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城区更新是我国加速实现新型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对健康卫生话题越来越关注,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更新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老城区公共卫生间大多位于街巷深处,卫生环境差、设施老化不全、管理不妥当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并且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本文以高岗里荷花塘片区现有公共卫生设施为例,探讨在城市高速更新的背景下老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更新问题。
关键词:城市更新;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0 引言
随着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品质愈发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迫切想得到健康的生活。而各大老城区多处于城市更新与改造的大环境下,住房密集、人口拥挤、人口来源杂、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使得老城区健康卫生问题的解决之路复杂且艰难。以老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与建设问题不仅关乎本地居民的民生健康,也是老城区在如何适应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痛点。
1 我国老城区更新改造及其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
1.1 老城区更新改造的进程与发展
老城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人们对于老城区的更新改造经历了从摸索、探究到逐步重视的过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市場的迅速发展,老城区更新改造的任务引起了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新一轮老城区更新改造的热潮被掀起,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城市面貌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2019年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和10年前的数据相比提高了10%以上。在城镇化高速增长的影响下,城市边界版图不断扩张,进一步带来了城市土地结构的调整。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多数地区开始寄希望于重建城市空间以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既无法满足人民的正常生活需要,也与城市的规划发展格格不入,因此旧城改造便成为了重建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
旧城改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整体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和居民生存环境,促进现有土地的盘活、土地集约利用的优化、功能区的重新安置。
而随着我国旧城改造项目的大力推进,现有旧城改造项目中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涉及众多关系复杂的利益相关者、拆迁补偿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等方面。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关系为旧城改造项目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成为了我国旧城改造项目的难点之一。
1.2 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改造的进程与发展
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发展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老城区合理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能够有效改善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价值观念、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的变化,在我国卫生需要已超过教育而高居各项需要的榜首,成为了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议题。作为关系到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其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地位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正在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被新城包围,形成了一个体量、新旧之间的强烈对比[1]。
针对老城改造现状与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这一现实,在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改造时,我们的关注点不应仅着眼于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环境。由于使用这些基础设施的人群在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审美需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对上述设施的改造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和紧迫需求。人们对公共卫生间的功能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解决生理需求,被现代生活赋予了多重功能要求的卫生间的私密性极高,需要成为可以满足功能丰富、使用舒适、设计人性化等精神需求的场所。这是一个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转变,正是由于这个过程的存在,需要我们对现代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审视与更新改造,更多的关注也需要被放在关于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改造的研究上。
尽管在当今社会对人性化普遍关注的背景下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存在意义与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事实上在制定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改造的计划时,就现状而言,多数情况下设计人员仍然是将其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
近10年来,关于老旧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现状的研究不断增长,越来越多问题暴露出来。例如,没有根据区域和功能的特殊性进行单独规划和配置,导致一些更新改造的老城区出现设施配置严重匮乏的现象;某些地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不考虑周围城市环境的整体风格和位置,导致设施与城市建设格格不入,甚至有碍市容市貌等等。这些问题都再一次强调了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更新问题的重要性,亟待解决。
2 南京市高岗里荷花塘片区的现状分析
2.1 地理区位
高岗里荷花塘片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一带,东至水斋庵,西至鸣羊街,内含殷高巷古建筑群(建于明末清初)、高岗里古建筑群(建于清朝),是典型的南京老城南地区。
2.2 居民现状
目前高岗里社区是双塘街道最典型的以老旧平房为主的棚户区,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社区内共有15条街巷,500余间平房,其中大部分建筑都是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片区内人口居住密度较高,经常出现几代人挤住在一起的情况。目前总户数3250户,总人口7250人,其中外来人口2514人,占34.68%。
根据环卫所的总务办公室提供的数据,目前高岗里社区公共卫生间使用者大多为棚户居民,人数约为5000人,占片区总居民数的69%。此外,在棚户居民较为集中的地方,使用公共卫生间的居民人数更多。 2.3 存在的问题
旧城改造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不断推进的事实[2]。南京城不断更新、变化的历史阶段中,在人口稠密的老城区,城市公共卫生间也暴露出更多问题。以高岗里片区为例,尽管目前南京仍在对老城区地块进行翻新和改造,但秦淮区高岗里荷花塘片区大部分的公共卫生设施仍处于使用度高但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状态。
