画和现场表演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并引导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初步形成了属于幼儿自己的学习网络。
第二阶段(展开阶段):根据第一阶段中幼儿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活动之后,幼儿的兴致不减。“老师说让我们自己开联欢会,感觉有好多东西需要做。”于是,幼儿决定进行一次实地访问。首先讨论,并制定访问计划。包括要去采访谁?采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需要问哪些问题?怎样记录采访的结果等等问题。
采访结束后,幼儿们进行了交流分享。但是交流了十多分钟后,发现还是零碎的一大堆信息。教师提议可以将采访结果进行梳理分类,以便可以快速准确的制定班级的联欢会计划。班级中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人说:“我们可以再说一遍,请老师帮忙,像之前做秋游统计表一样,别人一看就明白了。”
在后期实际操作中,不论是表演组、美工组、服装道具组都体现出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提高。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联欢会准备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同伴学习和区域互动非常频繁。幼儿在小组活动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同伴间的互相学习过程中习得新的知识经验。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
随着项目活动的推进,幼儿们自己搭建起的联欢会构架逐渐成熟,教师适时引导了幼儿对当下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课外拓展,在家中与家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同时实现了家园合作的紧密衔接。
在整个项目活动的后期,联欢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幼儿想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参加属于自己的联欢会,主动提出了制作邀请卡的愿望。 但邀请卡如何制作,幼儿并没有经验。这时教师引导幼儿采用体验的方式来决定,即如果自己是被邀请人会想知道什么信息,最终做成的每一张邀请卡都展现了幼儿独立思考的结果。
联欢会在节日到来之时顺利的举行。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反思和分享,不仅提高了自信心,更增强了成功的感受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启示下,活动的开展比以往更加灵活,师幼互动中往往能迸发出更多的灵感,也使幼儿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成长。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首先活动的选择要贴近生活、切实可行;其次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尊重和保证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认识幼儿获取知识的客观规律,让幼儿在实践体验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自主 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2.4;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31-01
前言
“項目教学法”在中国实践已经有多年时间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才能形神兼备,而不是流于形式,脱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我们始终要探究的问题。笔者所理解的“项目教学法”是围绕一个命题,涵盖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幼儿成为主导者,教师作为辅助者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是需要让幼儿自己亲身体验整个过程。
实录与分析
每到年底,每个幼儿园都会相继开始“新年联欢会”的筹备工作,大部分都以园方和园内教师的安排和计划为主。但因为手足口病疫情较为严重,笔者所在的见习园里没有集体办联欢会的安排,幼儿得知消息后立刻开始讨论。带班教师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想法,当即就决定将举办联欢会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听到这个决定之后兴奋地手舞足蹈,立即开始策划。幼儿的执行力出乎意料地非常强,马上就开始了第一阶段的行动。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新年联欢会的认识,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
教师提问:“你之前参加过的联欢会是怎样的?”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请幼儿把对联欢会的印象画了下来。幼儿们拿着自己的印象画互相交流着,这时,教师提议幼儿把自己拿手的节目或者新学的本领为大家在联欢会上表演,幼儿的情绪变得更加高涨。马上就有幼儿说到:“我们应该把它们记下来,不然后面就忘记了。”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形成了最初的网络图。
在第一阶段的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新年联欢会的认识。通过讨论、印象画和现场表演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并引导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初步形成了属于幼儿自己的学习网络。
第二阶段(展开阶段):根据第一阶段中幼儿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活动之后,幼儿的兴致不减。“老师说让我们自己开联欢会,感觉有好多东西需要做。”于是,幼儿决定进行一次实地访问。首先讨论,并制定访问计划。包括要去采访谁?采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需要问哪些问题?怎样记录采访的结果等等问题。
采访结束后,幼儿们进行了交流分享。但是交流了十多分钟后,发现还是零碎的一大堆信息。教师提议可以将采访结果进行梳理分类,以便可以快速准确的制定班级的联欢会计划。班级中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人说:“我们可以再说一遍,请老师帮忙,像之前做秋游统计表一样,别人一看就明白了。”
在后期实际操作中,不论是表演组、美工组、服装道具组都体现出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提高。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联欢会准备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同伴学习和区域互动非常频繁。幼儿在小组活动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同伴间的互相学习过程中习得新的知识经验。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
随着项目活动的推进,幼儿们自己搭建起的联欢会构架逐渐成熟,教师适时引导了幼儿对当下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课外拓展,在家中与家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同时实现了家园合作的紧密衔接。
在整个项目活动的后期,联欢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幼儿想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参加属于自己的联欢会,主动提出了制作邀请卡的愿望。 但邀请卡如何制作,幼儿并没有经验。这时教师引导幼儿采用体验的方式来决定,即如果自己是被邀请人会想知道什么信息,最终做成的每一张邀请卡都展现了幼儿独立思考的结果。
联欢会在节日到来之时顺利的举行。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反思和分享,不仅提高了自信心,更增强了成功的感受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启示下,活动的开展比以往更加灵活,师幼互动中往往能迸发出更多的灵感,也使幼儿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成长。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首先活动的选择要贴近生活、切实可行;其次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尊重和保证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认识幼儿获取知识的客观规律,让幼儿在实践体验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