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式打拼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独特特征
人民论坛记者:从国际和历史视域来看,当代中国的打拼有何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独特特征?
阎学通:首先,通过努力,在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拥有国际主导地位,这是所有大国追求的一个相同目标。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地位截然不同。
比如中国,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国的历史和别的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辉煌,我们说的比较多的是汉唐盛世,最近的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国曾经的辉煌历史决定了新中国接手的任务是实现民族复兴。
全中国老百姓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希望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当年盛世中国的那种国际地位,这是其他的国家所没有的。
第二,正是由于社会、民众有这样的要求,政治家也同样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历史责任。其实民族复兴可以追溯到大清末年,孙中山当年就提出这个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也都将民族复兴作为首要的政治目标。
因此,承担历史责任是中国领导人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所有国家的领导人都有责任恢复他们国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只有中国的领导人面临着这样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压力。
第三,新中国建立之前,国家和民族有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因此,在新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要洗刷从前的屈辱,这是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中国民众中有一种洗刷历史屈辱的强烈要求,政治领导人当然也要顺应这样的愿望。
因此,中国民众不仅关心中国的物质利益,而且非常关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北京奥运会在举国上下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并非体育比赛本身,体育比赛并没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重要的是,民众认为这是一个我们告别耻辱历史、重建民族尊严的标志性活动。新中国的奋斗史,实际上是一段为恢复民族尊严而打拼的历史。
第四,新中国的奋斗史具有独立自强的特点。通过把自己发展建设得富强,而不是靠追随和依附强者来恢复自己的尊严,这是新中国的一个原则。
1949年时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没执行几年就改变了,以后中国采取过反两霸和不结盟政策。这和其它一些国家也不同。即使在“一边倒”时期,中国在经济基础很薄弱的情况下,同样自主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当时我们的GDP只有美国的5%。自强不息,不追随和依附强国是新中国奋斗史的一个突出特点。
西方国家不会从中国的角度来理解中国
人民论坛记者:国际社会在解读中国的打拼的时候,主要存在哪些观点和看法呢?
阎学通:我们首先要明确分析角度,那就是西方国家在观察中国的时候,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和他们的文化背景下来理解中国的,而不会从中国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对于新中国的奋斗与打拼,西方国家跟我们的观点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下谈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有些人认为,对于中国今天的崛起,传统文化是个必要因素。中国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就不会有今天的崛起。中国历史上有强大与衰败的轮回现象。中国文化具有够让中国从衰败和废墟中重新崛起的作用,西方国家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强大的再生能力。历史上的古埃及帝国、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莫尔王国消亡的结果是文字都变成了死文字。然而中华民族却是有起有伏,在衰败之后还能复兴。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这种文化的特殊性,是今天中国复兴的基础。
除了具有内生的复兴能力外,中国文化本身还有一些具体的特点,诸如勤劳、勇敢、聪明等。
西方人经常讲,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他们认为中国人天生会做生意,中国文化适合搞经济。中国人在历史上一直具有经济能力优势,经济搞得不好都是因为政治破坏,而不是经济原因。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赋予了中国人天生的经济头脑,这种天生的企业家精神使中国经济能够搞好。没有这个文化基础,国家制定什么政策目标都没用,因为没有这样的民众,什么政策都调动不起他们搞经济的积极性。把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拿到非洲去,照样不行,非洲没有这样的文化,没有这样的民众。这一点是国际社会认为非常重要的。
第二种看法,国际社会有人认为,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中国开放了。因为开放,才能够使外部先进的东西和理念源源不断地被引进;因为开放,中国在学习和借鉴中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一个代表性的看法,认为如果中国不搞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第三种看法,有人认为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比如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不折腾”。
“不折腾”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搞革命式的运动,而是搞渐进式的改革。这是很明确的,革命就是折腾。过去我们以为革命能够使社会快速进步,改革不能使社会快速进步,但后来发现,快的结果是白“折腾”。
正是由于变化快,所以很容易失控。这如同开车,你开得太快了,就容易翻车,就容易撞上,就容易出事故。改革过去叫改良主义,过去批评改良主义,认为改良太慢。但现在不是这样,现在中国提倡渐进主义,外国人认为这是中国总结过去经验的成功之处。
现在国内有一不太好的现象。就是以外国人对我们的肯定作为评价我们成功与否的标准
人民论坛记者:对于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当前所取得成绩的几种代表性看法,该如何评价?