居民使用公共卫生间的频率较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卫生间数量却很少,再加上环境差、设施不全、管理不细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据调查,南京老城区的城市居民对公共卫生间整体建构的满意度均不高。
在高岗里荷花塘片区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居民对于老旧城区基础设施改造的期待不高。十几年来,居民们从原先对翻新改造的期待再到如今由于诉求得不到回应而耗尽了耐心。
3 关于老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更新的思考
旧城改造对于塑造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3]。荷花塘片区所在的老城南地块作为南京的城市诞生地,是南京历史文化中“根”的存在,传统文化积淀和历史资源十分丰厚。在南京城不断更新、变化的历史阶段中,老城南社区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与改造。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该片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更新问题,我们首先对老城南地区保护更新历程进行了研究整理。(如图1)
在中国,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多少准备拆迁的“老城南”,正在拆迁的“老城南”,甚至是已经拆掉的“老城南”。最近十几年来,由于改造造成的拆迁纠纷不断,“老城南”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老城南”化可以说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与发展矛盾交织的一个缩影[4]。在历史文化保护与社区人文关怀的道路上,相同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人们迫切地需要在城市更新发展与历史文化古建筑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觅得一个和谐的发展方向。而怎么做到和谐,怎么更好地共生,是一个需要人们长期探讨、努力、实践的课题。
反观老城南城市保护更新历程的曲折发展,我们对如何正确实现老城区改造的内涵进行了思考:老城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改造不应仅仅是旧设施以及场地环境的阶段性改造,它还涉及是否能带动社区居民生活的积极性,将其改造成有温度的场所,是否能体现老城区新旧基础设施之间的转换。
老城区如何进行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仍然是目前的难题,在我国开始城市更新的初始阶段,大拆大改的模式不禁引起我们的反思。在进行更新改造时,应该寻找一个更好的方式,在适应旧城环境及其机理与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之间寻求平衡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 结语
城市公共衛生服务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具有方便人们生活,满足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功能。它一方面是城市建筑,另一方面也是人文景观的表现形式。公共卫生间的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相关更新改造不容小觑。只有为居民提供设备完全、环境质量好、管理得当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达到在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方面保证老城区居民卫生健康的目的,才能进一步促进老城区于城市高速更新背景下的良好协调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锐,赵岩.优雅地老去: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的景观复兴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09):39-45.
[2] 田艳平.旧城改造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2(06):72-80.
[3] 朱依琳,戚飞,朱凯丽.城市变迁背景下南京老城南旧居环境改造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9(17):131-132.
[4]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若妍(2000—),女,山东蓬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杨珊珊(1999—),女,安徽淮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沈涵静(1999—),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何疏悦(1981—),女,安徽合肥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规划、城市社区营造。
关键词:城市更新;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0 引言
随着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品质愈发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迫切想得到健康的生活。而各大老城区多处于城市更新与改造的大环境下,住房密集、人口拥挤、人口来源杂、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使得老城区健康卫生问题的解决之路复杂且艰难。以老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与建设问题不仅关乎本地居民的民生健康,也是老城区在如何适应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痛点。
1 我国老城区更新改造及其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
1.1 老城区更新改造的进程与发展
老城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人们对于老城区的更新改造经历了从摸索、探究到逐步重视的过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市場的迅速发展,老城区更新改造的任务引起了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新一轮老城区更新改造的热潮被掀起,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城市面貌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2019年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和10年前的数据相比提高了10%以上。在城镇化高速增长的影响下,城市边界版图不断扩张,进一步带来了城市土地结构的调整。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多数地区开始寄希望于重建城市空间以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既无法满足人民的正常生活需要,也与城市的规划发展格格不入,因此旧城改造便成为了重建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
旧城改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整体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和居民生存环境,促进现有土地的盘活、土地集约利用的优化、功能区的重新安置。
而随着我国旧城改造项目的大力推进,现有旧城改造项目中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涉及众多关系复杂的利益相关者、拆迁补偿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等方面。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关系为旧城改造项目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成为了我国旧城改造项目的难点之一。
1.2 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改造的进程与发展
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发展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老城区合理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能够有效改善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价值观念、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的变化,在我国卫生需要已超过教育而高居各项需要的榜首,成为了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议题。作为关系到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其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地位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正在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被新城包围,形成了一个体量、新旧之间的强烈对比[1]。
