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晋宁遗址文化景观保护性发展策略探析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j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才能赋予遗址文化景观生命力?答案是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结合起来。遗址文化景观应该是一个不断吸收消化演变的活体,而不是一个僵化的存在。根据晋宁的山水田园特色,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发展应该强调其自然之道,包括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记录乡野之美。针对晋宁遗址文化景观的现状提出其保护性发展的策略:“有机更新空间,融入当下生活;再生遗址文化,延续遗址价值;融合周边环境,回归田园之美。”
  1.有机更新空间,融入当下生活
  “有机更新”原指从城市肌理中对城市进行改造。而这个概念也同样适用于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发展,遗址文化景观中的有机更新是对已不适应社会生活的遗址区域以及破败的遗址环境空间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主要是对建筑物等客观存在实体的改造,以及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游憩环境、视觉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造与延续[1]。有机更新更为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晋宁的遗址文化景观有机更新中的“以人为本”而言,就是要融入当下的生活,赋予其生命力。这就要求有机更新要按照人们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设计空间,从综合文化、价值、工程、科学规划的角度研究如何改造,最终达到遗址文化景观中部分与整体的和谐,与自然的融合。把遗址文化景观放在城市这个动态发展的有机体中,以有机更新的手法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综合解决遗址发展问题,赋予遗址生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1.1遗址空间更新。空间更新是对废弃的、失去活力的空间的再利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更新设计。更新之后的空间要更适合当下的生活,能够赋予遗址文化景观新的生命力。对于古镇遗址,蕴含其中的非物质文化与物质遗存同样重要,将古镇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贯穿于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更新中。通过调整或变更建筑原有的功能,以实现建筑的再利用,提升古镇的活力。将古镇的建筑空间进行以下更新:包括民俗文化博物馆、民俗商业街、民间艺人工作室、“一颗印”图书展览馆、客栈及特色餐馆六个部分。通过“有机更新”使这些遗址文化景观融入百姓生活,发挥其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教育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让其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
  1.2建筑立面的更新。建筑立面的更新是对遗址文化景观中的建构筑物的保护、修复及修缮,通过建筑立面的更新使遗址文化景观能够融入当下的生活,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包括保护为主,维护风貌;修旧如旧,协调风貌;立面再造,延续风貌三个方面。古镇遗址中的建筑根据现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一类建筑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2];第二类是具有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应该保持原有外观形态,修旧如旧,协调风貌;第三类是新建建筑,这类建筑主要进行外立面的装饰与整修以达到整体风貌的和谐。通过建筑的更新,不仅达到整体风貌上的协调,而且更新后的建筑能够更好的被利用,切实融入百姓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
  1.3遗址环境的更新。环境更新是对遗址文化景观内外空间中的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游憩环境、视觉环境的改善与整治。对于古镇遗址可以在适合的街巷空间中增加一定的观赏植物及休憩设施,整治古镇中随意摆摊设点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古镇街巷路面进行清洁及修缮。通过对遗址文化景观中环境的更新,能够让其以全新的面貌吸引城市中的居民和外来游览者,实现可持续发展。
  2.再生遗址文化,延续遗址价值
  再生的实质是对象价值的转化与创生。保护是对原有价值的继承,发展是新价值的创造,再生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内涵。既有原有价值的转换也是新价值的创生,而且,原有价值和新价值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化再生”,是对遗址文化景观所包含的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这些文化与遗址的展示有机融合,让受众能够全方位的释读遗址,让遗址发挥其最大的科普教育价值。晋宁遗址文化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在遗址现状中都表现出严重的文化缺失。所以文化再生,价值延续在其保护性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晋宁遗址文化景观的文化特点,再生遗址文化,延续遗址风格包括挖掘文化、文化再生及延续价值三个方面。
  2.1挖掘文化。晋宁的遗址文化景观最明显的特质的就是独特的文化性,它们都是古滇文化遗落的文明,但是遗址文化景观现状中文化缺失严重,丧失了遗址本应具有的风姿。挖掘文化应该溯本求源,从原真性的角度出发,力求寻找到与遗址关系最为密切且最能说明遗址各个演变历程的文化内涵。古镇遗址中蕴含的文化要数古镇的千年历史以及古镇居民生产生活中伴生的文化,这也是滇池边居民生活文化的高度体现。准确的抓住遗址文化景观中蕴含的文化特质才能为其空洞的外表装入“灵魂”,赋予其生命力。
  2.2文化再生。文化的再生不仅是对遗址文化景观中蕴含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而且这些文化要随着遗址文化景观的发展而作适应性变化,体现其发展和创造的含义。文化的再生需要适合的载体,而这一载体一般是构成景观的某一元素或某几种元素。而文化的再生分為显性再生、隐性再生以及两者的结合。文化的显性再生是指游览者能通过感官直接获知环境特征,隐性再生是通过对遗址文化的挖掘和提炼,让游览者通过联想、想象等观验方法间接获知环境特征。两者的结合则是在文化再生中既有直接获知的部分,也有通过感官间接获知的部分。通过文化的再生能够让晦涩暗淡的遗址文化景观重放异彩,让游览者得到更为丰富的心理体验和游览收获。
  2.3价值延续。遗址文化景观的价值体现在科学研究、历史教育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科学研究价值与文化再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文化再生提供相应的文化元素,与此同时通过文化再生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而历史教育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需要通过文化再生才能够实现。现状的遗址只是部分的残存,只有通过文化再生将遗址蕴含的文化包罗其中,游览者才能通过遗址文化景观看到完整而丰满的历史,从而实现历史教育价值。
  3.融合周边环境,回归田园之美