阎学通: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因为中国今天比较成功了,所以国际社会才忙于总结中国为什么成功。国家之间是这样,人际关系也是这样。对于成功的人,人们就会认为他所做的都是对的;对于失败的人,人们就会认为他所做的都是错的。我们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肯定,而是自己内心的强大。
举个例子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许多国人曾经否定中国的文化,认为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发达国家,是因为中国文化是“黄土文化”,不是蓝色的“海洋文化”。当时典型的代表是电影《河殇》。今天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于是很多人又说中国的成就源于中国的“黄土文化”。
去年,我在英国开会时,早上起来看报纸,有篇文章,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汉字,文章说汉字是图画,不是拼音文字,而图画文字比拼音文字对大脑有更强的开发作用,所以中国人聪明;中国人用汉字,所以中国人数学好,所以中国人会做生意,所以改革开放成功。把中国今天的成功归功于汉字,这个外国作者的逻辑不成立。他没有考虑,中国汉字有几千年了,为什么有时候中国成功,有时候不成功?
因此,对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我们要有自己判断。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为什么成功的分析,我们不能全信。
现在国内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 就是以外国人对我们的肯定作为评价我们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对我们成就的原因应有自己的认识。如果我们自己不知自己成功的原因,别人怎么会比我们更知道呢?
在分析中国成就的时候,我们要有主见,要有理性的认识。针对西方社会对中国今天成就的分析,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两点:
第一,今天中国的成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持续奋斗和打拼的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说前30年中国是没有成就的,成就都是后30年取得的。西方的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第二,我们不能把今天取得的成果完全归功于和平的外交政策,没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争,没有几十万将士埋骨异国,我们也难有今天的成就。没有朝鲜战争,中国人就摆脱不了受外族入侵的威胁;没有越南战争,美国就不会把中国作为军事强国来对待,就不会把“不要与中国陆军发生正面冲突”作为军事准则。特别是朝鲜战争,是中国军人用生命换来了没有外部入侵之虞,没有这场惨烈的硬仗,我们未必能有今天和平安定的外部环境。
人民论坛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崛起的担心是怕中国强大以后改变世界现状。比如西方一些人担心的是中国的社会模式取代西方的社会模式。为什么呢?
阎学通:因为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时,它的生活模式不可避免的要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因为一个国家强大,人们就认为该国的生活模式是好的,就像今天美国强大了,人们就认为美国模式是好的一样,就会模仿。一些人担心,当中国强大了,中国的这种模式会成为人们羡慕的、效仿的学习模式,其结果是否定了他们现在的模式。
要知道,在世界上,人们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模式是最好的。比如说信教的教徒认为每周去教堂做礼拜是一种好的生活模式,不去教堂是不好的。信教的家长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不信教;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受不到高等教育。
在西方社会,人们的生活模式有较强的相似性,他们不愿意变成像中国这样的生活模式,所以他们往往说中国是一个值得旅游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值得居住的国家。中国的生活模式他们不愿接受,他们可在中国挣钱,但是不愿在这里生活一辈子。
很多人认为,一旦中国强大了,这种生活模式不可避免地要向外部扩散,这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模式,这是他们所担心的。
中国的生活模式和西方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的差别,比如说,中国人将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8小时理解为是勤劳,而很多外国人认为这使人的生命失去意义。中国人认为工作是生活的核心内容,而许多外国人认为,为了生活好,不得不工作,而如果不工作也能生活好就没有必要工作。他们认为人活着,工作是手段,享受目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
另一方面,一些外国人担心中国的政治模式。总的来讲,他们还不能接受中国的政治模式,这成为他们最大的担心。当然,经济上的担心也是存在的,担心中国的强大使他们国内的工业受到冲击,就业受到影响。
中国政府把中国人的利益放在对外政策服务的首要位置,这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人民论坛记者:基于上述分析,您认为在未来,打拼中的中国应当有怎样应对世界的眼光?
