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在高校中的意义日渐突显。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高校秩序是否能正常运行,乃至是高等教育是否能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它影响着教师的科研、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由此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个性发展、专业学习等多个方面。本期特别策划中,几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高校管理进行了思考,问题反映有之,解决思路有之,总结经验教训有之,借鉴他人所长有之,多种声音共汇一炉,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见解。编者期望通过刊载此文,能够吸引更多同仁, 交流、 探讨、批评,从理念上为高等教育管理探索一条更符合时代背景和我国国情的新路。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地方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对地方院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对构建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提出初步设想。
一、问题的提出
(一) 重管理轻教育
学生管理中,限制约束多,教育引导少, 教管脱节、错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承担教育职能者不管或很少管学生,具体管理学生者往往又忙于应付日常管理事务,一定程度上淡化和弱化了学生管理的教育职能;管理和制度措施的人文内涵相对缺乏,教育管理激励和目标导向过于单一。
(二) 管理主体缺失
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也无较完善的机制保障;学校与学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充分;学生管理规定、制度措施,大多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或学校管理需要单方面制定,体现学生利益诉求或吸收学生意见建议不够充分; 学生个性发展诉求得不到足够重视,服务职能弱化,服务方式单一。
(三) 机制体制不完善
管理环节过多、过细,政出多门,相互扯皮,多头管理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教育、管理和服务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良好的互动机制;制度设计还不够科学规范,制度缺失、相互冲突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执行操作存在一定困难;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发展方面的教育服务措施较缺乏。
(四) 共性多、个性少
与一些办学时间长、历史积淀丰厚的大学相比,新建地方院校结合各自学校实际、突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安排设计教育管理还显得不足;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形式和服务基本趋同,缺少应有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同一学校内不同院系、专业间也无明显区别;在推进校、院(系)二级管理中,院(系)层面管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大多还属于一种学校主导的依赖型管理。
(五) 理论研究缺乏对系统性、全局性学生管理问题研究不足,对管理对象的关注和研究更是缺乏;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不多,大多习惯于按照经验或套用,甚至照搬兄弟院校的一些现成模式解决管理上遇到的新问题,不注重理论提升和创新,学生管理内涵不够丰富。
二、原因分析
(一) 大多数学校尚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
由于大多数地方院校办学历史尤其是本科办学相对较短,管理经验相对缺乏。虽然办学层次提升了,学生规模扩大了,但管理还难以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等还不能完全吻合,难以体现自身特色。
(二) 学生管理尚未实现从管理主导型向教育主导型转变。一方面是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管理本身所具的教育属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管理内涵的关注还不够。
(三) 学生管理尚未实现从学校主导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从适应新型校生之间的教育服务关系看,地方院校致力于一种平等主体间的互动式管理,建立和完善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相关事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四) 校际之间学习多,内化吸收和研究创新不足。由于大多数地方院校正在建设发展,大量管理规章制度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善。在时间紧迫、任务重,管理工作又急需有章可循的情况下,一方面学习或套用兄弟院校业已成熟的一些做法,寻求捷径;另一方面从自身经验出发,自行设定一些措施,但又缺乏较充分的论证分析,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探究新形势下的地方院校学生管理,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成人、成长、 成才需求,倡导一种以教育为主导、以服务为保障、以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教育,变管理为服务。为此,学生管理新模式构建至少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 突出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要明确管理也是教育,管理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学生管理中需要强化育人为本的意识, 将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渗透于管理之中,将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充分发挥管理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中的特有功能。坚持教育促管理,把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落实到体现在育人为本上,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 强化服务职能,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服务。高校实行缴费上学后,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接受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管理又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强化服务意识, 始终着眼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应成为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从重视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入手, 围绕学生合理的基本利益诉求, 着力在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提供服务, 在解決学生关心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上提供服务, 通过有效的服务手段促进管理,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三) 拓展教育服务平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 以人为本是核心要义, 以人为本就 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学生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说到底,就是要致力于开辟或拓展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渠道和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地方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对地方院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对构建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提出初步设想。
一、问题的提出
(一) 重管理轻教育
学生管理中,限制约束多,教育引导少, 教管脱节、错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承担教育职能者不管或很少管学生,具体管理学生者往往又忙于应付日常管理事务,一定程度上淡化和弱化了学生管理的教育职能;管理和制度措施的人文内涵相对缺乏,教育管理激励和目标导向过于单一。
(二) 管理主体缺失
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也无较完善的机制保障;学校与学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充分;学生管理规定、制度措施,大多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或学校管理需要单方面制定,体现学生利益诉求或吸收学生意见建议不够充分; 学生个性发展诉求得不到足够重视,服务职能弱化,服务方式单一。
(三) 机制体制不完善
管理环节过多、过细,政出多门,相互扯皮,多头管理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教育、管理和服务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良好的互动机制;制度设计还不够科学规范,制度缺失、相互冲突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执行操作存在一定困难;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发展方面的教育服务措施较缺乏。
(四) 共性多、个性少
与一些办学时间长、历史积淀丰厚的大学相比,新建地方院校结合各自学校实际、突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安排设计教育管理还显得不足;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形式和服务基本趋同,缺少应有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同一学校内不同院系、专业间也无明显区别;在推进校、院(系)二级管理中,院(系)层面管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大多还属于一种学校主导的依赖型管理。
(五) 理论研究缺乏对系统性、全局性学生管理问题研究不足,对管理对象的关注和研究更是缺乏;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不多,大多习惯于按照经验或套用,甚至照搬兄弟院校的一些现成模式解决管理上遇到的新问题,不注重理论提升和创新,学生管理内涵不够丰富。
二、原因分析
(一) 大多数学校尚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
由于大多数地方院校办学历史尤其是本科办学相对较短,管理经验相对缺乏。虽然办学层次提升了,学生规模扩大了,但管理还难以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等还不能完全吻合,难以体现自身特色。
(二) 学生管理尚未实现从管理主导型向教育主导型转变。一方面是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管理本身所具的教育属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管理内涵的关注还不够。
(三) 学生管理尚未实现从学校主导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从适应新型校生之间的教育服务关系看,地方院校致力于一种平等主体间的互动式管理,建立和完善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相关事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四) 校际之间学习多,内化吸收和研究创新不足。由于大多数地方院校正在建设发展,大量管理规章制度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善。在时间紧迫、任务重,管理工作又急需有章可循的情况下,一方面学习或套用兄弟院校业已成熟的一些做法,寻求捷径;另一方面从自身经验出发,自行设定一些措施,但又缺乏较充分的论证分析,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探究新形势下的地方院校学生管理,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成人、成长、 成才需求,倡导一种以教育为主导、以服务为保障、以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教育,变管理为服务。为此,学生管理新模式构建至少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 突出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要明确管理也是教育,管理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学生管理中需要强化育人为本的意识, 将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渗透于管理之中,将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充分发挥管理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中的特有功能。坚持教育促管理,把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落实到体现在育人为本上,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 强化服务职能,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服务。高校实行缴费上学后,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接受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管理又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强化服务意识, 始终着眼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应成为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从重视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入手, 围绕学生合理的基本利益诉求, 着力在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提供服务, 在解決学生关心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上提供服务, 通过有效的服务手段促进管理,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三) 拓展教育服务平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 以人为本是核心要义, 以人为本就 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学生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说到底,就是要致力于开辟或拓展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渠道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