  “田园之美”会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美景,惬意而自然。晋宁这个县城具有山水林田,环境优美的地脉特点,而其遗址文化景观也是被包围在绿色基底中的文化遗产。当下人们的生活又是极为渴望回归田园环境,享受自然的恩赐。所以晋宁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发展应考虑融合周边环境,强调自然之道,包括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记录乡野之美。而对于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发展也不应该是就遗址论遗址,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应该将其放在地域环境这个大范围中,用开放的眼光进行保护性发展。与此同时被发展的周边环境不仅能从资金方面助其保护,而且优质的周边环境也能促进其发展。
  总语:保护是基于遗址原真的历史继承,发展是实现遗址复兴的现实手段,晋宁遗址文化景观要坚守保护底线实施“保护性发展”。通过“有机更新空间,融入当下生活;再生遗址文化,延续遗址价值;融合周边环境,回归田园之美”这三个方面赋予遗址文化景观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天津出版社,2010
  [2]吴雅雯,齐晖.创设文化空间保护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北京民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N].中国文物报,2006-4-12
  [3]晋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晋宁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苏晓梅: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工艺美术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佐须顺:昆明艺术职业学院,讲师,高级景观设计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ZZX311。
其他文献
摘要:统编版教材着重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加强实践与练习。部分文本附有“阅读链接”这一栏目,“阅读链接”内容有的与文本题材一致,有的与文本内容体裁一致。教学内容繁冗,授课教师容易忽视或难以开掘“阅读链接”的价值,但是“阅读链接”栏目存在意义深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怎样以以点带面,读“阅读链接”升华文本内涵?老师该怎样以读促读,读“阅读链接”启发思维?怎样由表及里,读“阅读链接”显阅读互动性?怎样使用“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下,教育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许多学校不同阶段的年级课程都有了新的变化,初中的历史课堂因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和工具的进入而变的非常独特。在这当中,信息技术作为引人关注的课堂教学代表工具。因而该文章主要从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几个方面的重要程度以及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也包括该技术带来了哪些方面一系列的好处。希望这些可以有利于初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新课改中明确提倡小学英语要进行生活化教学。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重利用语言情境的创设,将英语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性,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由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为英语的长
期刊
摘要:伴随国内素质教育的飞快发展,体育学科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在新世纪下,各级中学也开始逐步完善体育教学,尤其是田径训练环节的内容。基于此,本文从中学体育出发,研究了新课改下的田径训练作用、基本内容、有效的教学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体育;新课改;田径训练  作为现代中学体育中的一大重要教学内容,田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坚韧的意志、崇高的精神、增强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所以,在新课改的
期刊
摘要: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所谓的浅层学习即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情感等目标维度的掌握中“浅尝辄止”。深度学习是体现核心素养指向的学习方式,是强化情感驱动的“非认知学习”,是侧重于挑战性内容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它能够深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中,帮助把核心素养从一个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看得见、摸
期刊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的重要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景教学法作为学生喜欢还特别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角色扮演、故事化、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景,并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景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近几年情景教学法应用的越来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学法家张田曾说过:“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从中可以看出,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的加深。  关键词:措施;基础;要求;理解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多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阶段教育尤为关注。新课改中不断强调,不仅要加强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也要落实小学生主体地位,基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彻底贯彻新时代教学理念。本文关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与思考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应积极相应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课堂中,全面落实学生主体
期刊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解题方法是多样性的,也是比较灵活的。学生们想要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就需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检验学生知识应用的手段。初中学生正是思维发展比较关键的时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育,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学习中渐渐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关键词:解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活起来的前提。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活起来的基础。三、使用学具是促进学生活起来的工具。  关键词:兴趣;培养;课堂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发表拙见
期刊