阎学通:世界60亿人,除去中国的13亿,如果以人为单位进行统计的话,在剩下的人里面,希望中国崛起的人应该是少数,担心中国崛起的仍然是多数。为什么我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这个世界。
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人不希望中国这样政治制度的国家强大,在信教的人中间,不希望中国这样的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强大。据说在世界上60亿人中,只有15亿人不信教。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在世界上并不是得到普遍欢迎的情况,这有利于我们谨慎地对待外部世界,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来应对这种政治心理。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解决13亿人的温饱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我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想外国人听到之后会怎么想。国际组织的官员们知道什么是政治正确,他们可能会附和我们,但是这不是真心的。外国的普通老百姓听了这句话就可能产生反感,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富有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中国的富有对他们没有任何贡献。这就像一家自己买了个豪宅,之后告诉全院的邻居说大家的平均住房面积都增加了。这样说的结果不会改善我们的国际形象,有可能会伤害我们的国际形象。
我们应该站在中国的角度,正确理解世界和我国的关系。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说:我和你们诸位一样,不会为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道歉。这样的话,既理直气壮地维护国家利益,又使所有人都能接受。
在国际社会中,中国政府应明确表达我们的对外政策是维护中国人利益的。不能说世界利益超过了中国的利益,因为中国政府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世界人民服务的。
说实话,把中国人的利益放在政府对外政策服务的首要位置,中国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因为,负责任的大国首先是对自己的国民负责任。而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的,这样的结果是不会被人接受的,这还会伤害我们自己。我们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为中国人民做了贡献,人家是接受的,而且会赞扬我们,但说是对世界人民做的贡献,有人是难以同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必须冷静地理解我们和外国的关系。
人民论坛记者:从国际和历史视域来看,当代中国的打拼有何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独特特征?
阎学通:首先,通过努力,在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拥有国际主导地位,这是所有大国追求的一个相同目标。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地位截然不同。
比如中国,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国的历史和别的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辉煌,我们说的比较多的是汉唐盛世,最近的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国曾经的辉煌历史决定了新中国接手的任务是实现民族复兴。
全中国老百姓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希望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当年盛世中国的那种国际地位,这是其他的国家所没有的。
第二,正是由于社会、民众有这样的要求,政治家也同样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历史责任。其实民族复兴可以追溯到大清末年,孙中山当年就提出这个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也都将民族复兴作为首要的政治目标。
因此,承担历史责任是中国领导人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所有国家的领导人都有责任恢复他们国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只有中国的领导人面临着这样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压力。
第三,新中国建立之前,国家和民族有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因此,在新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要洗刷从前的屈辱,这是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中国民众中有一种洗刷历史屈辱的强烈要求,政治领导人当然也要顺应这样的愿望。
因此,中国民众不仅关心中国的物质利益,而且非常关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北京奥运会在举国上下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并非体育比赛本身,体育比赛并没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重要的是,民众认为这是一个我们告别耻辱历史、重建民族尊严的标志性活动。新中国的奋斗史,实际上是一段为恢复民族尊严而打拼的历史。
第四,新中国的奋斗史具有独立自强的特点。通过把自己发展建设得富强,而不是靠追随和依附强者来恢复自己的尊严,这是新中国的一个原则。
1949年时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没执行几年就改变了,以后中国采取过反两霸和不结盟政策。这和其它一些国家也不同。即使在“一边倒”时期,中国在经济基础很薄弱的情况下,同样自主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当时我们的GDP只有美国的5%。自强不息,不追随和依附强国是新中国奋斗史的一个突出特点。
西方国家不会从中国的角度来理解中国
人民论坛记者:国际社会在解读中国的打拼的时候,主要存在哪些观点和看法呢?