针对老城改造现状与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这一现实,在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改造时,我们的关注点不应仅着眼于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环境。由于使用这些基础设施的人群在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审美需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对上述设施的改造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和紧迫需求。人们对公共卫生间的功能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解决生理需求,被现代生活赋予了多重功能要求的卫生间的私密性极高,需要成为可以满足功能丰富、使用舒适、设计人性化等精神需求的场所。这是一个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转变,正是由于这个过程的存在,需要我们对现代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审视与更新改造,更多的关注也需要被放在关于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改造的研究上。
尽管在当今社会对人性化普遍关注的背景下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存在意义与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事实上在制定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改造的计划时,就现状而言,多数情况下设计人员仍然是将其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
近10年来,关于老旧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现状的研究不断增长,越来越多问题暴露出来。例如,没有根据区域和功能的特殊性进行单独规划和配置,导致一些更新改造的老城区出现设施配置严重匮乏的现象;某些地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不考虑周围城市环境的整体风格和位置,导致设施与城市建设格格不入,甚至有碍市容市貌等等。这些问题都再一次强调了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更新问题的重要性,亟待解决。
2 南京市高岗里荷花塘片区的现状分析
2.1 地理区位
高岗里荷花塘片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一带,东至水斋庵,西至鸣羊街,内含殷高巷古建筑群(建于明末清初)、高岗里古建筑群(建于清朝),是典型的南京老城南地区。
2.2 居民现状
目前高岗里社区是双塘街道最典型的以老旧平房为主的棚户区,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社区内共有15条街巷,500余间平房,其中大部分建筑都是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片区内人口居住密度较高,经常出现几代人挤住在一起的情况。目前总户数3250户,总人口7250人,其中外来人口2514人,占34.68%。
根据环卫所的总务办公室提供的数据,目前高岗里社区公共卫生间使用者大多为棚户居民,人数约为5000人,占片区总居民数的69%。此外,在棚户居民较为集中的地方,使用公共卫生间的居民人数更多。 2.3 存在的问题
旧城改造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不断推进的事实[2]。南京城不断更新、变化的历史阶段中,在人口稠密的老城区,城市公共卫生间也暴露出更多问题。以高岗里片区为例,尽管目前南京仍在对老城区地块进行翻新和改造,但秦淮区高岗里荷花塘片区大部分的公共卫生设施仍处于使用度高但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状态。
居民使用公共卫生间的频率较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卫生间数量却很少,再加上环境差、设施不全、管理不细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据调查,南京老城区的城市居民对公共卫生间整体建构的满意度均不高。
在高岗里荷花塘片区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居民对于老旧城区基础设施改造的期待不高。十几年来,居民们从原先对翻新改造的期待再到如今由于诉求得不到回应而耗尽了耐心。
3 关于老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更新的思考
旧城改造对于塑造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3]。荷花塘片区所在的老城南地块作为南京的城市诞生地,是南京历史文化中“根”的存在,传统文化积淀和历史资源十分丰厚。在南京城不断更新、变化的历史阶段中,老城南社区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与改造。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该片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更新问题,我们首先对老城南地区保护更新历程进行了研究整理。(如图1)
在中国,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多少准备拆迁的“老城南”,正在拆迁的“老城南”,甚至是已经拆掉的“老城南”。最近十几年来,由于改造造成的拆迁纠纷不断,“老城南”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老城南”化可以说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与发展矛盾交织的一个缩影[4]。在历史文化保护与社区人文关怀的道路上,相同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人们迫切地需要在城市更新发展与历史文化古建筑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觅得一个和谐的发展方向。而怎么做到和谐,怎么更好地共生,是一个需要人们长期探讨、努力、实践的课题。
反观老城南城市保护更新历程的曲折发展,我们对如何正确实现老城区改造的内涵进行了思考:老城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改造不应仅仅是旧设施以及场地环境的阶段性改造,它还涉及是否能带动社区居民生活的积极性,将其改造成有温度的场所,是否能体现老城区新旧基础设施之间的转换。
老城区如何进行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仍然是目前的难题,在我国开始城市更新的初始阶段,大拆大改的模式不禁引起我们的反思。在进行更新改造时,应该寻找一个更好的方式,在适应旧城环境及其机理与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之间寻求平衡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 结语
城市公共衛生服务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具有方便人们生活,满足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功能。它一方面是城市建筑,另一方面也是人文景观的表现形式。公共卫生间的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相关更新改造不容小觑。只有为居民提供设备完全、环境质量好、管理得当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达到在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方面保证老城区居民卫生健康的目的,才能进一步促进老城区于城市高速更新背景下的良好协调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锐,赵岩.优雅地老去: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的景观复兴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09):39-45.
[2] 田艳平.旧城改造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2(06):72-80.
[3] 朱依琳,戚飞,朱凯丽.城市变迁背景下南京老城南旧居环境改造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9(17):131-132.
[4]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若妍(2000—),女,山东蓬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杨珊珊(1999—),女,安徽淮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沈涵静(1999—),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何疏悦(1981—),女,安徽合肥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规划、城市社区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