阎学通:我们首先要明确分析角度,那就是西方国家在观察中国的时候,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和他们的文化背景下来理解中国的,而不会从中国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对于新中国的奋斗与打拼,西方国家跟我们的观点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下谈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有些人认为,对于中国今天的崛起,传统文化是个必要因素。中国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就不会有今天的崛起。中国历史上有强大与衰败的轮回现象。中国文化具有够让中国从衰败和废墟中重新崛起的作用,西方国家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强大的再生能力。历史上的古埃及帝国、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莫尔王国消亡的结果是文字都变成了死文字。然而中华民族却是有起有伏,在衰败之后还能复兴。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这种文化的特殊性,是今天中国复兴的基础。
除了具有内生的复兴能力外,中国文化本身还有一些具体的特点,诸如勤劳、勇敢、聪明等。
西方人经常讲,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他们认为中国人天生会做生意,中国文化适合搞经济。中国人在历史上一直具有经济能力优势,经济搞得不好都是因为政治破坏,而不是经济原因。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赋予了中国人天生的经济头脑,这种天生的企业家精神使中国经济能够搞好。没有这个文化基础,国家制定什么政策目标都没用,因为没有这样的民众,什么政策都调动不起他们搞经济的积极性。把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拿到非洲去,照样不行,非洲没有这样的文化,没有这样的民众。这一点是国际社会认为非常重要的。
第二种看法,国际社会有人认为,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中国开放了。因为开放,才能够使外部先进的东西和理念源源不断地被引进;因为开放,中国在学习和借鉴中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一个代表性的看法,认为如果中国不搞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第三种看法,有人认为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比如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不折腾”。
“不折腾”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搞革命式的运动,而是搞渐进式的改革。这是很明确的,革命就是折腾。过去我们以为革命能够使社会快速进步,改革不能使社会快速进步,但后来发现,快的结果是白“折腾”。
正是由于变化快,所以很容易失控。这如同开车,你开得太快了,就容易翻车,就容易撞上,就容易出事故。改革过去叫改良主义,过去批评改良主义,认为改良太慢。但现在不是这样,现在中国提倡渐进主义,外国人认为这是中国总结过去经验的成功之处。
现在国内有一不太好的现象。就是以外国人对我们的肯定作为评价我们成功与否的标准
人民论坛记者:对于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当前所取得成绩的几种代表性看法,该如何评价?
阎学通: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因为中国今天比较成功了,所以国际社会才忙于总结中国为什么成功。国家之间是这样,人际关系也是这样。对于成功的人,人们就会认为他所做的都是对的;对于失败的人,人们就会认为他所做的都是错的。我们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肯定,而是自己内心的强大。
举个例子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许多国人曾经否定中国的文化,认为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发达国家,是因为中国文化是“黄土文化”,不是蓝色的“海洋文化”。当时典型的代表是电影《河殇》。今天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于是很多人又说中国的成就源于中国的“黄土文化”。
去年,我在英国开会时,早上起来看报纸,有篇文章,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汉字,文章说汉字是图画,不是拼音文字,而图画文字比拼音文字对大脑有更强的开发作用,所以中国人聪明;中国人用汉字,所以中国人数学好,所以中国人会做生意,所以改革开放成功。把中国今天的成功归功于汉字,这个外国作者的逻辑不成立。他没有考虑,中国汉字有几千年了,为什么有时候中国成功,有时候不成功?
因此,对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我们要有自己判断。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为什么成功的分析,我们不能全信。
现在国内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 就是以外国人对我们的肯定作为评价我们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对我们成就的原因应有自己的认识。如果我们自己不知自己成功的原因,别人怎么会比我们更知道呢?
在分析中国成就的时候,我们要有主见,要有理性的认识。针对西方社会对中国今天成就的分析,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两点:
第一,今天中国的成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持续奋斗和打拼的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说前30年中国是没有成就的,成就都是后30年取得的。西方的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第二,我们不能把今天取得的成果完全归功于和平的外交政策,没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争,没有几十万将士埋骨异国,我们也难有今天的成就。没有朝鲜战争,中国人就摆脱不了受外族入侵的威胁;没有越南战争,美国就不会把中国作为军事强国来对待,就不会把“不要与中国陆军发生正面冲突”作为军事准则。特别是朝鲜战争,是中国军人用生命换来了没有外部入侵之虞,没有这场惨烈的硬仗,我们未必能有今天和平安定的外部环境。
人民论坛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崛起的担心是怕中国强大以后改变世界现状。比如西方一些人担心的是中国的社会模式取代西方的社会模式。为什么呢?
阎学通:因为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时,它的生活模式不可避免的要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因为一个国家强大,人们就认为该国的生活模式是好的,就像今天美国强大了,人们就认为美国模式是好的一样,就会模仿。一些人担心,当中国强大了,中国的这种模式会成为人们羡慕的、效仿的学习模式,其结果是否定了他们现在的模式。
要知道,在世界上,人们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模式是最好的。比如说信教的教徒认为每周去教堂做礼拜是一种好的生活模式,不去教堂是不好的。信教的家长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不信教;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受不到高等教育。
在西方社会,人们的生活模式有较强的相似性,他们不愿意变成像中国这样的生活模式,所以他们往往说中国是一个值得旅游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值得居住的国家。中国的生活模式他们不愿接受,他们可在中国挣钱,但是不愿在这里生活一辈子。
很多人认为,一旦中国强大了,这种生活模式不可避免地要向外部扩散,这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模式,这是他们所担心的。
中国的生活模式和西方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的差别,比如说,中国人将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8小时理解为是勤劳,而很多外国人认为这使人的生命失去意义。中国人认为工作是生活的核心内容,而许多外国人认为,为了生活好,不得不工作,而如果不工作也能生活好就没有必要工作。他们认为人活着,工作是手段,享受目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
另一方面,一些外国人担心中国的政治模式。总的来讲,他们还不能接受中国的政治模式,这成为他们最大的担心。当然,经济上的担心也是存在的,担心中国的强大使他们国内的工业受到冲击,就业受到影响。
中国政府把中国人的利益放在对外政策服务的首要位置,这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人民论坛记者:基于上述分析,您认为在未来,打拼中的中国应当有怎样应对世界的眼光?
阎学通:世界60亿人,除去中国的13亿,如果以人为单位进行统计的话,在剩下的人里面,希望中国崛起的人应该是少数,担心中国崛起的仍然是多数。为什么我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这个世界。
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人不希望中国这样政治制度的国家强大,在信教的人中间,不希望中国这样的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强大。据说在世界上60亿人中,只有15亿人不信教。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在世界上并不是得到普遍欢迎的情况,这有利于我们谨慎地对待外部世界,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来应对这种政治心理。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解决13亿人的温饱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我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想外国人听到之后会怎么想。国际组织的官员们知道什么是政治正确,他们可能会附和我们,但是这不是真心的。外国的普通老百姓听了这句话就可能产生反感,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富有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中国的富有对他们没有任何贡献。这就像一家自己买了个豪宅,之后告诉全院的邻居说大家的平均住房面积都增加了。这样说的结果不会改善我们的国际形象,有可能会伤害我们的国际形象。
我们应该站在中国的角度,正确理解世界和我国的关系。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说:我和你们诸位一样,不会为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道歉。这样的话,既理直气壮地维护国家利益,又使所有人都能接受。
在国际社会中,中国政府应明确表达我们的对外政策是维护中国人利益的。不能说世界利益超过了中国的利益,因为中国政府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世界人民服务的。
说实话,把中国人的利益放在政府对外政策服务的首要位置,中国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因为,负责任的大国首先是对自己的国民负责任。而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的,这样的结果是不会被人接受的,这还会伤害我们自己。我们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为中国人民做了贡献,人家是接受的,而且会赞扬我们,但说是对世界人民做的贡献,有人是难以同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必须冷静地理解我们和外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